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目标和教材编制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教学重难点等出发,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设置的题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后习题是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的一个很重要的凭借。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国外教学理念和教材的引进,比较教育的盛行,对我国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  相似文献   

2.
一、开发教材资源空间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凭借,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主阵地.虽然现行教材重视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仅靠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远远不够,须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补充.以课本为扩散点,鼓励质疑问难,捕捉研究课题,拓展教材空间,充实阅读内容,以借助丰富的文化精品,滋养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3.
任文娟 《小学生》2010,(12):23-24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通过“自读、自选、自悟、自创”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的狭隘教育观,提倡活用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以多元的内容,丰富的活动体验,为语文学习注入了鲜活的机制,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游离于教材之外,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为了形式的需要,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这些无疑偏离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实际看,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因此,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因素,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素养,是进行课改实验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结合《拔苗助长》(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一课,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任。因而,毕业班的语文复习具有特殊的意义,复习过程应该凭借教材、突出重点,让学生融会贯通、自主建构。既要立足于12册教材这个“点”,又要涵盖学生6年的语文学习这个“面”,以达到举一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全面认识新教材的完整框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新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文本,还是教师自身进修的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全面认识新教材的完整框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新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文本,还是教师自身进修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主要的应致力于提高人的素养。数学教学的实质应以新理念为指导、以教材为学习主体,以育人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帮助学生主动地学习,做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一种有效转变。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托和负载,教材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教材特点,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将推动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军 《考试周刊》2007,(44):101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确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应担当的角色,增强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是让学生由自发学习语文转变为自觉学习语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赵淑娟 《新疆教育》2012,(8):101-1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把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和途径,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改编,我们不难发现在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后面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它作为一条独立的"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方式及活动案例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以语文生活联系为线索,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力求开放性和弹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是集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教材为本,以中考为指挥棒,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使用 ,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 ,如何以新教材为凭借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使语文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 ,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五个特征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刘权石 《考试周刊》2011,(26):58-59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相统一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8.
杨昌年 《语文天地》2014,(12):43-44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中文言文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也是一大难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从事文言文教学工作时,也很乐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问题随即出现,由于初高中教材缺乏延续性,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要求不尽相同等各方面的差异,大部分高一新生凭借自身的原有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怀秀 《河北教育》2005,(11):23-24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凭借,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主阵地。虽然现行教材重视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仅靠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远远不够,须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补充。以课本为扩散点,鼓励质疑问难.捕捉研究课题,拓展教材空间,充实阅读内容,以借助丰富的文化精品,滋养学生心灵。如:阅读了《装满昆虫的口袋》后,学生为法布尔痴迷于昆虫、醉心于研究的精神所感动,教师便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20.
史铁霄 《学周刊C版》2013,(4):122-123
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系统的制高点,整合教材内容,以教材为凭借,开掘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