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朗 《家教指南》2016,(6):36-40
文章从人之需求的三个层面入手,揭示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关于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层面,即人的精神生活。审美活动可以引导人们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进而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3.
人是通过其心灵来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或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境界”,因此,人从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境界性的存在。人的心灵的超越本性决定了人的人生境界处于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引导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境界不同,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便不同,因此,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是教育本真意蕴的体现。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对人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旅游观念看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暇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明代中期以后,对旅游的肯定已成一时之风,而旅游则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明代士大夫旅游观念系统的梳理.指出文人与道学家在旅游观念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士大夫的旅游体验又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明代的游人进行了具体的细化,将其归为贵人之游、豪士之游、布衣之游与民众之游四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略分析各种人生境界说,认为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就是达到人生主体与自然、社会及作为客体的人生等客体世界的和谐统一.这个境界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自由境界.自由境界与真善美是相通的.因此,自由与真善美是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与之相适的陶瓷也在前代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其质地与纹饰逐渐趋向艺术化,而这种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受作用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喜好,因而本文将透过宋代瓷器的艺术化装饰来一探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独立发展出的本土佛教宗派,禅宗思想对唐宋时期的士大夫文人群体心态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通过简析唐宋两代禅宗的思想内核和发展变化,分析和对比其对两代士大夫文人心态的影响,从而理解禅宗的顿悟思想和超越精神对这一群体追求精神解放、心灵自由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庆精神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液之中的文化力量,在民族忧患之际表现出坚持实践、身体力行,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反映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现代追求,体现了人的创造精神及真善美高度统一的文化心态,对于社会进步、科学发展乃至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让大庆精神成为高校的文化教育资源,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是提升大学生人生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习语文不仅为了识字、读书、能够写信、表达思想感情。我们还应该明白事理,了解古今文化传承,接受中外思想和智慧的洗礼。所以,语文有两个特征: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和传承思想、智慧与文明的人文性。那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0.
本结合冯友兰大师“人生境界说”对教育与人生境界的问题展开初步探讨,重点阐述了人生境界与教育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并从四个方面概述了“人生境界说”对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人生境界。所谓人生境界是指人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和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程度和情操水平,是人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人生境界是人生意义的表现形式,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生境界是人生历程的动力源泉;人生境界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坚实基础。近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人生的境界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2.
真题回放 历史仿佛是一幅长长的画卷,古代仁人志士各具风采:人生仿佛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流经坎坷磨难没有尽头;生活仿佛是一本深奥的教科书,它内涵丰富给人以经验与教训。当你回眸时,你就会从其中收获许多……  相似文献   

13.
唐君毅通过对人生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将人生境界列为十种,包括纵向之人人皆必经历的四种,横向的并非人人皆必经历但人可选择的五种,以及由纵向过渡到横向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按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说”,从低到高排列将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产物。文章通过对这四种境界的具体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境界及道德观,同时分析了“天人合一”的认知方式及其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美育,不应被简单化地视为审美情感教育,更不应将其仅仅视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视为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文化工程。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人关的活法,使人得享美的人生境界。这一目的的实现,有三条基本途径:关的社会教育、美的自我养育与关的环境化育。  相似文献   

18.
"雅"是我国传统士人的人生追求和审美理想。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士人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了"救世"与"自救"的双重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士大夫与文人的双重人格。不同的人格具有不同的"雅化"追求:士大夫追求的是"典雅"一格,讲求以修养和学识作为根基,"典雅"倾向是儒家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产物;文人追求的是"风雅"一格,与"典雅"相比,"风雅"不重人格的道德充实和内容形式的讲究,更多一种天赋自然气质,更具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的理论基础这,该说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将人生境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发出的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追求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截然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性质。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