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管彦丰 《上海教育》2007,(3B):53-54
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把“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为教育行为;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这里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是不成的,没有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就难以转变和优化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校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基础,以教育创新为目标,努力做到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融合。在新课程的管理上,我们提出了以课程标准为主要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以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管理要求,切实从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探讨新课程的基本方法。在课改实践中,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努力转变角色和教学方式,由教材的实施者转变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构建者,从而有力推动了学  相似文献   

3.
三林中学自1991年开始参加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高中阶段的整体试验已有3年。目前高中部18个教学班的师生都实施了新的课程方案,经过实践我们认识到要使方案能真正的落实,教育质量能获得提高,必须抓住教育观念的转变这个环节。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教材改革的核心。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数育,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确实是场大变革。长期以来,业已形成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都与素质教育的课程方案相悖。课程改革方案是建立以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为目标的人才观,以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为目标的质量观,以“三线一面”、“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采取显性与隐性  相似文献   

4.
超前、新颖的理念教材开发新、全、特特色学校遍地开花,优秀教师层出不穷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知识创新依靠人才,人才培养在于教育。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必然成为国力竞争的基础。而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之一,其作用的显现性和潜在性更是明显。以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形态以“再现”“模仿”为主要特征,这样的课程教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故而实施课程的转型势在必行,注重“创新”、注重“实践”的时代要求必须在课程中得到确立。1988年,受原国家教委的委托,上海承担了适应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小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课程教材改革恰恰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这种转变,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从1997年开始,我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是课程观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笔者在使用人教版高巾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二册、选修全一册(以下统称“现行教材”)过程中,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因“材”制宜,力所能及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主动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7.
刘京海 《上海教育》2011,(11):48-49
新课改是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转变课程功能;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广西博白县教研室与时俱进,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师资培训为基础,以教研活动为重点,使课改实验在点上开花,在面上结果,翻开了基础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新的一页。(一)课题拉动新课改课改实验工作启动后,县教研室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课程改革上来,全县课程改革工作纳入教育科研的轨道,以切实有效的专题研究拉动课程改革实验。教研室设计了两个重要课题,一个是“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从教材的适用性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机制的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教育理念、师生关系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且也必然要呼唤教研工作的转型。教研理念要体现“三个转变”从教学管理转变为教研员与教师专业上的共同成长。一直以来,教研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指导教师如何备、教、批、辅、改、考,检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规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逐步推广,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掌握新课程改革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中学教师的自觉行为。本文简述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化学教师必须转变的教学观念。一、教材观的转变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素材和载体,教材包含教科书教材、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等。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把教科书作为学生惟一的教材,而教科书存在内容繁、难、偏、旧,学科本位严重,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些症结严重困扰基础教育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教材将出现两多一新的特征。首先是教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已进入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进行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评价、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心革面,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打破枷锁,需要教师在新教学理念、新思想指导下,尽快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探究和实践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着种种误区,这给新课程实施带来一些阻力。笔者认为,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要谨防陷入以下几种误区。一、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硬软件设备不完善,管理机制还滞后,在课改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跟不上:一、教师观念“跟不上”面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跟不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还是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层面上。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了行动“盲区”。“旧瓶装新酒”,有些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  相似文献   

13.
自从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行为也有所改进。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机会增多了,师生互动频繁了,老师们也意识到应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于是诸如:“你们听得很仔细”、“还有没有人说得比他好”、“有没有不同意见”、“勇敢点,说错了没有关系”之类的鼓励性语言就成了课改教师的口头禅。本以为这下可好了,然而当笔者看到以下案例时,却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课改二期工程是课改一期工程的深化、发展和提高,具有更远的前瞻性,要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课程结构、课程模式、课程评价和学科体系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课改二期工程基于21世纪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具有明显的新时代特征的期望目标,这就是一个“突出”、两个“构建”、三个“加强”。一个“突出”:在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等三者关系中,要突出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所有  相似文献   

15.
新的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就是以培养人为主旨,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要求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方法.经过对新教材、新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新教材最主要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天镇县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立了课改工作的思路和做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坚持突破难点,以创新教育教学为龙头;坚持专题引领,以校本研训、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坚持示范引导,以督查和激励为手段;坚持理念创新,以“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课改理念、数字化理念、经营学校理念为先导;坚持资源共享,以创建“五优”学校为保障,大力进行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一、循序渐进,打好课程改革的持久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它是一项长…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改革不只是课改实验区的事,非实验区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现行教材(大纲修订本)的教学也已蔚成风气。特别是对探究性教学的尝试.不仅有效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实施新课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铺垫作用。下面是“鱼类”一节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尝试,愿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8.
都是课改惹的“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激发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改的热情。走进新课程以来,教师们努力以新课程、新理念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实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们摸着石头过河,亲身体验与感受着新课改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许都是课改惹的祸。观念——转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观念一变天地宽,任何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不可  相似文献   

19.
韦世祯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2):91-93,117
新课程的实施,体现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向素质教育模式,体现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和行为,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徐鑫 《教育艺术》2006,(4):68-69
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到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而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更将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的改变上。随着课改的深入和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都注重了自己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他们逐步从应试教育的外语教学观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外语教学观;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到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