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国家性质的朝代,先秦文献对其记载颇多。而《淮南子》则以其独特的视角记载了夏朝的历史人物,给予了公正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关于夏朝的国家形式,过去提出的专制集权国家说或城邦联盟说,都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缺陷;借鉴德国学者罗曼.赫尔佐克关于世界早期国家形成的另一种理论模式——贵族国家说,深入分析有关夏朝历史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可发现夏朝既是一个对本土进行统治的独立的贵族统治单元,又是一个代表中央政权而凌驾于万国之上、以贵族国家作为统治形式并初步具备地方二级制政区体系的早期统一国家。夏朝统一国家的形成,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1.夏朝究竟是谁建立的? 人教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禹把都城建在阳城,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相似文献   

4.
樊汉彬 《现代教学》2010,(12):32-32
夏、商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由于缺乏文字的记载,夏史研究显得扑朔迷离,但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二里头文化在空间上、时间上是与夏朝最吻合的。商史则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相似文献   

5.
防风氏神活传说作为历史典籍记载的补充,对于夏朝前期的一段历史,其主要反映了以下几点:防风国的大致疆域;防风氏是一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防风氏是一位教民稼穑、助禹立法的文化英雄;防风氏是一位关心民瘼、普受爱戴的诸候;防风氏遭禹诛戳,反映了华夏族融合过程中争斗的激烈。  相似文献   

6.
最后谈谈夏朝国家政区的特点。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12](P166-167)。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结论。就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发展来看,说夏朝国家也是按照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最多只是表现在外观形式上,其实际内容则是这些国民常常聚族而居,在各级行政区划内基本由具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的若干“氏族”及其“宗族”集团组成。夏朝的地方一级政区,是臣属于夏朝的同姓或异姓方国,这些方国在文献中每每称为“某氏”…  相似文献   

7.
根据夏、商、周的西疆所至,其“西被于流沙”多为不实。夏朝“西被于流沙”的地望,恐谓今内蒙古腾格里沙漠为胜。  相似文献   

8.
王立钢 《老年教育》2006,(11):15-15
与夏朝同时期,有一个小国叫有施国,有施国有一位很有胆识的美女叫妹喜,她曾帮助商灭掉夏,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相似文献   

9.
一、史官文化和历史记录 从卜辞和铭文证实,殷商已有了文字。有了文字,就有了文字记录的历史。《尚书·多士》周公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以前的夏人有没有典册,不得而知。但是,从《尚书》中《多方》《召诰》之类的记录来看,说到殷就说到夏,因为夏朝的历史是殷人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候的人总把夏商周三代并称。从历史文献上看到,夏代起有了世系和年代,并有夏代的纪事。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所记殷王世系及纪事,经卜辞证明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0.
·史学诞生的标志是文字成为对人类历史过程的记录载体。在西方,它始于希罗多德所写的《历史》。但不等于说有文字记录才有了史学,因为整个人类社会,其文明史不过7000年,而人类社会绝大多数时间是处于非文字的时代。实际上,史学的早发形态存在于前文字时代先民们生活的话语之中,古代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包括荷马史诗)即是西方史学原生形态的最好例证。一般而言,史学之第一和基本的品格——历史载体信息的真确性,在古代希腊神话和传  相似文献   

11.
宋时西北大部为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所控.其境内的"丝绸之路"是伊斯兰教得以传入中国的重要路径.西夏王朝的建立对伊斯兰教在西北的传播及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西夏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是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对此学者们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随着近年西夏文物的不断出土及公布,为我们提供了西夏时期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的新的实物和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夏代早期的历史多语焉不详,甚或互有抵牾。对夏代早期历史的基本脉络作一梳理,并以考古资料为基准,探讨了夏代早期启、益之争,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篡位,帝相东逃,少康复政,有穷覆亡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在考古学文化上的反映,并尝试复原了夏代早期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3.
周民族的发源地究竟在何处,学界向来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史籍中所记载的周民族的居住地望、迁徙过程以及夏周两个民族关系问题的考述,结合现有考古发掘材料的证据,认为周民族应起源于晋南地区,而夏、周两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周初年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夏"名,夏名的来历至今不详,可能非夏王国本名,是夏以后的人以汉字拟音。周初称周邦为夏,是以夏为所有王国的荣誉性共名。此种共名用法,以周初形成的三代类同关系意识为基础。周初的宗教观,以公共性的神"天"取代殷人特殊主义的神"帝",也以三代王国类同意识为基础。周初产生公共性天神信仰的主因,是周人继承商代礼仪从而形成特别的商周关系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三代王国类同意识,也即王族文化圈意识。周初的宗教信仰以王族文化圈意识为基础,这一事实可以支持夏为荣誉性共名的判断,也使我们把周初宗教观念变革放到华夏族群漫长演进过程之中考察,重新理解这一观念变革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的诗歌多数亡佚,结合夏侯湛现存的十首诗歌及史料中关于其亡佚作品的论述,全面考证和评述夏侯湛的三言体诗歌、四言体诗歌、五言体诗歌及楚辞体诗歌。  相似文献   

16.
西夏法律思想定型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盛律令》是现存最为完备的一部西夏法典。它形成于仁宗天盛年间,作为西夏时期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或集大成者,标志着西夏法规体系、法律价值体系、法律制度体系、法律形成风格等基本定型。在此背景下,西夏的法律思想也趋于成熟并巩固下来。律令所反映出来的法制观、价值观及伦理观与儒家的法律思想基本吻合。在法理、立法、执法、法律监督方面都反映出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构成了西夏时期法律思想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丹凤县著名清代建筑群“明王宫”的主祀神祗究竟是谁?旧传为南宋末代亡国投海的小皇帝赵昺。此文比照实物,查诸史料,援引大量资料证明,明王宫的“明王”应是曾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  相似文献   

18.
重识元中都     
元中都在河北省张北县境内.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后被废被毁.清初即因考订失实被误解为牲畜交易市场.1997年真实身份被重新确认后,进行考古发掘.其皇家面目皇家气派逐渐被认识,许多历史之谜,逐渐被破解.使人们从它的兴废过程,看到一部用实物写成的元朝兴衰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