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作为本地区的新课程实施示范校,常承担送课下乡及外校到我校听课、参观的任务。2003年10月,我送课到与我校对口帮扶的凯口小学,所执教的是《科学》教科版四上《声音的产生》。在学生研究了纸片、皮筋、鼓发音后,我让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有的小组说纸片是边抖动边发音的  相似文献   

2.
小组研讨在教学中使用得比较频繁,主要是它有组织方便、灵活性大、见效快等优点。 1.确定研究课题。如《声音的传播》一课中,在提出“声音可以在什么地方传播?”的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议论。有的说可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冀人版《沉和浮》一课时,让各组学生把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放入水中,观察汇报现象,有的学生说木块和小纸片浮,石头和铁盖沉;有的学生说小纸片和石头沉,木块和铁盖浮。问题出现了,于是就有同学自然地提出疑问:小纸片和铁盖究竟是沉还是浮呢?教师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再进而逐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示范课活动,使我有幸听各科老师的课。我发现几乎每节课都有小组活动,可有的课上小组真活动了,有的课上小组活动却缺乏意义。同样是小组活动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  相似文献   

5.
一、让学生课前“动”起来初三思想政治活动课都有要求学生查阅图书、报刊文章、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活动。指导学生搜集好活动主题的资料很重要,这是上好活动课的前提。根据我校的条件,我主要教给学生方法,如搜集资料的途径以及资料的整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有的到学校图书馆里查半月谈、报纸;有的上网查找;有的拿出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刚开始时,学生们搜集的资料比较杂,针对性不强、松散,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加上老师的指导,现在他们搜集资料比较得心应手了,而且很有条理。如在《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课中,有的…  相似文献   

6.
左文飞 《科学课》2010,(2):16-17
《声音的产生》一课是《声音》单元的经典课,许多版本的教材都编写了这一课。一般的思路是:先制造声音,提出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的假设,再寻找更多声音与振动相联系的事例,最后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多年的实践下来,我发现这样上并不能让学生将声音和振动建立联系,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制造声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课前,我曾依据《动物和环境》一课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带实验用品。上课了,一查看只有一半带了材料。一些小组带的不齐,有的缺干砂、干土,有的缺大纸,有的缺小纸盒。要是按照以往固定不变的程序上课,无疑上不成了。想了一会儿,我吩咐学生:“有材料的小组先做,材料可搭配使用的两个小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巧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入、引趣适宜用如教学《荷花》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多幅色彩鲜艳的荷花图片和满塘荷花的图像,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导入时,我将几幅荷花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还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边欣赏边体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2.突破重点、难点辅助用例如,《观潮》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潮来时那种壮观的景象。教学时我通过VCD播放潮来时那种波澜壮阔的景象,配上由远而近的声音,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又如教学《葛洲坝工地夜景》的第四节,难点是理解“这美妙的旋律,就…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4,(3S):36-36
这是一堂教学评比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  相似文献   

10.
学习《热空气》一课前,我动员学生收集了一些塑料袋,准备上课实验用。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塑料袋。开始实验了,有的小组很快就让充满热空气的塑料袋升了起来,孩子们发出了一阵阵欢呼,而有的小组可能是不小心吧,不是把塑料袋烧破了,就是把塑料袋撕破了。他们无法继续实验,只能羡慕地看着别的小组那高高飞起的塑料袋,一脸苦脑。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自然教材的使用中,怎样运用《科学课程标准》来设计自然课,跟上《科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有一些做法和感想。我把自然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或适当做些删减处理,形成新的单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探究教学。如第十册《自然》第五单元里,包括了第16课《声音的产生》、第17课《声音的传播》、第18课《耳朵的科学》。根据原编者的意图,我把这三课整合后定出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引起的现象;然后启发他们认识声音有许多奥秘,产生要进一步研究的愿望和热情;其次是愿意与…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一课教学时,我校王老师根据新编教材的特点,大胆地进行了教法改革的尝试。这节课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活泼,很有些新意,现介绍如下。上课一开始,王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今天早上起床到现在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板书:汽车声、说话声、铃声、哨声、水声……。  相似文献   

13.
《自然》五册第八课《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的教学,其目的有二:(1)使学生了解声音是靠空气、水和其他物质传播的,并以此形成媒质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研究声音传播的实验方法。要教好这一课,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示范课活动,使我有幸听各科老师的课。我发现几乎每节课都有小组活动,可有的课上小组真活动了,有的课上小组活动却缺乏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校迈入课程改革的第二年,我有幸任教一年级的语。这两个月以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走进新课程。一起感受新课程扑面而来的新气息。今天有外地的老师来听课,我执教的是《四季》这首儿歌。上半节,我让孩子们与生字玩捉迷藏的游戏,玩开火车、苹果、送信等游戏,他们很快学会了11个要求会认的字,读通了课。接下去,我让他们分小组学习课,四人小组选一个季节的段落来读,边读边想想哪些地方不明白,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语文课堂深受学生的喜欢,而有的语文课却让学生厌烦?最近我校语文组马老师上了一堂教学展示课《夏》。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深受启发。马老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和《语文课堂标准》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某市自然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我听了某位教师讲《空气占据空间》这课的教学后,有所感想:凭我的观点看,课前引导、分析研究都比较得法,却在指导学生分组验证空气是不是能占据空间时,却出现了毛病,有的小组实验成功了,有的小组实验失败了。各组实验装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汉奸”     
学完了《欢乐的节日》这篇课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幅画。语课上,再结合学生作的画,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按说,开始挺顺利的,导入、学生小组介绍、评选小组代表、然后学生代表到前面介绍,供大家评选。第一个学生介绍,大家评议。很好。可是,到第二个学生介绍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是初中语文教师。我给学生讲《〈论语〉二则》,学生对孔子不甚了解;讲《孟姜女》,学生不知道秦始皇是什么人;讲《老山界》、《草地晚餐》,有的学生甚至不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知道陕北在祖国的南方还是北方,不知道四川、甘肃是省份!我很生气,又很纳闷,这些史地知识按道理都已经学过了,学生为什么没有掌握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中旬,我向来自各地小学的我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个别调查。发现不少小学五年级的史地教学,都没有完成部颁教学计划。有的学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章节没有讲完。有的同学说,他们学校的史地课用来上语文、数学;有的同学说,他们学校的史地老师很少讲课,只叫学生自己看书;还有的同学说,他们的史地课由校长兼任,而校长外出时间多,课讲不完(附带提一下,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推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然而从安吉昆铜中学的教学观摩,到衢州兴华中学听取杜朗口初中教师的报告,再到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数学课堂中小组内的合作交流环节一直让我困惑重重.回顾安吉昆铜中学听取的数学小组合作课《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在小组内小展示环节,有些小组的A层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