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洲 《教育探索》2011,(11):59-60
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目标功利化、课程设置“拼盘化”、教育评价主体单一化.可采取以下对策:明确通识教育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通识教育课程,构建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内容体系,建立多元化的通识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设置理念,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程实际设置课程,建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教师教育中实施通识教育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选课存在功利倾向等问题。解决教师教育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可从提高认识、调整课程结构、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多种方式解决师资队伍问题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机制的分析发现,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四个特征:大学中普遍设立有一个跨越专业院系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教师采取兼职方式;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高;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多元化.相比之下,中国通识教育则显不足: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教师采取专职方式;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低;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因此,中国通识教育实施机制可借鉴美国的有效经验,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采用专职与兼职教师方式基础上多种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及优化通识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改革,来确保通识教育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完整的人的教育.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通识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普遍存在目标偏离、内容浅显、课程结构比例失衡等现象.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教师、学生3个角度就如何对通识教育选修课进行改革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的基础性教育。高校教育应研究与借鉴通识教育,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融通通识教师与专业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基础性和人文性课程设置,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强度,从而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2010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的理念,可能成为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通识教育概述着手,分析我国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探讨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所应担负的教育责任及大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概念及其内涵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但其本质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针对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通识教育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大学目前实际情况的可行的通识教育实施路径,阐述了如何把现有课程按照通识教育本质特征将其"通识化"改造成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9.
职业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终生学习的需要,是全面成长的需要,是幸福人生的需要。针对职业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对象低质化、师资水平薄弱化、课程设置功利化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强化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对通识教育理解不透,出现课程结构不合理,“核心课程”开发不够,课程管理混乱等现象.需要重新领会通识教育内涵、设置“4+1”的课程模式,加强核心课程、综合的课程、主题研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强化教育经典导读.注重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通常包括"相互融通"、"培养理性"、"守护大学精神"三层基本涵义,"通识教育"是构成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核心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应是其基本宗旨之一.时下,一些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存在着若干困境,为此,高职院校要走出观念上的误区,积极开发精品的通识课程,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文化素养,走通识式的道德教育,推进人文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的现状审思与路径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当下通识教育正处于教师烦教和学生厌学的困境。要走出困境理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提升通识教育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质量制约因素分析——从课程实施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通识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教师对通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素质和学术背景、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影响通识教育质量,高校需要抓好通识课程的教学环节,逐步提高通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在高校培养人才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纠正狭窄的专业化教育体系造成的一些严重弊端,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识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载体,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占有主导作用,而教师作为通识课程的讲授者对通识教育有什么看法?在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什么体会?就此问题通过对两名某高校通识课程授课教师的访谈,了解他们的通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的要旨在于滋润、陶冶、熏染和感化。通识教育以其非功利性和文化根基宽广性为主要特征,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职前教师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追寻的基础上,聚焦通识教育在职前教师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职前教师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的深刻认识通识教育理念、确立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选调高素质师资队伍和营造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构建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  刘智运 《教学研究》2008,(6):493-498
论述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调查了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丈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的六条原则,构建了三大类的课程体系,阐述了该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回顾我国近年来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历程,发现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突显出的一系列问题,致使其呈现出一种"静态化"的发展样态。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静态化"样态的价值进行反思,分析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样态的异化,笔者试图重塑教师教育课程的本体性价值、通识性价值、实践性价值以及标准化价值。在新的价值定位下体验实践化教学、建设模块化、梯度化以及融合化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从而建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理想样态。  相似文献   

19.
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财经类高校学科门类相对单一,学生功利心偏重,通识教育在财经类学院中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财经类院校的管理层和教师都应该重视通识教育课程,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改进目前通识教育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促进通识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对通识教育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必须将通识教育这一范畴历史化,也就是要将通识教育置于特定的专业教育的背景上来考察;其次,具体探讨了在长期专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