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共高等教育经费的划拨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拨款机制,二是间接拨款机制。本文对协商拨款、投入拨款和。产出拨款三种高等教育直接拨款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对教育券理论的内涵和政府采用教育券间接拨款方式的好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地阐述,建议加强对教育券间接拨款机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方高等教育视野中的教育券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西方国家,教育券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教育公共资助模式,其影响力开始由义务教育领域向高等教育领域渗透。相对于现行的高等教育公共拨款模式,教育券的意义在于它非常有助于构建以教育需求方为轴心的高等教育系统。然而,西方高等教育教育券体制的建立也受到了种种现实的阻力。  相似文献   

3.
教育券制度是西方国家对教育投资体制的一种创新,其概念背后是一种典型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资助机制,它在西方教育领域的盛行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和教育资助计划改革以及教育治理机制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引入教育券制度有利于把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权交还给市场,具有实现教育公平和效率,促进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协调发展,满足学生教育选择权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国研究生教育财政支持机制在拨款、收费和资助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对研究生阶段的拨款包括在整个高教拨款制度之中;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各自具有独立的收费制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面向所有学生的高等教育奖学金及专门针对硕、博士研究生的奖学金项目两种渠道获得资助.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罗拉多州在2005~2006学年正式实施高等教育券计划,政府对高等学校不再直接拨款,进入公立大学的学生可以获得每年2 400美元面值的教育券;申请进入政府指定的3所私立大学的学生,可以得到每年1 200美元面值的教育券。在美国,这是除退伍军人教育券外,第一个针对普通大学生的教育券计划。该计划颠覆了政府对大学的传统的直接拨款模式,一方面促进了公立大学的竞争,充分利用了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经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私立大学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财政拨款“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和“基本支出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模式,均是以政府主管部门直接面对高校的拨款模式,已适应不了高等教育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后的需要。因此,作者参考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的教育凭证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初步构建了以绩效为特征的教育凭证拨款模式。这种把拨款换发成定额教育券的间接拨款模式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对于推进公立高校的转制,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是一种较好的配套选择。  相似文献   

7.
实名制国家财政券是俄罗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拨款制度领域的全新尝试,它是根据中学毕业生通过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的成绩而获得用于支付高等教育学费的一种"教育券"。2002-2004年间,俄罗斯在3个联邦主体的6所高校进行了此项实验改革,基本达到了实验的预期效果,但同时也因其所产生的阶段性问题而没能在俄罗斯进一步开展,需要政府对改革方案进行调整。尽管如此,这次有益的尝试为俄罗斯制定更有前景的高等教育拨款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还存在着财政教育拨款机制落后、学生资助体系不完善、社会捐赠缺乏规范等众多的问题。而“政府失灵”现象存在、高教投资法律建设滞后、市场参与高教投资力度不足则是造成高等教育投资体制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建立渠道畅通、机制健全以及投资主体、客体责权利明确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我们需要完善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建立多政策参数的财政教育拨款机制,建立高等院校的成本核算制度,遵循差别性原则制定学费收取标准,并辅之以健全的助学贷款为主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实名制国家财政券是俄罗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拨款制度领域的全新尝试,它是根据中学毕业生通过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的成绩而获得用于支付高等教育学费的一种"教育券"。2002-2004年间,俄罗斯在3个联邦主体的6所高校进行了此项实验改革,基本达到了实验的预期效果,但同时也因其所产生的阶段性问题而没能在俄罗斯进一步开展,需要政府对改革方案进行调整。尽管如此,这次有益的尝试为俄罗斯制定更有前景的高等教育拨款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在20世纪末率先提出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引入教育券制的设想并进行了探讨。教育券制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资助方式,有利有弊。对澳大利亚关于高等教育阶段实行教育券制的设想及由此产生的争论所作的介析和评价,可以对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