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晨风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5,(2):16-17
清名(节选)梁晓声 倘非子诚的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很小。他已于去年本科毕业,当了京郊一名“村宫”。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儿。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相似文献
2.
【原文】
葡萄月令
汪曾祺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相似文献
3.
《父子情》写于1989年,距老舍先生去世有二十多年了,舒乙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但回忆起多年以前父子相处的往事,舒乙还是满怀感激与深情。老舍是一位“平民味”很浓的文化名人。舒乙的这篇文章,记录下老舍作为一位父亲的种种处事方式,给我们的感觉与老舍给我们的固有印象是相符的。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学兵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07,(2X):4-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似乎从李商隐的《无题》开始,蜡烛便成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现在人们仍然常用它来赞美那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如果说第一个用蜡烛来比老师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就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材了。小小说《蜡烛》是否也落人窠臼了呢?当然不。作家胡炎可不是依葫芦画瓢,他用老瓶装新酒,赋予了蜡烛以全新的含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邓德明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09,(10):6-7
[原文]
中秋节的火车
胡明宝
7岁那年,渐近中秋节。娘在我耳边已经唠叨了好几次,娘说:“八月十五那天,你爹就回来了,肯定会给你带回月饼。”每当这时,我总会截断娘的话并高声地强调:“还有小人书!”娘点着我的鼻尖说:“俺娃说得对,还有好看的小人书呢!”于是,我对父亲和中秋节的期盼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喜悦。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整合听说读写,进行协调训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提高,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我想以《小职员之死》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读写整合训练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7.
8.
邓德明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2009,(10)
[原文]中秋节的火车胡明宝7岁那年,渐近中秋节。娘在我耳边已经唠叨了好几次,娘说:八月十五那天,你爹就回来了,肯定会给你带回月饼。每当这时,我总会截断娘的话并高声地强调:还有小人 相似文献
9.
一些国家的元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语言运用的高手。在某些特定场合,如在遭遇窘境的情况下,能处变不惊,口出妙言,往往三言两语幽默成趣,化尴尬为精彩,起到了很好的交际效果,充分体现了他们过人的思维和非凡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诗是语言的精华。创作者愿意用有限的语言去引导读者进行无限的审美创造。《蒹葭》这首诗含蓄蕴藉,言尽旨远,带给人无尽的审美感受。本文从音乐美、含蓄美、朦胧美三个方面阐述该诗的艺术特色,展示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1.
阮瑾怡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0,(8):92-93
一、冲突发生的原因
1.选择教育学生的场合不当
“我拿着这检讨书到教室里去找他。”教师的这一行为看似和后面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仔细想想,在教室中谈论检讨书的事情,这件事情就被公开化了,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小李的感受会怎样呢?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教师没有考虑过在教育学生的场合是否适宜。在全班学生的众目睽睽下, 相似文献
12.
高凯,1963年生,著名诗人,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并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现为甘肃省文学院副院长. 高凯是西部诗人和乡土诗人的代表,他长期以自己独特的声音讴歌着陇东大地.他的诗歌是他"生命质地、光泽和精神志向"的最好彰显.他曾说:"当生活环境如此闭塞,人要生存,需要有更大的激情和精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狗之歌》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于1915年写就的抒情诗。这首由七个小节组成的诗,从早晨开始,到月夜结束,似乎构成了有关于一只母狗的完整的叙事,但又不仅仪如此。在第六节出现了“哀伤”这个词,它直接点出了该诗的“要领”——它展示的是“哀伤”。且看,它是如何展示的。 相似文献
14.
15.
孙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4):26-29
在作者哈珀.李的精心设计下,小说以儿童作为文本的叙述者,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描述呈现在他们眼前是真实世界,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儿童的天真与单纯恰恰对比反映出了成人世界中人性的罪恶,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与社会等级的虚伪,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贾茜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2):18-21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英雄"是作者着力塑造且寄托着特定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和审美理想的特殊人群。"生死"问题历来是文学家探求的深刻命题。"英雄之死"这个问题融历史的、社会的、生命哲学的、人生意义的问题为一体,意味隽永,从构思与情节安排来看,有着预设伏笔、蓄成文势和造就悲剧力量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德明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08,(3):4-5
赏析:这是一个撼人心魄的故事,这是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老象的一双儿女跋山涉水而来,历尽艰辛找到老象,并非为了接他回去,而是为了拿走“遗产”——一对象牙。这是何等荒诞的行径,这是何等冷酷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于晓燕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2012,(Z1):12-14
[原文]弯弯的月亮袁炳发星子的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像——小——船儿——年轻的教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 相似文献
19.
《围城》作为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不仅富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味。小说中的讽刺运用恰到好处,新奇巧妙,融辛辣与冷峻、智慧与幽默于一体,显示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表现出钱钟书先生学者式的幽默讽刺。 相似文献
20.
原文:梯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小小的风筝飞呀飞地,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