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主旨模糊、情节虚假,人物形象也立不起来,是改编得很不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拍摄于1996年的电视剧《隋唐演义》作为古典小说《隋唐演义》国内的首次改编,在相时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秦琼的形象进行了较小说中其他英雄人物更为深入的改编式塑造,通过人物独特的出场方式、人物形象的反复皴染等方面的艺术表现使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这一艺术实践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电影《林家铺子》由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较好地还原了原著中江南水乡小镇充满诗意的生活氛围,以及"一·二八"事变后小城镇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尽管小说创作和电影改编时社会政治背景不同,但编剧夏衍以其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成功将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上映并使之成为"十七年时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为其后的文学作品改编提供了新的视野。从时代主题思想转换、人物形象塑造、细节呈现几方面分析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后的差异化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4.
《隋唐演义》与《说唐全传》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6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隋唐演义》。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隋炀帝杨广的形象进行了较其他人物更为深入地改编式塑造,通过史实渗入与情节虚构的双向并举、人性化诉求的有意深化、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等艺术手法使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的杂剧《诈妮子调风月》是很有特色的剧本,曾先后被改编为蒲州梆子、河北梆子、京剧和电视剧,可见很受群众欢迎。但《诈妮子调风月》宾白极少,剧情脉络不易通晓,为改编得更好一些,须先把原作的本事和语言搞清楚。王季思先生的《<诈妮子调风月>写定本说明》一文,正适应了这  相似文献   

6.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杰出的杂剧作品,明清戏曲小说受其影响者甚众。一些文人还将其改编成南曲《西厢记》。明代崔时佩、李景云的南曲《西厢记》就是较著名的一个本子。对于崔时佩、李景云的改编,论者多从曲调、文词上进行评说,且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思想倾向、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崔西厢》更多地流露出封建正统思想和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倾向,其思想性无法与《王西厢》同日而语,崔莺莺的形象失去了连贯性,亦缺乏光彩,但其戏剧结构无疑比《王西厢》更严谨,更富有逻辑性,更适合舞台演出。因而,将崔时佩、李景云的改编抬得很高或贬得很低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东周列国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5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东周列国》。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富于创新精神的改编式塑造,通过剧中史实的有机融入、人物活动的适当虚构、人性化的深入开掘、女性形象的别样塑造等艺术手法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改编是古代戏剧作品接受的一种方式,本文从改编目的、改编方式、改编得失等几方面论述了汤显祖的《南柯记》、《邯郸记》改编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红楼梦》的改编与传播为研究对象,将《红楼梦》改编作品的脉络理清,并找出《红楼梦》传播的主要方式。《红楼梦》的改编既体现了传统的、民族的审美特性,也渗透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与《红楼梦》原著相比,改编作品更具有时代气息,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商业利益,因此,对《红楼梦》的传播与发展来说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0.
王莹 《文学教育(上)》2010,(15):101-101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根据《史记》记载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而改编后大大增强了原故事的悲剧色彩。本文以《赵氏孤儿》对《史记》的改编为视角,从几个角度对其悲剧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家》的电影改编 巴金小说《家》的电影改编作品而为中国国内一般公众所熟悉的,是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家》,然而实际上,《家》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被改编为电影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迄今为止已经被用两种语言改编了四次。按时间序列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研究及其戏剧改编应该重视借鉴。这不仅因为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前人留下相当丰富的成果与经验,而且,还因为《红楼梦》传世以来,据以改编的戏剧广为流传。成功的改编固然是一种研究成果。在《红楼梦》研究方面,长期纠缠不休的问题,往往透过戏剧改编更可以看得清楚;即使改编不成功的戏剧,其中也不无借鉴之处。“五四”以来,出现以话剧形式改编的《红楼梦》剧本,其成功的经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一、担心和忧虑近年来,文化界出现了一种稀奇古怪的现象:一些创作者或被号为“文化明星”的专家,在解说古典文学、神话故事及编写历史影视剧时,把原著或史实改编得面目全非,以致好人变成坏人,大奸成为大忠,离谱得令人惊诧,还美其名曰“时尚化”。一位准备将《三国演义》改编为电视剧的剧作家说:“时代不同了,我们解读历史人物也有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     
鲁迅作品有哪几部被搬上银幕? 继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被改编成电影上演后,最近北京电影制片厂又将鲁迅小说《伤逝》改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已开拍。长春电影制片厂把鲁迅的小说《药》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北京电影学院编剧进修班也把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根据《祝福》改编的越剧《祥林嫂》也已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宽银幕影片。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文学难以超越的高峰,更是名著影视改编难以征服的高峰。迄今为止,我国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方面已有多个版本的努力和尝试。研究《红楼梦》影视改编,除一般影视改编的基本问题外,还存在版本选择、结局处理等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版本选择、情节处理、人物塑造、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探讨连续剧对这部名著改编的经验与不足,以及今后影视改编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崔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12-113,117
当代影视媒体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愈加密切。文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借由与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中获得。以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与由它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比较研究影片与小说在人物形象、象征意象和情节三方面的异同,来探讨《妻妾成群》与电影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不同侧重点和得与失,以及借此所体现的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鹤楼"故事并不见于《三国演义》,但在"三国"故事中闻名遐迩。故事最早著录于元代无名氏《三国志平话》,后被改编成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细考英国汉学家司登得英译本《黄鹤楼》可知,该译文明显来自京剧剧本。本文以司登得英译京剧剧本《黄鹤楼》为核心,尝试对"黄鹤楼"故事的渊源和在西方世界的接受与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曾多次被改编成各类戏曲作品并广泛传播,但学界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越剧《祥林嫂》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祝福》戏剧改编作品,能窥见鲁迅小说《祝福》在进行戏剧改编时出现的情节嬗变、主题偏移及时代烙印等现象,这为鲁迅小说的改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奥尼尔名剧《榆树下的欲望》在我国先后被改编成川剧《欲海狂潮》和川剧《欲海狂潮》,是中国戏曲改编外国戏剧的有益尝试。尽管两剧在改编过程中均有意将中国的审美价值观植入外来剧情,其改编效果却因改编者的不同动机而呈现不同风格。本文以剧本文本为参考,从文化过滤层面探讨了两剧对原剧改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代以来,一股红色经典改编的热潮在当代中国涌起。红色经典回归潮流的涌动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美学等多种因素。《红灯记》电视剧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改编的。与其他红色经典改编失败遭遇不同的是,《红灯记》的改编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好评。因此,我们在探析红色经典改编热潮的文化心理的同时,重点讨论分析了《红灯记》改编剧的美学理念、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揭示出《红灯记》等红色经典改编所具有的赓续、传承与重构新世纪“红色文化”的多元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