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吴敬梓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梓是最具哲思气质的中国古典小说作者之一,他面对已有的文化思想资源,既吸收继承,又批判反思。通过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吴敬梓反思了互为表里的八股取士制度和程朱理学,作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即将理欲视作整体而不作抽象的分辨,将涵泳了天理又充满了人情的圣贤人格呈现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向原始儒家复归的价值取向,他与同时代的曹雪芹一样,具有关怀人类精神命运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2.
吴敬梓是最具哲思气质的中国古典小说作者之一。通过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吴敬梓反思了互为表里的八股取士制度和程朱理学,作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即将理欲视作整体而不作抽象的分辨,将涵泳了天理又充满了人情的圣贤人格呈现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向原始儒家复归的价值取向,他与同时代的曹雪芹一样,具有关怀人类精神命运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3.
吴敬梓与扬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梓生前多次到扬州,至欲以此作为身后游魂理想的归宿和栖息之地。《儒林外史》中很多内容以扬州为背景,不少人物以本籍,外籍寓扬人士为原型而进行典型化塑造,并涉及到诸多扬州名物和方言,吴敬梓在扬州的行踪与人际交往,构成其人生轨迹和身心总历程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儒林外史》是对包括扬州在内的广阔地域的社会时代生活的生动反映和折射。  相似文献   

4.
疾病长久地困扰着吴敬梓,对他的生活、交游、人格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以司马相如自比,极力推崇行医,与儒医交好,甚至从热衷科举到弃绝仕进等,这都与他"消渴病难除"有着紧密的关系。"痰病"在《儒林外史》中也有着丰富描写,它巧妙地出现在书中角色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之际,并且集中在描绘旧秩序崩塌的第二部分。吴敬梓对"痰病"的描写不同于以往古代小说中宗教化的处理,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整体的象征,讽刺了病入膏肓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表现出了相当进步思想,而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力求通过对吴敬梓的女性观念的分析来探寻其思想中落后保守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生活很贫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桥时,只有古书几十册,日夜诵读自娱。最后。连这些书也拿去卖掉买米了。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早年热中科举,追求功名,一心想登上仕途。这些理想追求可以从他的名、字、号甚至书房名的命取中观其一斑。“敬梓”这个学名是他的启蒙老师在询问他未来的志向后为他取的,其含义颇有讲究。梓,一种落叶乔木。木质轻而易割,古人常用做琴瑟和建筑木料。“牡丹是花中之王,梓为木中之王”。谓“可大用之木”,吴敬梓取“梓”为名,是希望将来能成为“量材为政,既勤朴斫”的优异人才。“敬”与“梓”连用为名,当然更有敬重人才追求人才之义了。  相似文献   

8.
正《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地描绘了吃人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商贾对其低贱地位的挑战、文士对商贾的道德评判及文士对正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这三个层面,分析了《儒林外史》中商贾与文士的关系,评析吴敬梓在不满现实又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对正统文化中道德价值观的追寻。  相似文献   

10.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粒民.号秦淮寓家.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移居南京,出身名门贵族.其父去世后.家道衰落乾隆初.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应博学鸿词科试.他以病谢辞一晚年生活贫困.仅靠卖文和友人周济为生,他能文善诗.尤以小说著称、传世之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文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中以吴敬梓本人为原型的人物,学界一直公认是杜少卿,对于紧接其后上 场的虞华轩,大多数学者并未给予太多重视。而事实上,这个人物与吴敬梓之间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是他为自己设计的另一化身,也是他深层心态的真实投影。  相似文献   

12.
娄氏兄弟是《儒林外史》第八至十三回里出现的人物。吴敬梓塑造娄氏兄弟的形象,是为那些科举考试中所谓的怀才不遇者画像,并对读书人因科举不第而生出怀才不遇的心态进行嘲谑和调侃。写娄氏兄弟与写周进、范进、严监生以及马二先生一样,都是为了烛照科举考试制度下读书人的精神与心态。吴敬梓是在通过他们反复告诫读书人:不能让举业功名迷了心窍,读书人应当生活得不失尊严,读书人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应该去做。  相似文献   

13.
本从分析上图所藏清抄本《诗说》着手,说明了吴敬梓有着独到的经学观,从而也证吴敬梓确实是一位传统化学养最丰厚,理性思维最出众的白话小说作家,《儒林外史》的反理学倾 向以及对功名富贵,应征辟和士人心态的剖析均可以《诗说》中所到依据,吴敬梓的经学观奠定了他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痛感儒家传统人格的失落, 剖析儒林人格现状, 建构理想人格。在吴看来, 八股文章盛行的时代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人格: 一种是自我萎缩型人格, 一种是自我实现型人格。吴的反思表明: 前者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极大的腐蚀性, 而后者是儒家传统人格失落后的高扬和重建。  相似文献   

15.
秦川 《九江师专学报》1997,16(1):76-78,85
讽刺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两部古代小说;李渔的《十二楼》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寻觅其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是一部表现封建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通过对三大类知识分子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其所在时代知识分子的治学和治生追求,显示出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对知识分子命运和追求的冷峻思索,回答了治学和治生的关系问题,并为知识分子指出了一条崭新的人生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吴敬梓的儒学精神虽源于传统的儒家思想,但又有所不同。在小说中,他运用自己的儒学观念,一方面对儒林名利熏人的丑恶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另一方面又着力塑造了一批真懦形象,讴歌了他们的高尚人格和品性,使其与堕落的儒林士子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来挽救颓废的世风,达到“经世致用”的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吴敬梓《儒林外史》以“儒林”为主体,虚拟前朝之历史背景,全面展现封建末世社会的人间众生相;于人性之善恶、美丑及真伪的褒扬贬抑中,寄予着作一己之憧憬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