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伟超 《师道》2010,(4):49-50
记得大学毕业.同学在互道珍重的同时.更多是对自己未来的希冀。是啊,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终于完成了学校教育,长大成人,要步入社会.开始自己的“远大前程”了。可是,对汉斯·卡斯托普来说,离开大学校园.却是人生成长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挪威的森林》是其代表作.小说一经发表便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并在国内外畅销.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多方面比较《挪威的森林》、《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魔山》,探讨村上春树的创作模式,进而论证《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魔山》是《挪威的森林》的写作范本.  相似文献   

3.
湖·树·山     
流浪者的春梦里,有湖、有树、有山……从前有一个湖。蓝湖上,蓝天上,高耸着一场春梦,绿的颜色,黄的颜色。那边,天空静静地在拱形的山上休憩。一个流浪者,坐在树下。黄色  相似文献   

4.
李嘉炜 《海外英语》2015,(3):171-172
该文通过讨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道德批判中的康德道义论,来研究其在《荒凉山庄》中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时期这些小说的伦理观,该文选择了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第一部社会全景式小说进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体现着康德道义论。该文试图探讨康德道义论,并研究其在《荒凉山庄》里是如何被体现的。首先,该文对康德道义论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分析女主角、以及那些在高潮情节的不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该文试图探讨出康德的道义论是如何在《荒凉山庄》里展现的。狄更斯在该小说中探讨了康德道义论,而且道义论的主要观点得到了显现。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讨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道德批判中的康德道义论,来研究其在《荒凉山庄》中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时期这些小说的伦理观,该文选择了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第一部社会全景式小说进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体现着康德道义论。该文试图探讨康德道义论,并研究其在《荒凉山庄》里是如何被体现的。首先,该文对康德道义论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分析女主角、以及那些在高潮情节的不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该文试图探讨出康德的道义论是如何在《荒凉山庄》里展现的。狄更斯在该小说中探讨了康德道义论,而且道义论的主要观点得到了显现。  相似文献   

6.
湖·树·山     
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文字背后的深厚意蕴,从而看到我们自己。但我们中学生往往对大作家的作品"仰之弥高",因而敬而远之,不敢涉猎。本期"阅读方阵"想通过对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散文《湖·树·山》以及相关阅读方法的推介,告诉大家阅读是一个轻松愉悦、渐渐"悟道"的过程,名家经典里也有扣动自己心弦的歌。  相似文献   

7.
《神授·魔岭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以神魔、精灵、穿越等为题材。但是不同于西方魔幻小说,《神授·魔岭记》加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藏区的地方性知识、藏族人民的心理特质等,而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故事的主线是阿旺罗罗带有魔幻色彩的英雄故事,暗线是史诗《格萨尔王传·魔岭大战》的情节线索。梅卓通过格萨尔王精神的延续者、神授艺人的代表阿旺罗罗的成长经历实现了与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远隔千年的对话。梅卓在小说中还展示了当代藏族人民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泰勒《原始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论来分析《神授·魔岭记》中的人与自然,展现梅卓的万物有灵、互为依存的自然观念,并对万物有灵思想进行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喜欢山上的感觉,总喜欢自己一个人到山上走,有种探险的感觉;更喜欢爬山,在那时我会有种说不出来的心情,总是有一种声音“向上、向上……”来到这片山林,我第一感觉到了《斑马森林》中的梦境。带着新奇的梦境,我开始往山上爬。这座山是我有生  相似文献   

9.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罪案小说女王"。她的小说充满了奇妙的构思、精妙的人设和独特的背景,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技巧更是为读者所津津乐道。她原创的叙事技巧包括限制读者的视野,运用故事的凶手是故事的叙述者"我"的叙事方法,还有留白设疑的叙述手段。与此同时,她还是将"暴风雪山庄"模式发扬光大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不仅增加了传统推理小说的趣味性,也突破了经典推理小说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 本课是在中国省区市联合馆中的湖南馆内,面向高二学生上的一节艺术实践课.高二学生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十分熟悉,对"魔比思环"所体现的中国古老哲学中阴阳的流变统一过程也能理解.教师本人是湖南人,离开家乡十多年了,来到湖南馆倍感亲切,带着这份乡情用边走边说的参观、导视法引领学生去上这节实践课,将课本中所学的<桃花源记>与眼前的"桃花源"构想对应,将色谱中的色彩与"五色桃花源"中的色彩对应,将数学里概念化的"魔比思环"与眼前的雕塑式"魔比思环"相对应,感受天人合一、返璞归真、和谐自然的中国未来城市生活意境,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迈克尔·翁达杰的一部著名小说,《英国病人》以其特殊的主题和叙事视角吸引了不少批评家的关注.作品反映了在二战期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阴谋、怀疑和仇恨的关系状态.而在此状态下,小说中"英国病人"的"沙漠里之恋"最终也沦为战争中的灰烬.本文将分析影响"英国病人"和他的恋人凯瑟琳之间"短暂的沙漠里爱情"的因素,以揭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相似文献   

13.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多以"苦难"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在马拉默德的<魔桶>中主人公利奥.芬克尔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受尽了心灵上的折磨,最后选择做受苦的替罪羊以此达到拯救自己也解救他人的目的,本文将分析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替罪羊之路的.  相似文献   

15.
艾丽丝·霍夫曼的小说《欲望山庄》自1997年问世以来,得到的是一些负面评价,其主要原因是《欲望山庄》被认为是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的翻版。在《欲望山庄》里主要探讨的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首先对两部作品中的异同进行分析,然后对两部作品中的人物、主题以及写作手法作重点对比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欲望山庄》刻画了现代社会的真实生活以及我们在现实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因此《欲望山庄》比《呼啸山庄》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未见过这样的山,从未见过这样的水,从未见过这样美丽的春景。 站在地杰山庄入口眺望,景色尽收眼底:远处的山换上了新绿,太阳用绿色的刷子将山刷得生机勃勃,令人心潮澎湃,刺得人眼睛生疼。山上有一座小亭,一条长长的如蛇一般的阶梯直上山顶,一棵棵英姿飒爽的树屹立于道路两旁。景美如画。  相似文献   

17.
小熊找爱     
<正>山很高,所以从来没有人到那上头去。山上有个洞,小熊吉米住在那里。妈妈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一天,爸爸对他说:"儿子,你得开始照顾自己了,哪怕吃附近的野果子也要活下去。祝你好运,再见!"说完就走了,只留下一顶帽子给吉米。  相似文献   

18.
小熊找爱     
山很高,所以从来没有人到那上头去。山上有个洞,小熊吉米住在那里。他的妈妈已经死了。有一天,爸爸对他说:“儿子,你得开始自己照料自己了。吃附近的野果子你也能活下去!”说完就走了,只留下一顶帽子给儿子。吉米长大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当他从山上往下看的时候,看到山羊妈妈正  相似文献   

19.
<正>魔尺是一种高智能的智力玩具,随意变化,自由组合,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为了使孩子能灵活自如地玩起魔尺,能在玩魔尺的活动中得到应有的乐趣和快乐,我在孩子玩魔尺的活动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一、引用视频情境,激发孩子玩魔尺的兴趣在开展玩魔尺活动之前,我先组织孩子们观看"魔尺表演",并让孩子观察和记忆自己感兴趣的画面,然后和同伴们进行分享和交流。视频开始播放,看到表演者娴熟的动作,魔尺在他们手里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总爱骑在爸爸肩上玩。当我看见爸爸头上有一根白头发时,会忍不住伸手去拔掉,还天真地问爸爸:“疼不疼?”每逢这时,爸爸总是会哈哈大笑。小时候,我总爱在走路时踩妈妈的影子。当我踩住了妈妈的影子时,却发现不见了自己的影子,殊不知自己已融入妈妈高大的影子里。我长大了。曲曲折折地走过了十二个春秋,我对许多事情和许多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不明白的问号也变多了、变深了。我开始学着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布娃娃、巧克力、奶油蛋糕已不再吸引我,我迷上了小说。我长大了。对一些事情的记忆越来越深刻,洗也洗不掉,抹也抹不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