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晚唐张墚提出的经典绘画理论,这一理论自提出以后,指导绘画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般认为,张垛“师造化”主要是指师法自然。而进一步从它的外延看,“师造化”不仅仅是师法自然,还应该包括师古人之“造化”和人品修能。三者之间相得益彰,“师”的目的是“得心源”,这样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们,总是十分强调观察,把观察放在首位,或者,把观察和表现看作是艺术创造心理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观察,就是审美观察.中国古代画论中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主张,意思是外靠向自然学习,内靠自身的心性修养.其中“外师造化”就是强调对客观对象的审美观察.当代画马大师徐悲鸿曾给一位青年写信谈到:“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画马  相似文献   

3.
唐代画家张在美术创作方面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沥”,这不只是他取得成功的经验之谈,也是符合美术创作规律的。所谓‘讲师造化”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外在的物象,并以之博得观赏者的认同;所谓‘冲得心源”是表达出画家对世界的独有观照,以显示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两个方面是不能偏废的。忽视了“师造化”就失去了创作的现象,失去了风格特点,就成了无生命的东西。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是强调了风格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意义。由此可见,画家在创作花鸟画时,要观赏临摹名家作品,从中学习传统的技法;同时,还要创立新的技法…  相似文献   

4.
“身即山川而取之”,意即指画家主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出来源于自然山水,又高于自然山水的山水画关境。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哲学、画家的“师造化”实践、山水画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山水画中人(画家主体)与自然的相融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是清代中叶杰出的书画家,扬州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推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主张“师法自然”、不泥古法。其领异标新、自立门户、作主子文章、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创新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其书画的方方面面,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代学者、画家董其昌,曾有这样一句名言:“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这句话,强调了“师前人”与“师造化”的先后顺序,可谓真知灼见。凡是有过绘画经历的人都知道,不掌握规范的程式性的程序而直接面对自然创造艺术形象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反过来看,一味地强调笔墨神韵而忽视具体的物象,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虽然“笔墨神意”非常重要,但是“舍形无以求意”。因此,让笔墨与造化并行,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理念,并指导着现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李可染、黄胄、叶浅予、李苦禅、陈子庄等人的绘画,皆遵循这一法则。不过,他们对笔墨程式与自然造化的关注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人山水画家布颜困撰有《画学心法问答》。作为人画家的布颜困,比较侧重于南宗的绘画理论思想,同时也重视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来总结绘画的一般创作原理。他尤其主张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师“造化”为法,作为创作的基础,这符合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充满生命之精神的自然观,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科书解释系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宇宙观、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的认识论,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以至断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认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本性和灵魂”。并认为:“马克思关于‘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主张,并不意味着反对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它丝毫也不否认科学地解释世界的方式、解释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反地都认为正是这种科学的解释,才为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给出…  相似文献   

10.
学生歪解     
师:“怎么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生:“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御屏障,若皮肤破损就容易生病。病人一多。国家建设就无法进行了。所以‘天下兴亡,皮肤有责。’”师:“‘头悬梁,锥刺股’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1994年3期龙溪淼《谈谈“三人行”的“行”》一文,认为朱熹将“行”释作“出行”,中学课本及参考书将孔子的文句翻译为“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是“不合孔子的原意。孔子主张以众人为师,择善而从。岂管他们是不是‘出行’”。于是得出  相似文献   

12.
传统在中国画中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它对于中国画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它的身影,它使得中国画家注重师承,甚至要求笔笔有出处。师古人即学习传统,师造化即师法自然,师古人与师造化,互为因果,相互联系,构成了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真实性实际是反映主、客观世界的表现真实与再现真实的融合与统一,并且艺术的真实最集中体现在艺术典型上。“师造化说”不仅强调艺术家对现实真实地反映,更倡导能动地反映,不仅“师造化”,还要“得心源”,是把眼中的造化变为心中的造化,其笔底的造化是眼中的造化与心中的造化的化合物。所以,艺术典型就是艺术的真实,是“中得心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以啮人,无御之者”其中“以”字,有的当作介词,有的看成承接连词,而一般视为假设连词,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1980年)主张“解作假设连词‘若’”的同时又附带提到:“‘以’通‘已’,解作‘已啮人’也通。”于此,廖先生失之眉睫:贯通上下文来研究,此“以”字只应解作表已然之“已”。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  相似文献   

16.
骄傲的“8”     
在数字王国里,“8”是最爱自吹自擂的一位了。这不,它又说上了:“现在人们流行的就是说‘888’——‘发发发’了。有一个人为了得到带‘8’的电话号码竟然搬家……”“8”正“吹”得唾沫四溅时,“4”走过来劝它:“8老弟,省些力气帮人们列算式吧!”听到这儿,“8”又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对恽寿平绘画思想的研究发现,“仰钻先匠,外师造化”是他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在思想意识方面他极为尊古,并坚持师法古人;同时重视师法造化,将写生视为绘事之源泉。在师法造化的过程中要求画家深入自然,自然与画家的灵魂交融,他的没骨花鸟画因而被称为写生正派。当前中国画坛片面追求形式感,忽视绘画基本功及写生训练,针对这一现状,恽寿平的绘画思想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在“求实篇”专栏里发表的两篇论“差师”的文章,引起不少同志的共鸣。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周健同志给我来信说,“再论‘差师’,理已说够。接下来的问题是,既是‘差师’,怎么不走?‘差生’可以留、可以教,‘差师’则不能留,误人子弟!职业素养,其中主要就包括人文素质低。你看,现在初高中文科一类作副科教,我想发展下去,人缺失的是人文教养,这方面知识先天不足以后就会出问题,年轻一点的‘差师’,毛病就出在此。说道理,人家比你懂呢,可就是这模样。你奈何得了?不是家长都不敢说一句么?全倒过来了。”周健同志实际上已经提出一个新问题,就是“差师”产生的原因,他也作了一些分析。我却由此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  相似文献   

20.
近来,同行中有不少人对钱梦龙老师的《两主教学论》(也称《三主教学论》)中的“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要观点有异议。大家认为“教学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主’同堂。只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从师’……”笔者认为大家看到学生“从师……”是对的,而看不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错误的;对教学过程,应看到: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从师”学习的“主人”,才是完全正确的。 本来,“学生从师”是客观实际存在的事实,谁都否认不了,而钱老师却把它当为陈旧落后的观点,不提及它。大家对此有异议,我们认为也可说是对的。就以钱老师在海南上的几堂示范课来看,也见到它的实际存在,用不着多举。最主要的是:学生究竟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