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把握评价尺度,客观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样千篇一律的评价使学生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能干在哪?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和赞赏都应该有个"度",  相似文献   

2.
正解决问题的心理学解释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或暂时解决)的过程。其实任何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都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一、直觉——解决问题的心向如今的数学课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看到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想要知道学生面对一个问题、一幅情境图的直觉是什么。直觉,是直接观察事物和问题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经过瞬时思维后的顿悟。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53):40-41
<正>新课程理念的春风吹进课堂,新颖个性的教学理念和花样百出的教学方式冲击着传统课堂,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茫然,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理念下真正的语文课堂?常常看到这样的解读文本的方式:"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或者"学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教师把研究重点聚焦在文本内容理解上,强化"人文感悟",过度深挖文本的人文内涵,淡化"语文的感悟",忽略语言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  相似文献   

4.
一日,听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位教师的表现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等都是无可挑剔的,课堂上听说读写样样都有。在讲到听诊器的使用时,教师让学生试着把语文书卷成听诊器的样子听同桌的心跳声。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十分热闹的一幕。课后,我问一个学生:"你喜欢上这样的课吗?""喜欢啊,好玩。""那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被我问住了,半天  相似文献   

5.
<正> 在谈到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时,李斌宁教授曾说过:“文学是最好的语言,如果我们想要学习并掌握最好的语言,就必须学习文学。”因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人们的思想、情感、形象都是通过语言来呈现的,英语也不例外。“如果你文学学好了,你就能在任何场合自如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中国的TEFL课堂上讲授英美文学课或文学作品必须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既要传授给学生英美文学知识,同时又要提高他们的英  相似文献   

6.
林鸿 《云南教育》2003,(25):44-45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语言修养作了精辟的分析:“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调控课堂,激活课堂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与机智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语言的锤炼,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应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常用启发性教学用语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他又说:"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透过语言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目的,看到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课堂是一潭湖水,那么“活”的问题便是激活湖水的催化剂。怎样设计“活”的问题,是这一课型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尝试。一、开放教师的思想,活化教师的思维反思传统的教学,就提问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面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较为死板、乏味的,如“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征?“”词语表达什么意思?“”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似乎逢问必有“什么”,这样毫无生气,毫无人情味的机械的问题,每节课都缠绕在学生的耳边,久之便成了课堂的催眠曲。这样的课堂怎能成为学生的乐土,又怎能激…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于是我们的课堂,不论文本内容的深浅,不论篇幅的长短,“读了这段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读明白了什么?”一个学生感悟不到老师预设的答案,便再请一个,实在感悟不出,教师就挺身而出“老师还感悟到了……”似乎不这样就落后于课改了,  相似文献   

10.
曾见过一份关于德育现状的调查报告,里面有这样的调查内容:学校里什么工作最让教师头疼?绝大部分教师选择的是德育工作;学校里什么工作让你最不满意?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德育工作。当我看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尤其是公开课,教师把课堂设计得精彩纷呈,有chant,有歌曲,有游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细细品味,内容在哪里?学生在思考什么?你教会了学生什么?你课堂的有效性在哪里?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既能使学生习得知识,又能体会成功感的课堂?值得教师深入思考,摈弃那种花哨无序的课堂,返璞归真,让课堂回归语言。但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确存在很多让人思考的问题。一、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没有突破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语言学习非常枯燥,就好像一个容器,不断将知识吸纳进来,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英语是一门语言,在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英美文化意识渗透到课堂上,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英文文学的认识,还能够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美术课堂上有个怪圈:教师在美术课上极少当场示范。有的只是点点鼠标,放放课件,让人捉摸不透这到底是什么课。胡之凡、奚传绩、刘东辉等数名专家呼吁:还美术学科的本位。那么,教师的示范到底该怎么处理呢?如何把好示范的度呢?从实践中初探后,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去尝试:一、示范作品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半命题式"一般教师呈现的示范画都是完整的一幅图,学生看到的已经是老师作画一个结果。我认为教师可以示范一部分画面内容,剩余的画面可以让给学生处理,  相似文献   

14.
葛银珠 《考试周刊》2015,(45):43-44
中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在语文课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课似乎什么都可以教,不管怎么教,教了也没有什么大害。语文课的可教之处关键是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已无问题的语言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语言艺术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不少教师觉得,课堂上让学生提问题,无非就是自己先向学生提出“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看到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这节课学完后,你还有什么问题”等,再让学生据此开展提问。除此之外,似乎就没有更好的学生提问时机,学生可进行提问的情境资源则更为匮乏。‘因此,课堂上让学生提问的设想很好,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  相似文献   

16.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学生计算一位教师讲课中的口头禅:"嗯"70个、"这个"97个、"啊"143个。此画意在讽刺有些教师课堂用语的不良习惯,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美。这应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是教师进行教学,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7.
A校长到新的学校上任后,决定从抓课堂教学入手,来推动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当他第三次走进中年教师S的课堂听课后,对他说:“我发现你的课堂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理解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对于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以及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关注。”S老师听后很平静地答道:“这么多年来都这样,习惯了!”“习惯了!”A校长上任的两个月来,已听到不止十个教师说过类似的话。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时间不够用似乎已成为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之一。但课堂时间都去哪儿了?却很少有语文教师做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呢?纵观当下语文教学,不同类型的课堂有不同的答案。一、在戏剧化的课堂上,时间的"花朵"插进了形式主义的"花瓶"什么叫戏剧化课堂?是表演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为炫丽的形式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一、现象扫描如今的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很多教师都能给予学生平等的交流机会。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热闹的交流情境:"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我还有不同的方法……""老师,我还有补充……"你说我说他说,真是不亦乐乎。然而当教师提出:"他们主要讲了哪些方法?""你认为他们讲得怎么样?""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一类问题,让学生梳理前面学生的不同表达内容,或者进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课堂的时效性、实效性,往往都是通过一定的反馈手段获取的,反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需。平时的数学教学,教师较为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反馈,如学生作业的批改。但笔者以为,这样的反馈还不尽人意,真实而有效的反馈不仅仅需要考虑矫正性,更需考虑实效性。一、提高课堂反馈实效性需多反馈学生的学习进步对课堂上所进行的反馈,教师需要把握的反馈内容应当是什么呢?是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如果多看到学生的进步,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