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了编辑出版暑期合刊的时候。今年的暑期合刊,我们策划组织了三个单元的内容:一是"迈向教育强省的脚步"——江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回顾。如今像我这样的中年人,30年前大都是"恰同学少年",在中学校园里过着"书生意气"的生活。记忆中,那时校舍、设施大都非常  相似文献   

2.
启事     
<正>1.《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3年暑期合刊征稿《江苏教育·教育管理》暑期合刊数年来以专题形式推出大型人文读本,为广大读者提供教育之外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获得广泛好评。2013年暑期合刊拟推出"文艺作品中的教育哲学"与"做教师的心情"两个主题,现向读者公开征集稿件。  相似文献   

3.
启事     
<正>1.《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3年暑期合刊征稿《江苏教育·教育管理》暑期合刊数年来以专题形式推出大型人文读本,为广大读者提供教育之外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获得广泛好评。2013年暑期合刊拟推出"文艺作品中的教育哲学"与"做教师的心情"两个主题,现向读者公开征集稿件。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生利"乡村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清楚地了解中国乡村教育不适应本地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的问题,给予分析性的批判,提出解决乡村教育弊端的发展方向在于"生利",培养学生的技能。基于此,他思考建设"生利"乡村学校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问题,并且把生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新时代的农村发展仍有启示意义,我们应该从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质量以及推进农村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三个方面深化陶行知的乡村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小学数学教育则是教育之基。目前乡村小学数学教学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的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将为乡村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在乡村小学教学中,学校、教师和家长是主要构成部分,研究"互联网+"的作用,就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乡村教师的工作效率;家长通过"互联网+"密切联系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前苏北乡村教育陷入了一些困境,进入了"死胡同":一是苏北乡村教育背离了改造乡村这一根本目的;二是乡村学校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办学价值观错位;三是乡村教师被忽视,失去教育热情.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观对当前苏北乡村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摆脱苏北乡村教育困境,必须立足根本,让乡村教育回归乡村;要拓宽空间,建立乡村学校体系,重塑价值,激活乡村学校的功能;要以人为本,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师的乡村情怀和改造乡村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三月春光烂漫时节,我们一行人走进了桃江,走进了全国著名的"竹海之乡",来到一所乡村小学———高桥乡小山湾学校,听刘燕燕老师讲《渔歌子》,带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张志和构建的世外桃源之中,享受诗词带给我们的"诗意人生"。虽然是所乡村小学,但它是桃江县农村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这所学校以"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以"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为办学目标,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省科学课程资源评审专家、市级优秀教师、益阳市首届"名班主任""名教师",等等。其特色教育被《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等二十多家媒体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来该校参观考察。在小山湾这样的农村学校里,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它们不是被挂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每位教师的行动里。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暑期合刊数年来以专题形式推出大型人文读本,为广大读者提供教育之外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获得广泛好评。2013年暑期合刊拟推出"文艺作品中的教育思考"与"做教师的心情"两个主题,现向读者公开征集稿件。主题一:文艺作品中的教育思考通过梳理古今中外某一文学名著或影视剧作中关于教育的内容,剖析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共同探讨理想的教育形式。论文格式(不要大量引用原文),  相似文献   

9.
余家菊是中国近代知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众所周知,他是国家主义的先驱人物,但是关于他首倡"乡村教育"一语,是乡村教育的领军者却不为众人所熟识.余氏认为"乡村教育已经破了产"、"乡村教育事业大家都不愿意去干",为此指出乡村教育的发展的三个实施方向——向师范学校运动、向乡村学校运动、向乡村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10.
以"离农"为价值取向的乡村教育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衰落,导致了乡村教师信念的失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提振了信心,也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了契机.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背景来看,应该是国家民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是乡村社会百姓的人文需求,是乡村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诉求.从乡村教师信念失落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城乡二元的延续和异化导致回不去的乡村、从"同质化"到"城市化"的教育嬗变导致乡村教育的式微和乡村教师的失落.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内涵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扎根乡村的理想信念,基于乡村、通过乡村、为了乡村的教育信念,立足乡土的教学信念.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路径有:自我激励和反思,在价值认同中铸牢信念之基;通过交流合作与研修培训,保持信念系统的生命力;注重乡土文化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凸显信念的现代性;教育管理部门转变角色定位,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面向新时代,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面临各种新旧机遇与挑战。其主要矛盾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乡村学校设施一次性投入与持续性迭代;乡村教师数量基本补充到位与结构性缺失;乡村教师短期发展与长远规划;乡村教师基本技能达标与数字素养不足。乡村教师亟需通过一系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三个阶段的发展,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进而,依托新时代强师计划,健全乡村教师培养体系;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乡村教师教研;抓住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契机,提升乡村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主要力量。当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学校主要依托城区学校名师工作室,以主体驱动和内容驱动为途径培养乡村骨干教师。这种方式培养的骨干教师回到乡村学校后,难以扎根乡土持续自主地生长,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助力有限。在乡村振兴现实背景下,应通过鼓励优秀师范生返乡执教、邀请退休名师定期驻点指导、鼓励乡村学校挖掘特色乡土资源等路径,实现乡村骨干教师的“在地化”培养,为乡村教育振兴赋予内驱力,以教育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立场     
《教育》2011,(31):16-17
为什么不要忘记陶行知袁新文2011年10月21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今年10月18日,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人们不会忘记,陶行知曾创办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师范,对乡村教育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人们不会忘记,他倡导"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的灵魂",坚信"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14.
黄质夫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乡村教育先驱之一.他的乡村教育思想源于他对当时民情、教育的深刻认识和反思,对西方乡村教育思想的辨证的接受,以及对自身教育实践的总结.黄先生的"以学校为中心,改造乡村"的服务观,"教师第一"的师道观,"工学结合"的教学观、实践观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特色和重要内容.这些极有建树的思想认识,为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乡村教育,人们往往谈得最多的是乡村学校缺什么东西,有说缺电脑的,有说缺教室的,有说缺师资的,也有说道路不好的,甚至还有人呼吁,能不能帮他们修一个围墙。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两件事:一个乡村教育的“留”,一个是乡村教育的“走”。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重大,乡村学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本文以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乡村振兴和乡村学校教育的互动逻辑关系。乡村学校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乡村振兴起巨大的助推作用,而乡村振兴则为乡村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支持。审视当前影响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三大主体——课堂、教师、学生,未来应该落实乡村学校教育实现“小班化”“数字化”“乡土化”“个性化”的变革,构建“理想信念、角色认同、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师服务体系,抓住优质乡村学生生源、增强乡村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这几个突破方向。以乡村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构建乡村社会发展共同体,实现乡村学校教育和乡村社会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与高度与其自身所处的专业环境、参与的专业活动密切相关。为此,应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乡村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参加学习培训,使他们在一个较高层次的专业活动环境与平台中获得相应高度的发展。这样,乡村教育有了个体高度,也就有了实现整体高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由于教研工作需要,笔者常有机会接触农村基层学校的教师,比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最近又有两次给"国培班"乡村教师授课的机会,得以和来自一线的乡村教师们零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他们对参加师资培训的想法。乡村教师们对近年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重视教育均衡,调整结构,重心向下,加大对乡村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力度的做法表示认可。有教师表示:"过去,听说城里的老师常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十分羡慕。我们也想给自己‘充电’,但是教师岗位都是  相似文献   

19.
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长期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承接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长足发展是奠定乡村教育“基石”、保障偏远地区孩子受教育的关键,能够有效地通过教育阻止代际贫困的传递。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与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不断增多,也暴露出诸多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校长领导力匮乏、师资队伍建设受限、政府公用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文化建设匮乏、受城市化办学导向误导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考虑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在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促进小规模学校的长效发展:政府的宏观政策支撑——资源配置;高校的人才输入——对口帮扶;乡村社区资源支持——协同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在突破——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五、要有“活的乡村教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活的学生”,故“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认为“我们要改造中国、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要实现大同之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