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刚开始教初中语文,怎样备课,怎样上课,都没有实践经验,但是,我相信一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做教师的应当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教学生读书。要使学生读懂,教师自己首先得读懂。因此,我开始备课,总是先把课文读熟,然后再考虑教案,边写教案边读书,有时教案写好了,但读书又有新的理解,就再修改重写教案。至于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总是  相似文献   

2.
兰晶 《江苏教育》2023,(6):73-75
<正>备课与上课是一名教师教学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两件事。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已有六年,“备课”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不堪回首:照搬优质教案,走流程从2016年8月正式入职起,约有两年时间,我的备课方式基本是“二看二熟悉”:看课文,看教参;熟悉年级组其他教师分享的优质教案,熟悉和教案配套的课件。难道不会“二备”吗?会,比如改改教案中的错别字,增删内容使课件与教案无缝衔接。其实这是“伪二备”,因为我看每一篇优质教案都是极好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流畅,学习活动有趣,评价语言丰富。  相似文献   

3.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都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都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这就好…  相似文献   

4.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一、备课文教师在教一篇课文前应“朗读在先,感悟在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先感动自己。好的课文和精彩段落甚至应该朗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在课本上旁批夹注、圈圈点点,给人以一种“满天星”的印象。教师主要精力不用在抄写“教参”上,而是含英咀华,广采百花,把钻研时“心有灵犀”的一点东西,迅速地捕捉住,并留在纸面上,所以这课本上的“满天星”,乃是自己心血的结晶,就教学而言,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备课艺术。我曾听过一位中年教师讲朱自清的《绿》这篇课文,教案只是粗线条地勾了一个轮廓,既是文章的思路,又是教者的思路,而课本字里行间,早已星河灿烂,这比将“教参”搬到教案上所花的功夫不知深了几多倍!最后,他还在书页的“天头”上即兴画了几笔山水轮廓,真称得上”物我神会”了。教学贵在教者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有不少青年教师语文基础很好,备课也很认真。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语文备课的奧秘究竟在哪里?这里谈两点体会,供青年同行们参考。 一、从思想上必须明确:“备课”绝不仅是抄教参,写教案,也不仅仅是去“分析课文”,最要  相似文献   

8.
用心灵备课     
好多教师都把备课片面地理解成“写教案”,这就是一种“悲哀”。我曾在“小学语文论坛”上读到过一篇文章《我不写教案》,作者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抄写教案”的一些弊端。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把“工具性”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9.
我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担任语文教学时,拿到课本不知怎样备课,渐渐地从别人的和自己的教学中总算找到一个“窍门”:要教好一篇课文,似乎只须多找参考资料,抄参考资料,再照样搬到自己的备课笔记上,记熟了,然后在课堂上把这些抄来的东西背给学生听就成。自己对课文本身懂不懂,熟不熟,那倒反而无关紧要;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如何,更是没有想到。这样讲课就不是从课文本身出发,而是讲了许多外加的东西,当时心里还很洋洋自得,认为不照书讲是自己有“本事”。有些政治性比较强的课文,我就根据参考资料,从中抽出几条抽象的概念、口号来讲一通。如教《纪念白求恩》,我就先借了一大堆参考资料来翻阅,然后选定一个现成教案来参照着写备课笔记,这个  相似文献   

10.
算起来我教语文已有十余年了。刚上班那会儿,不知备课是何物,只记得从教导处领回教学参考书及任教年级的备课手册和几本空白的备课本。上课时,便打开从备课手册上抄好的教案。从此开始了我的语文教学生涯。这其间,我也曾登台参加过各级优质课比赛,慢慢地我感觉到备课不仅仅是“抄”这么简单的事。它是一位语文教师教学境界的象征。悟出了这一点,我便开始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备课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备课杂谈     
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教师的备课也与其他教师不同。要全面研究这个问题,不是笔者所能办到的,这里只谈几个具体问题。备课与写教案“备课”与“写教案”都是教学的准备活动,但“备课”包含全部的准备活动,而“写教案”,只是准备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把二者“合而为一”了。这主要是由于领导者在检查教师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形式的教案也呼之欲出。下面谈谈我心目中的“新教案”。“新教案的”外在形式活页型。借用活页册的形式,每一课的内容都备在活页纸上,方便拆散和组合。在新的学期或课后每遇到需要补充或生发教后杂感的地方,只要再补一张纸就可以了。资料型。新的语文课本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有不少课文为学生丰富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凭借。为了避免课堂中少些“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的尴尬,每遇到这类课文时,备课时尽可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问几个问题,然后再查阅各种资料,将教案准备的资料尽量做到完备详尽。比如我在备《暖…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4.
有一时期,我对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不大重视,往往把它看成可有可无,备课时不去研究它,而是急于寻找各种资料.由于资料繁杂,众说纷纭,写教案时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重点、难点、特点有时都搞不清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对自己的备课、讲课方法来了一番改造.就是认真研究教材,琢磨“思考和练习”。从“思考和练  相似文献   

15.
眼下,常常看到教师讲一篇课文前,急着去网上收集教案或课件,而不是静下心来首先研渎文本。或者说,很多教师不愿去独立备课,总想着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长此以往,语文教师就沦落为抄自己以前的教案,抄别人的教案,抄网络不同版本的教案,忽略了备课的意义和价值,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迷失了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而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文本研读,没有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没有对课堂生成的灵活处理,没有对教学之后的及时反思,语文备课就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16.
吴勇 《湖南教育》2007,(1):16-17,13
教案教路:永不相遇的“流星”为了广大教师能更好地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出版社邀请“名特优”教师编写一套又一套备课用书,详尽到一个句段,精细到一个细节,这为我们语文教师提供了“拿来主义”的范本。不少语文的备课,其实就是名家教案的“大挪移”。  相似文献   

17.
沙正连(江苏金湖县教研室):首先应该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狭义上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陈久红(江苏金湖中学):对,不少语文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不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  相似文献   

18.
在我所从事的几年语文教学工作中.总感觉到自己备课与实际上课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教案只是课堂实施方案,而实际课堂又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如何使自己的教案与课堂实际最大限度地缩短距离呢?我的体会就是要进行“课前预演”和“课后反思”。  相似文献   

19.
“课本备课”就是将已备好的教案有机地“搬”到课本上 ,富有创意性地在课本上勾勾、画画 ,作一些简单的标记和提示 ,更能符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写好教案并不等于就能上好课。这就要求我们在走进语文课堂前 ,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在头脑中梳理一遍 ,分清教学的主次 ,抓住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加以思考、分析和调整 ,随手在课本上作一些提示性的文字或符号 ,这就成为了备课环节的一个有机延伸。多年的语文教学告诉我 ,“课本备课”具有以下效果 :首先 ,能顺着作者的思路 ,理清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在给课文作…  相似文献   

20.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课文教学教什么?这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案中,都把“理解课文内容”列为“教学目标”中的一项,包括书店销售的一些特级教师的教案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落得最实的,教师最卖力气解决的也是这一项。突出的表现为:把许多非语文的东西也纳入了语文教学的范畴,长期以来一直在教学的园地里为别的学科任劳任怨地辛勤助耕,而把自己的这块语文“自留地”给荒芜了。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万紫千红的花》这篇文章时居然煞费心机,不辞劳苦地把投影仪、酸性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