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指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参与和指导。”这就对教师的角色给予了准确的定位。教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其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往的学习指导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是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  相似文献   

2.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但也往往会出现虚假的热闹和无效的讨论。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要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学习过程,把学生由传统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生态课堂就是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作业形式、评价形式,努力把教学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支配自己学习的时间、空间、任务的权利,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如何选择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如何达成学习目标等方面,给学生帮助,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呢?  相似文献   

6.
陆茸 《宁夏教育》2005,(11):57-58
在诸多教学法中,游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够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交际性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英语水平。游戏教学法可从形式、目的、方法上分为多种。为此,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自己班级的游戏形式。游戏后最好有一个小结以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非英语专业高职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非英语专业高职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显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英语词汇量小,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外英语学习时间不够;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学习目的单一。针对这种情况,高职英语教学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应用性与实用性;大力提高英语教师业务水平和个性修养,以教师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师生广泛欢迎。笔者经多年在初中生物学课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深切地体会到: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更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学生与教师、合作与竞争、效果与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问题之一:“转头议一议”——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这样的吗?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小组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教学。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部分教师引导的探究式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有三层含义:作为学习内容的探究,它要求学生把科学当作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它要求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探究,它要求教师以探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探究离不开科学学科内容,探究不等于动手活动,探究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巴班斯基曾指出:“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多使用小组形式,难免会把教学重担压在学生肩上,若长时间使用小组教学形式,教师就难于使班上经常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而缺乏这一点,学生就不能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技巧等等”。上述的一段话概括地说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好,但是使用的时机不恰当,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王洪明 《科学教育》2005,11(2):39-40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综合性学习。本人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专题的形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探索,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近几年的“课改”,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欣喜的同时,看到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大多数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只重于形式,在形式上搞得轰轰烈烈;在内容上空洞乏味;给人一种浮躁形式化的感觉,还有的教师放手“合作”,由于方法不当,使局面失控造成无法收场。也有的教师运用的是“捆绑式”的合作学习,放不开学生。  相似文献   

16.
1.只注重形式而轻视方法的现象。在综合性学习中,合作学习是最常见而又有效的学习方式,但仅仅有了合作的形式,如果没有真正的合作学习的方法,那么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就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的点缀,而并非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综合性学习中,合作的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但凡在课堂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没有很好的钻研其方法的教学,大都是不成功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他们生来就会的,而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来培养的。从小学入学到高中毕业,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与日俱增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学习。对教师而言,我们在教学中要像研究教学内容一样研究教学方法,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把基本的、规范的学习方法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习动力 虽然许多教师都已意识到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许多学校依然奉行的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刻板单一,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学习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属间接经验,因此学生对许多知识缺乏感性认识,特别是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直接和紧密,有些内容陈旧、滞后,加之一些教师教学时又不善于联系实际,使学生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知识的价值,因而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不能深入浅出讲授教材;不重视教学艺术,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方式不当,打击或者损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等也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主因。  相似文献   

18.
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只有从学习内容的革新人手,来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迷恋数学,由迷恋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欢愉中再产生新的兴趣,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不断成功,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得到维系和保持。遗憾的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从形式上考虑,如:采用游戏、谜语、儿歌、电教手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刺激所产生的兴趣是不能持久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组织形式问题、学习内容问题、学习能力问题,提出了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几条可操作性的策略;处理好组内优生、学困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等关系;合理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时机和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勇 《地理教育》2003,(6):58-59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对教材呈现形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模式进行变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为张扬学生个性,设计活动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重要目标,提倡“让学生主动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