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晨曦 《物理教师》2023,(4):90-91+94-95
日常教学中常常忽略了两个互不垂直矢量的合成问题,由此引发很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错误解法.产生这些错误解法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等效性原理理解得不够透彻.本文先分析力学和电学中常见矢量合成错误解法的原因,然后基于等效性原理给出正确解法,最后给出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一位作者对另一位作者公开发表的一道题的解法的评议,指出这位作者的评议将一个正确的解法纠为错误的解法,分析其纠错而产生的错误的原因并给出反例,提出对于结论正确而解法错误的解题过程要仔细推敲,严防"重结果轻过程"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学生对一个力学题目的几种错误解法,指出解法错误的主要原因,强调了应用物理规律解题要特别注意其成立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对学员平时练习中常见错误题解进行分析,从分析错误题解中,帮助学员加深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为了阅读方便,在错误解法中错误的地方均用黑体字标出。建议同学们先看错误解法,而后自己动手予以纠正,实在找不出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学习方法报——物理周刊》期末复习一本通中的一道关于平衡的力学原创题,指出了该题中一问的错误解法,仔细剖析了该解法错误的原因,并给出了该问的正确解法。  相似文献   

6.
李庆社 《初中生》2007,(16):32-35
由于同学们刚接触不等式,对性质、解法理解不透彻,常常造成似是而非的错误.现将同学们平时作业中的常见错误解法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庆社 《初中生》2007,(6):32-35
由于同学们刚接触不等式,对性质、解法理解不透彻,常常造成似是而非的错误.现将同学们平时作业中的常见错误解法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确的解法     
编辑同志: 贵刊1990年第六期刊登的《筛选条件,优化解法》一文,其中例3的解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解法应是:常规解法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错误的解法,有些错误解法的隐蔽性很强,很不容易被学生发现,如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学生的某些概念不清,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举出几个错误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学生对问题的错误解法,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讨论如何纠正错误,让错误资源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针对《禹贡》提出了五条置疑,认为其撰写必不早于战国时代。通过解析顾氏的置疑,提出如果局限于西周或春秋时期,顾氏的置疑似难回答,但当放眼到夏商时期甚至是龙山时代,这些置疑就不难回答了。又通过对九州的排序和贡赋的分析,提出《禹贡》的内容,恰是舜禹时期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关系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而中职教育具有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的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因此,中职教育应转变办学理念,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所以能够普遍建立起来,关键在于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并在资金上给予保证。因此,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关键是要践行科学发展观,统筹农村低保资金,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突破资金瓶颈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对于Excel软件 ,很多人只利用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 ,其实它的潜能很大 ,还可用来设计“答题卡工作簿”等 ,对教师的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讨论英汉否定是非问句内部在倾向性上的不一致性,着眼问话人心理倾向性考察实际交际中对否定是非问句的回答,结合英汉是非问句系统的的不同特点,来分析否定是非问句两者在答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夏目漱石在创作带有批判精神倾向的名作《我是猫》及《哥儿》之后,又发表了"以美为生命"的小说《草枕》,其中所蕴含的非人情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解读该篇小说中折射出的深刻意境,我们可以把握住作家夏目漱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持有的独特文化思维理念。  相似文献   

17.
柯林伍德和伽达默尔作为哲学家,都提出了问答逻辑。柯林伍德是从反对传统历史学研究方法出发,提出了历史哲学视域下的问答逻辑,这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上的问答逻辑;而伽达默尔则是从本体论上,在哲学解释学中提出了问答逻辑。对于两者提出的问答逻辑,虽然有不同之处,但更有许多的共通性在其中。两者的理论渊源相同,都是受苏格拉底和培根的影响;内在逻辑结构相同,都是一种问答的结构;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此外,二者在反对科学主义泛滥的倾向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微分方程的解的实质及其数理意义 ,导出三要素法的普适公式 ,重点解决稳态解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自动去职,辞职事件之原委究竟如何?至今学界对此仍有不同的看法,故本欲从蔡元培、学生、北洋政府当局三方加以考察,通过分析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20.
春秋意识与传统诗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表明,在古典韵文传统中,春秋景物被采撷入诗词的比例,要远远多于夏冬景物。量的优势,促使人作质的思考。这一现象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的审美内涵,长期以来为人所忽略。重要的不仅仅是事实本身,为什么形成这种事实同样值得关注与分析。古典诗词中,春秋景物优于夏冬,涉及到审美愉悦发生的心理机制问题,所以要联系艺术审美原理对其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