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是什么 ?这好像是一个不能成为问题的问题 :历史不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吗 !其实不然。古往今来 ,多少哲人为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上下求索。黑格尔显得高深莫测 :历史是“一种隐藏的力量”。《圣经》一副洞察世事的模样 :已有的事 ,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 ,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 ,并无新事。古德里尔睿智地说 :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 ,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彼得·海尔形象地告诉我们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 ,每一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汤因比激愤地说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爱德华·卡尔甚至著有厚达 177页的专著《历…  相似文献   

2.
屠格涅夫对文学的本质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提出了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文学必须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等文学本质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丰富了其文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3.
整个20世纪西方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五种模式的演变,即:客观说的批评模式,实用说的批评模式,表现说的批评模式,模仿说的批评模式和文化批评的模式。整个文学批评在这五种批评模式中交替穿行,研究重心不断变化,其轨迹为: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化。五种模式各有得失,共同演奏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4.
艺术本质是艺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回答"艺术是什么",艺术区别于非艺术的关键。近几年关于艺术本质的探讨,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将选取艺术哲学中艺术本质的代表理论,来简要论述艺术本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学说——再现说、表现说和形式说。这些学说大都是从单一的角度、单一的层面进行的,因此很难讲清楚艺术到底是什么。目前对“艺术的本质”尚无一致的结论,但纵观艺术史,“艺术”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新的务件和新的情况随时不断出现,决定了“艺术的本质”会无止尽地被探讨下去,这才是艺术得以发展的根源,也是艺术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因为最近学界又在探讨文学本质的问题,而在历次关于文学本质的争论中,"审美"似乎又总是被论证、维护、或者被批驳的核心对象,因此,回顾这一问题的历史成因并梳理分析不同的表现形态,也许会对我们今天关于文学本质的理解认识产生一点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学本质问题是文学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仅仅是人们思考问题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它们并没有终结或取消人们对于本质问题的追问。文学本质的生成是多向度的。某一时期、某一民族仅仅在某一向度或某些向度上生成、开拓,这些生成、开拓从不同的方向上拓展了文学本质的存在空间。建构文学本质多元存在论能够有效克服本质主义文论对于文学其他属性的遮蔽,进而促进文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吸纳历史上及他民族的文论成果、文学成果,形成开放、多元的学术视野;能够有效促进文学理论研究回归"文学现场",进而促进文学理论的"文学化";能够有效看护人类的精神家园,保存人类的人文成果。  相似文献   

8.
摹仿说、表现说和形式说等从不同角度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索,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观和迪基的“习俗”论也拓展了艺术本质的研究视野,但都没有抓住其根本所在。艺术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其存在、发展和意义旨归,必然以人的存在为价值依托。因而把价值观引入美学和艺术领域,从价值本体论角度探求艺术本质应成为艺术本质探求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9.
在对文艺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再现说"影响深远.而对"再现说"产生背景和存在价值的评定则具有历史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再现说"的发展概况、其内涵的合理和缺憾之处,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本质内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0.
围绕着文学是否存在着一个“固有本质”或一些“普遍规律”等问题,当代文论产生了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反本质主义认为,当代文学研究中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文艺学的发展,文艺学不应该再将精力集中在寻找一个虚幻的本质上,而应该根据文学在当代和历史中的功能进行阐释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反本质主义强调回到历史语境,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得到重视。日常生活如何进入文学、文学如何取舍日常生活,又包含了技巧、形式、意识与无意识、审美与意识形态等诸种因素的合力,这就对文学研究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聚焦文本批评,也要将阐释本身历史化。  相似文献   

11.
从维熙的“大墙文学”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伤痕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1957年“反右”至“文革”的这段触目惊心的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处境的描写,重新审视并反思了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这其中也包含着作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学界目前尚未就手机文学的本质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手机文学的本质可以从文学和产业两个方面来界定。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手机文学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手机文学是一种增值服务,即移动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内民主生活的曲折历程充分说明,党的政治路线与党内民主生活互为基本条件,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作风很大程度上决定党内生活的民主气氛,科学把握民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及其关系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思想基础,开好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关键环节,坚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原则,构建完善的党内生活制度体系是健全党内生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歌历来走的是抒情的道路,“诗言志”一说古已有之。在西方,也有主张诗歌表现情感的,英国浪漫主义“表现说”便是其中的代表。中、西方的这两种学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理论阐述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两产生的具体背景不同。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张凯 《文教资料》2012,(14):31-32
作为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核心,"四因说"认为,世间万物的生灭变化的原因在于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的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发展。而文学作为世间事物之一种,其产生和发展也符合"四因说"说。亚里士多德曾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以《诗学》为主体的文艺思想体系。运用"四因说"的方法来考查和解析文学,无疑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对光本质认识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世雷 《物理教师》2007,28(6):46-47
人们对于光的认识,在历史上,中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墨子在《墨经》中的记载,西方可追溯到欧几里得在《反射光学》中的记载,这两本古书中均有大量光学现象和成像方面的描述.其后,人们探索和理解光的本质的步伐也从来没有停止,在17世纪,以牛顿学派认为的光的粒子说和以惠更斯学派认为的光的波动说展开了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上“反本质主义”的观念,体现在文学上则是认为文学并无确定的本质.这种观点近些年随着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影响非常广泛.本文对此种“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念进行辩驳,并对其理论的哲学根源及错误性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界内一个争议巨大的话题。在文学的本质保证文学作品的纯净度、而文学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展现现世价值观的情况之下,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注定是一对相生相克的孪生体。二者在相互的矛盾与统一中完成文学的表达与升华,让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现实存在意义,并且随着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冲击程度的加剧,文学在道德、哲学、伦理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剖析与揭露,致使文学发展加快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反思是新时期学的精神内核。是区别五四学、十七年学的一个最显的标志。新时期学的反思意识是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反思的内容包括社会性的反思、化的反思、人的反思和对学自身的反思。反思活动中,伴随着作家不同的主体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20.
文学本质问题是文学理论的根本问题.本文运用系统方法,从文学本体系统来探求文学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体,凭借想象创造的审美意象来表现人对现实的审美情思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