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5 年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时隔一年,我国的学术环境如何?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学术评价改革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学术评价改革存在严重悖论,这让学术评价改革的共识很难付诸实践,并建议我国应推进学术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以突破行政、利益因素对改革的阻力。  相似文献   

2.
学术评价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现在仍采用量化标准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操作中一些非学术因素往往被纳入到了学术评价之中。这种评价方法基本上背离了学术评价的目的,影响了我国优秀学术成果的涌现和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性。学术评价必须回归到学术本身,学术评价权和评价对象都应回归到学术。  相似文献   

3.
学术评价是对学术价值的判断与评定,是对学者学术成果的水平和贡献的反映。然而当下的学术评价正在走向重数轻质的误区并逐步异化为期刊评价,这种以期刊数量或等级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因传统文化的影响、行政力量的干涉而顽强存在着,造成了假期刊的滋生、巨额版面费的产生、学术泡沫等一些学术腐败行为的出现,这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学术环境,对此应当树立理性的学术评价理念来优化我国的大学学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建立了完善的高等学校学术评价制度,促使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学术评价制度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国要加快学术规范管理机制建设,加强高校师生学术规范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术批评的作用,建立严厉的学术惩戒机制;尊重学术自由,减少行政权力对高校学术评价的干涉;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文学科具有自身独特性和不同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规律,从学科差异与开展学术分类评价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的人文学科评价制度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以学术代表作制度为核心,以同行评议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学术影响力、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声誉为主要评价维度,以学术申诉和一系列监督制度为保障机制的质量导向的人文学科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学术评价暴露出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唯有在尊重科学研究规律的基础上,扭转片面的学术评价导向,确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建立并完善分类评价体系,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优化学术生态环境,进而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学术文化环境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进步和思想创新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显然不利于我国"人才强国"和"自主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解决学术道德失范,需要发挥学术道德作用,促进学术健康发展;完善学术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科学化;提高学术共同体素质,增强学术创新能力;健全法律规章制度,惩戒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我国现行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效果与目标的冲突分析,提出我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改进对策,一是完善同行评议制度,二是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体系,三是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量化评价方式的过分倚重,弱化质性的同行评价方式,学术评价结果受到严格的控制,评价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失范是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社会逐渐趋于理性化发展的现实状态导致学术界对于工具理性主义的追捧,过度的学术量化行为会导致大学的发展偏离学术目标,忽视了不同学科性质评价的差异性。我国受传统儒家学派提倡的伦理理性的影响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理性习惯,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为政府或大学顶层对于教师学术评价的较强控制。正当化主义职业伦理导致了功利主义有可乘之机,也是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异化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0.
量化式评价曾经对推动中国的学术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量化自然地导致了“重 量轻质”现象,而这种现象渐渐从隐患演化成学术功利化。功利化是对学术的一种异化,是中国学术 评价改革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学术功利化的危害,分析了开展学术评价的必要性和量化式评价的意 义及局限;探讨了我国学术评价的标准和去除量化式评价导致功利化的改革途径。指出必须充分发 挥学术共同体的主体作用,依靠个人学术诚信和同行评价来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确保评价程序 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要引导学人以学为道、学以求真,为学术创新尽心尽力,为公正的学术评价尽 心尽力。学界身体力行、做到这些是破解学术评价难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量化学术评价体系的出台使教育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无限放大,这使我们必须重新反思教育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在学术评价功能的发挥上,教育学术期刊具有复杂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因此不能将教育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简单化,将其直接等同于对作者学术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论文是学术生命体的基因构成,论文评价改革是学术治理的心脏,是大学学术治理现代化的基点与枢纽。大学学术论文评价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关注论文背后的“价值综合体”,坚守论文的本体价值,预防论文价值评价发生异位。面向学术治理现代化,我国大学学术论文评价制度的改进方向是构建立体评价系统,开展多参数、互参式评价;严守学术正当逻辑,聚焦知识创新元评价;加快元评价制度建设,为论文价值评价保驾护航,敦促评价回归理性与常态。  相似文献   

13.
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 遏制高校学术腐败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缺陷是造成高校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高校学术委员会的学术评价,往往在高校内起到学术研究导向的指挥棒作用。当前,由于众多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在学术评价时易出现错位,从而引发学术腐败。为此,亟需完善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以实现学术性目的为核心,并把促进学术创新、提高教师积极性、优化学术资源作为学术评价最终的依归,以革除学术不端产生的不良土壤。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评价是学术评价活动之一.现行的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评价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其最基本的评价特征是定性与定量互补、动态与静态结合.学术期刊评价初衷是为情报文献利用提供指导和参考,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客观上已经超越了它的既有内涵和外延.在注入利益因素后的学术期刊评价,已经引发了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术“泛数字化”、功利化和形式化的走过场学术等异化情形.应对这些异化情形,需要的是更加强化和做好学术期刊评价的本体工作:定性与定量、宏观到微观、吸纳社会评价等,以期评价结果更趋公正合理,减少异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为破除"唯论文",德国科学基金会和科学理事会牵头,倡导"质量而非数量"学术评价机制转型。在改进"评价方法"上,注重发挥同行评议基础性作用;针对量化指标,建立专属性认知与应用体系,明确其对同行评议的支持性作用。在拓展"评价内容"上,强调学术能力综合评价,尤其注重科研领导与合作能力,兼顾个体学术职业发展状况。德国学术评价机制转型对我国的启示是:加强对不同评价方法功能与问题的认识,是学术评价机制转型的基本前提;在操作层面实现"统计有度"和"比较有方",是学术评价机制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基于学术系统复杂性和多元性特点,学术评价机制的完善要以健全学术系统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鉴于我国当前学术期刊评价的一些弊端和危害,加强学术共同体评价的作用已成为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迫切要求。信赖评估不但是同行评议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彰显了读者和作者的评价主体地位。信赖评估借力于学术期刊数字化,充分发挥其收集反馈信息便捷、互动性强以及传播方式快速便捷等优势,不但可以吸收过去期刊评价中专家定性评价的合理成分,还可以凭借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在学术道德规范、媒介公信力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术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学术的严肃性,保障学术活动质量,建立规范的学术秩序与环境。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主导着大学教师的学术行为方式,其价值导向依次为: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大学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术评价制度不仅使大学偏离了其学术评价的目的,且极易引起学术道德的失范。完善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破""立"统一,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退出评价主体;加强社会参与,推行社会中介评价机制;强化同行评议制度,完善同行评议方法;形成约束机制,建立学术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18.
学术成果最基本和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论文,学术期刊是其发表的平台。学术期刊具有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的作用,并且对学术规范和学术引领具有导向作用。目前较为直接的做法是对学术成果的评价采用以刊发论文的多少、期刊的级别来论断成果好坏的模式。学术期刊在学术评价中正在发挥主导作用。这种结果导致论文数量逐年攀升,学术期刊被动地成了学术泡沫的制造者。如何处理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的关系,采用合理、客观、可操作的评价方式是优化学术评价功能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名与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位评定委员会不是学位的评定机构,应当是学位授予单位中的管理机构,它的职责是批准学位,对学位工作进行领导和决策,这个机构的名称以学位委员会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