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篇写得很有趣的文章,小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他和“心情遥控器”——书之间的有趣故事。习作一开始以高尔基和莎士比亚的名言为引子.引出了本文的主旨:“书是我的心情遥控器”。看得出,本文小作者是一个爱书如命的小书痴,如果一般地说怎样怎样喜欢看书,文章就很容易落入泛泛而论的俗套,  相似文献   

2.
宫陈 《福建教育》2014,(1):126-126
6岁的女儿天天能说会道,一直是幼儿园里的活跃分子。一遇到提问环节,她总会举起胖乎乎的小手: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清晰,而且常常因为答案和同伴“不一样”而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为此.小家伙很是引以为豪,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从“这是为什么”变成了“我有不一样的想法”。而就在最近,这“不一样”的答案,却给天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  相似文献   

3.
钱金鑫 《新读写》2014,(2):19-19
命运是什么?在对披着黑色面纱的命运一知半解时,我看到了它,那幽邃而神秘的声音响彻我的脑海:“你是被命运遗弃的失败者……”“为什么?”我对自己苦苦努力所换来的结果感到深深的不解。“因为命中注定!”短短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莱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你好。”狐狸说。“你好。”小王子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他转过身来,但什么也没有看到。“我在这儿,在苹果树下。”那声音说。“你是谁?”小王子说,“你很漂亮。”“我是一只狐狸。”狐狸说。“来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建议道,“我很苦恼……”  相似文献   

6.
俞洋 《早期教育》2009,(12):38-38
在具体的诗歌学习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图片观察、朗诵,对诗歌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教师往往会对朗诵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说:“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可是,对幼儿来说,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声音?怎样才是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幼儿不知道如何表现,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就成了无效的伪要求。于是。“怎么用好听的声音朗诵”这个“小”问题成了我们的教研内容。  相似文献   

7.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一本很好玩的书。梅子涵先生认为,儿童文学要“好玩”,就是让孩子读了感觉挺有趣,看了有滋味,这种“玩”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孩子们喜欢“好玩”,书籍需要这样的姿态,阅读也需要这样的姿态。我多年来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一直坚信,阅读真正的吸引力是来自书籍本身的魅力,也一直相信,让孩子爱上阅读最好...  相似文献   

8.
我在班里很有威信,就像一个“女皇”一样,倍受老师的宠爱和同学们众星捧月般的追随,我很庆幸.大家都很配合我这个“女皇”。  相似文献   

9.
一台收音机     
“咦,这是什么?”我好奇地问。“袖珍收音机!”他很得意地说,“你可不要小看它。虽然小,但它却能接收到好多有趣的节目呢!我跑了好远的路才买到的。”“真的吗?”我很感兴趣。山里的孩子自己能拥有一台如此精巧的收音机,真是让人羡慕。“听,这声音多么清晰!”他满脸欢笑地递给我。“嗯,的确不错厂’我赞叹道。因为无论外表还是声音,我都觉得它很完美。蓦地,我心里升起一股强烈的欲望。我轻轻地抚摸着它,试探地问:“你能把它借给我吗?就一晚上。”“一晚?”他有点犹  相似文献   

10.
教《寡人之于国也》时,我们会碰到…-个有趣的问题:孟子描述战场,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填然”文下注解是:“填,拟声词,模拟鼓声。”这很让人费解:“填”是模拟鼓声的,根据拟声词以音记音的特点,它所模拟的声响应该是“填填”的声音,可是,鼓声怎么会“填填”作响呢?  相似文献   

11.
我最初爱上高二(22)班要从我们“四人组”说起。 文科班就是一个阴盛阳衰的是非之地,我虽身属“阴派”,但我的心是“阳派”的。所以那一次班主任把我和亲爱的小菲同桌调到了两位男生的前面时,我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上《家州园林》,为了让学生尽快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老师便叫学生朗读,但这次改变了以往的集体朗读,而是来了个“独奏”,顺手叫了位学生来朗读,结果是结结巴巴、颠三倒四,声音也较弱小,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我的积极鼓励下,该生才勉强把一小节读完.“作为一名初中生,竞连最基本的朗读都……”我惊诧不已,也许是个别现象,我自我安慰道,于是又喊了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结果还是令我瞠目结舌,接连喊了几位,却“涛声依旧”.想起每每外出听课,  相似文献   

13.
在一节“有余数的除法”新授课上,教师提倡自主学习,强调“要有自己的发现”。结果,不仅出现“我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还有学生提出“我还发现余数也比被除数小”,引得几人赞同。还有学生顺势发展,“我还发现余数也比商数小”,  相似文献   

14.
四月的一天,下了一夜的雨,地面淋得透湿。直到清早雨停了,我看到院子里有三十多条蚯蚓在水泥地面上慢慢的蠕动,我很是好奇。当我中午放学回家再一看,这些蚯蚓已变成“蚯蚓干”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出太阳后,这么多的蚯蚓不往土里钻而集体“自杀”呢?  相似文献   

15.
“才”字是文学学校出名的机灵鬼。一天,他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我能让句子中的时间长的变短,短的变长。”话一说完,“才”字四周便围了一大群人,大家都不相信“才”字的话。矮个子“一天”走向前说:“‘才’老弟,你能把我变长一点儿吗?”只见“才”字把手中的手绢一卷,再一抖,出现了一个句子:小明一天才看完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小书迷,无论早晨、中午还是晚上,我都沉浸在无边无际的书海里。“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感觉一天里顿顿都是“美味大餐”。  相似文献   

17.
杨艳 《宁夏教育》2013,(7):97-97
一块鹅卵石的形成,并不是靠锤的击打,而是经过水无数次抚摸和无数次的冲击才日渐圆润。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很“硬”的时候,你可以很“软”,学生很“躁”的时候,你可以很“静”。教师工作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工作,凡事要冷静,急事要缓办,不能出现问题就急躁,就一味地指责、训斥,这种方式的教育曾一度让我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茫然。  相似文献   

18.
A 我叫李讯方,可班上的同学都爱叫我“李寻欢”。李寻欢是武侠书里一位武功高强的大侠,但我明白同学们叫我“李寻欢”可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盖世神功,而是另有他意。他们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让我很恼火。  相似文献   

19.
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男孩叫徐悦。他通常都是坐在教室一角,不愿与老师、同学沟通。上课时,他一开始还听讲,但稍微有点不明白了,就很容易放弃。我问他是否听懂了,他很不耐烦,冷漠地告诉我:“老师别问我了,我什么都不会。”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00后的小女孩,我当然是很“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