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钢琴艺术的迅速普及,钢琴基础教育事业需要进一步完善。钢琴教学首先要抓基本功,教师、学生、家长都要重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因人施教,树立学生正确的业余钢琴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健康成长,推动钢琴基础教育事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之媒体对艺术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未来成长方面重要作用的宣传力度,钢琴以其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受到人们的亲昧,成为诸多教师、家长、音乐爱好者艺术道路追求探索的首选乐器。而与之相匹配的钢琴调律服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引起我们钢琴调律工作者的反思,呼吁钢琴拥有者、教育工作者在关注钢琴教学、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钢琴调律及保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对儿童进行乐器的培养也逐渐流行.儿童学习钢琴可以帮助儿童身心、智力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儿童健康有序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儿童钢琴学习的价值、特点分析,针对儿童钢琴学习的教育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前,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已经受到众多家长的足够重视,重视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钢琴以其"乐器之王"的美名更受青睐,在众多乐器中,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确,钢琴的学习实现了手、口、眼、耳、身的全面活动,是发展孩子智力、体力,形成良好心智的最佳选择.然而,在如何对待钢琴学习上,很多家长还认识不足,本文将从儿童钢琴学习前的准备及钢琴学习的时机做浅显的阐述,望能给家长以帮助.  相似文献   

5.
歌唱性在钢琴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钢琴演奏在学习与实践中要解决的难点,是钢琴演奏所追求的最完美的艺术境界与艺术表现。它是钢琴技术、钢琴的声音、触键、钢琴踏板、音乐修养等方面,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积累。所以,在教学中应得到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儿童早期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呼唤人的内存情感,陶冶人的情操,让人拥有健康、和谐的个性。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学习钢琴只是接受艺术教育的一种手段。钢琴教育随着几年前的“钢琴热”而逐渐普及了。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现象。但是由于很多家长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有不正确的功利性,一些教师教学方法的枯燥、呆板,使孩子觉得钢琴学习枯燥乏味,有些甚至出现恐惧心理。这样学钢琴变成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7.
贺明 《考试周刊》2010,(11):49-50
肖邦对传统的钢琴练习曲进行了艺术升格,他的作品在演奏技巧和艺术程度方面均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在整个钢琴练习曲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肖邦钢琴练习曲是每个钢琴演奏者必须学习的曲目。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特点来讲述其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钢琴艺术近些年来发展很快,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不断融合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钢琴属于西方古典乐器的范畴,刚刚传入我国的时候被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重视钢琴的时间并不长,始于上一世纪后期。本文从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审美特征,目的是深入研究中国钢琴艺术的独特性,使钢琴艺术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钢琴作为一门外来乐器,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00多年,随着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寻求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享受。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让广大少年儿童迫切渴望学得一技之长,钢琴市场抓住机遇获得了繁荣发展,"钢琴热潮"席卷全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学习钢琴人数最多的国家,并且这种趋势仍在逐年递增。虽然在近些年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国外的钢琴教育、氛围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许多钢琴学者都渴望出国深造,而奥地利,这座"音乐之城"被很多音乐爱好者所向往,浓郁的音乐氛围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钢琴学子,本文通过对奥地利育英式钢琴教育进行分析,看中国钢琴素质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希望能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前进方向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钢琴艺术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艺术,使钢琴艺术在高校教学得到广泛普及,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专业人才。但是,高校钢琴教材和曲目选择作为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基础,钢琴教材和曲目的选择是否合理,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直接给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带来影响。所以,高校必须结合学生心理需求,选择相应的钢琴教材与曲目,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技巧,以此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钢琴教学中主科学生钢琴教材与曲目的选择,希望能为高校教学钢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十"和"口"     
《小朋友》2007,(7)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我"和"我们"     
《班主任》200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