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英电视纪录片与独立制片电视纪录片是纪录片生态环境中的两大种群,通过媒介种群的四大特征数量、空间、遗传、系统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电视纪录片种群的发展深受媒介环境的影响。虽然纪录片种群的基因相对稳定,但并不是一成不变,基因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与媒介生态整体形成一种平衡互动。  相似文献   

2.
李静 《文教资料》2013,(15):75-76
近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迅速。除了政策的保障,央视等大台的努力外,助推纪录片发展的还有一些省级电视媒体的努力。本文立足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通过对湖南经视打造的高清纪录片《洞庭》的创新特色研究,就省级电视媒体如何发挥所长,身体力行地走纪录片可行、可探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伦理观念的变化以及电视传媒的不断成熟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电视文化中的精品一族——电视纪录片应运而生。由于它直面现实人生,在忠实纪录当代人的生活状态、生存方式、生命体验和信仰追求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在浓缩人生精华的同时传达出人文关怀的思考而倍受观众的青睐。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理性的今天,人们不再喜欢电视里大话的说教,讨厌那些不着边际的虚构和古怪离奇的梦幻,而是祟尚“实际”、尊重“现实”。人们对其所生存的社会越来越关注,对变革的事态发展越来越倾心。他们希望了解别人在同样的时空如何  相似文献   

4.
5.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是纪录片组成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从修辞的角度看,由于受到画面、接受者、传播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其解说词在句子修辞方面呈现出了不同于一般修辞文本的特点及效果,主要表现在运用短句简洁明了,运用散句灵活多变,运用主动句主角突出,运用陈述句客观平正,口语句与书面语句相结合活泼巧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精神食粮,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灵魂,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民族文化传承、历史变迁、价值判断标准都具有文献性、纪实性的档案作用。为了扩大纪录片创作的视野,提高纪录片的质量,从创作观念、创作手法、纪录片的特点和创作者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对纪录片创作作了初步探讨,以期提高电视工作者对纪录片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陈实 《文教资料》2007,(28):36-37
中国大陆电视纪录片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终于从政治高台走向百姓视点,电视是当今世界无与伦比的强势媒体,电视纪录片崛起的标志是栏目化。批量的生产过程中,题材呈现出多元化,在一个多元的纪录影像的时代,新纪录运动的镜头既指向别人也对准自己,既建构历史也介入现实。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兴起至今,曾经辉煌的电视纪录片,逐渐陷入低迷困境.本文试就电视纪录片的现状及其限入低谷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科学技术的更新,音乐这一原始的艺术也脱离了背景烘托的作用而在电视纪录片中起到了更为广泛的效果,由画面与音乐的契合产生了纪录片作品独特的艺术韵味,而音乐在形式上对于叙事空间的转换则产生了纪录片的节奏样式,其表达效果上的多义性给纪录片作品带来了不同的风格。本文结合多部电视纪录片作品,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特性,旨在说明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真实地“复原”客观现实,以真实性为基础,但又经主创者概括、提炼,表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意图.此时的真实已非现实本身.而成为一种审美现象。在电视片制作中,应坚持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真实地记录生活是电视纪录片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仅仅再现生活的真实是不够的 ,必须选取生活中最动感情的人和事 ,并将编导新的情感倾注其中 ,并及时抓住情感的高潮点加以渲染 ,把特定人物特殊情感置于特定情景的特定事件之中 ,使观众通过人物感觉到纪录片的情感力量。为此 ,电视工作者除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 ,还要投入一份人格 ,投入一份情感  相似文献   

12.
变译理论是基于大量的翻译实践总结提出的一套颇具本土特色和意识的翻译理论。变译是以读者为目标的具体翻译方法,其本质是变通,追求有效。与原版相较,央视版电视纪录片《美丽中国》的中文解说词在信息容量、内容精度、叙事角度、语气态度多个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文章借变译理论,对比分析中英两个版本的撰写处理,体现变译活动的效果。笔者认为,《美丽中国》的解说译文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录片是指专门为电视播出而制作的纪录片节目形态.与电视屏幕上大量存在的“综合”性节目形态相对应,电视纪录片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给予深入的专门的报道和反映的电视节目形态.因此,无论从内容体现、视觉形象上,纪录片应呈现出对自己独特而又严谨的要求.本文就对注重价值判断与审美体验的纪录片特性进行了研究,已解决当前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旭 《华章》2011,(29)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用纪实手法解释历史、分析现在、预测未来的纪录片,由于审视并再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无疑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传播手段.一些电视学家认为,在电视进入到每个家庭的今天,由于纪录片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揭示出深刻的内容,因而得以用“画面思维”形式打破传统的“文字思维”方式.而同样打破传统新闻模式的“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一种电视新闻传播形态,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制作理念抑或实践环节都面临考验、遭遇发展瓶颈,已经步入一个历史“拐点”,为求生存,“民生新闻”不仅从制作角度,以及创作理念上都应该有一个长足的改变.在长期的摸索中,不少新闻工作者们发现,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往往会不经意的渗透到“民生新闻”的创作中去.却使得“民生新闻”更具有可观性,以及趣味性,使得新闻语言更具创造力.本文在对电视纪录片的简单梳理的基础上,对“民生新闻”的创作内涵,特别是在制作、以及新闻理念上受到电视纪录片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阐述,同时对日后两者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是当代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介必须拥抱新媒体,才能真正解决当下电视媒体发展的窘境。中原经济区是中国首个内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区。电视媒介是较为直接、形象性较强的传播媒介,它的发展与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整体形象紧密相连。从全国看,中原经济区电视媒介发展状况不佳,这与地方媒介融合发展的程度有关。从媒介融合的角度探讨中原经济区电视媒介发展状况及长久发展战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是纪实作品的根本支撑力。是电视作品的生命源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往往不太好掌握,为了更好地体现影视作品的真实性,需要从主观方面、摄影技术方面和剪辑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影视作品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在商业文化与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陕西地域文化的传播要积极地利用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介。电视纪录片兼顾了文化性与娱乐性,因此成为了文化展示的重要方式。陕西题材的电视纪录片,顺应了文化传播的崭新潮流,不仅推介了陕西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而且深化了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然而,以《大秦岭》为代表的陕西题材电视纪录片并未准确捕捉到新世纪以来纪录片美学的发展潮流。从国家、地域、个人多重的叙事视角出发,建构条理清晰的故事框架,电视纪录片才能高效地展示陕西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形象的竞争。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综合的外在反映,代表着城市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电视纪录片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其纪录式的影像化传播可以真实、直接、全面、大量、集中地反映城市形象。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结合相关的电视学理论,对构建保定市城市形象的电视纪录片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适合保定市城市形象传播的电视纪录片制作策略,以期对我国城市形象的电视纪录片制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张秀 《文教资料》2008,(28):50-52
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进程已十多年.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纪录片栏目走向没落以来.至今未有变革.在电视节目频道化尚不成熟,栏目化又走入艰难瓶颈的特殊时期,被各级电视台视如鸡肋的电视纪录片栏目现状如何?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突破性发展在哪里?该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论当前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  相似文献   

20.
王莹 《华章》2012,(33)
电视人文纪录片中透露的怀旧趣味体现着人们的普遍念旧情怀,以表现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本文主要以《江南》和《徽州》为例,重点论述了电视人文记录片中的怀旧趣味的体现形式,并分析了在怀旧背后的城乡文化因素和心理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