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重新定位,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文章在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困境的基础上,阐明了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从教学目标、教师素养、教学理念、思政素材、思政团队、评价体系等多个层面探索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一般原则和有效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教学方法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和知识积累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文章对目前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该门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特点及《高职商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化融入体育院校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深度剖析体育院校英语课程融入体育文化的困境,并提出纾解路径: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体育文化元素;整合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在课程开发上融入体育文化内容;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在课程实施上强化体育文化感染力;优化课程评价机制,在课程评价方面凸显体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程是高职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和必修课。本文将从课程的性质与定位、课程设置的背景、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评价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等七个方面探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苏道佳 《广西教育》2022,(15):135-138+142
本文阐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下大学英语课程教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并以“Tolieor nottolie”英语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施等方面论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陈伟 《英语教师》2022,(12):170-172+187
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效融合的意义,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有效融合的路径,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树立新时代文化观;优化和完善大学英语教材;完善英语测试及课程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培养目标、教师定位、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需要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英语教师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若甜 《海外英语》2024,(6):156-158
陇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充实了英语课堂,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此研究将陇东红色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分析了融合的价值所在及具体策略,指出教师要做好外语课程思政工作,就要秉承大思政格局,多方力量协同育人,优化教育教学全过程,运用显性和隐性、线上和线下、第一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