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名家書畫     
《中国教师》2012,(24):81
<正>钱建恒,1964年8月出生于山东莒县,书法篆刻家,擅长诗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天华夏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秘书长,《神州名家书画》杂志副主编,清华美院苗培红工作室助教,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理事,海军直属工作部干部。在书法方面,钱建恒初习唐楷,后攻北魏墓志,行书宗师二王,草书主攻十七帖和怀素自叙帖;在篆刻方面,钱建恒直追秦玺汉印,在传承基础上别出新意。钱建恒的书法、篆刻作品不仅在全国性的大赛中屡获殊荣,而且被许多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迄今为止,钱建恒出版有《钱建恒书法作品集》5部。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在其漫长的历程中,流派众多,异彩纷呈,产生了众多杰出的书法大师,留下了无数的名碑法贴,他们以其风姿各异的作品,沾泽后人,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这当中颜体书法以它独特的审美魅力,赢得了后人的喜爱。从唐以后,习颜书者代不乏人,在这多如过江之鲫的追随者中,我认为清代乾隆年间异军突起的钱南园最为卓异。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书法界、书法创作及书法家队伍素质存在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化品格的失落。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书法教育入手。书法教育必须注重化品格。书法的化品格包括5个方面内容:清醒认识消费时代的书法生存境况;增强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倡导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学术胸怀;开阔视野、拓宽研究领域;博学强识、追求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4.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5.
诗歌、书法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两座巨大丰碑,书法与诗歌共同繁荣,诗人为书法家,书法家为诗人,诗歌与书法自觉融合,两者相宜,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展现出大唐王朝蓬勃向上的万千气象。  相似文献   

6.
《湖南教育》封页去年以来开辟《书家翰墨》,先后介绍了杨向阳、史穆、周昭怡、颜家龙、何光年五位书家,将照片、文字介绍、作品系统推出,立体地向读者展示书家风貌,显示出编排的智慧。在这块有限的版面里,我们仍可从书法艺术特有的欣赏角度品味书法家的不同风格,获得不同的艺术感受。在五位书法家中,周昭怡是久负盛名的女书家。她出身书香门弟,精研颜体及钱南园楷行,对隶书亦多用功。从她发表的这几件作品来看,其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7.
贾梦强     
贾梦强(1974-)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庆书法家协会理事、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书法教师,石峰印社执行社长。渤海大学2012级书法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张静 《文教资料》2012,(17):79-80
从古代到当代的书法艺术传播过程中,文字的书写者书法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书法传播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书法内容的创作、书法风格形式的呈现都取决于书法家的技巧、修养,书法家不仅决定了书法作品多样的风格形态,而且把握着书法信息的泛化范围和受众面积。由于日常书写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书法家面对的受众不同,传播书法的心态也随之变化,创作的作品和收到的效应也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主要围绕书法传播媒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2014,(11):F0002-F0002
郭勇,生于1971年,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先后就读于北京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班,书法本科学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民进书画院理事、朝阳区书法家协会理事、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艺委会委员、朝阳区教师书法协会副主席、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书法教研员。  相似文献   

10.
苑黎黎练习书法很多年了,她的一手颜体字写得超漂亮.在前不久举办的全国少年书法大赛上,苑黎黎获得了初中组金奖.当她美滋滋地把获奖证书和奖杯带到班上,在同学面前显摆的时候,原想收获掌声与祝福的她竟大失所望.想象中的场面不但没有发生,同桌的严婷婷还酸酸地说:“呵,真把自己当大书法家啦?请问苑大家,您的字多少钱一平尺呀?”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与司马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历史上,欧阳修是继承司马迁最有成就的文史大家。在人格精神方面,欧阳修继承了司马迁硬骨头精神,不屈不挠从事史书写作;在史书修撰上,继承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在文学思想方面,既继承发展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提出“穷而后工”理论,又深得司马迁文学创作的神韵。  相似文献   

12.
思想与时代的关系是思考钱钟书诗学思想的一个基点———对于钱钟书诗学思想的理解,必须关注钱氏诗学思想产生的时代。如此才能避免在理解钱氏思想过程中的鲁莽与灭裂。钱钟书诗学思想的重要之处,在于其对诗之为诗的强调即解诗必须立足于诗歌本身,但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开放性却是钱钟书的一贯追求。钱氏的诗学思考同时涉及了对“诗史互证”诗学范式和“阶级分析”诗学范式的反拨。但作为博雅型的学者,钱氏对于诗学思考诗意表达的追求以及个人过分的才情,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语言迷宫的产生,也部分误导了后学对其思想的理解。对于钱钟书的诗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个新时期的学术研究如何与传统沟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史记》自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自注形式以见其心志,以明其去取,体现了其撰述的别识心裁。本文结合《太史公自序》、《史记》十表等,对《史记》自注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钱氏文学创作视人、兽、神、鬼四位一体,彻底涤除了四者间的本质区别,消解了人类的神圣与权威,通过现世关怀和平民叙事言说出了当下生存现状中人性的本真,同时颠覆与戏谑了传统以来主流意识形态所秉持的人性论及近世以来东、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一度滥用的泛进化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广征博引,通俗易晓.注本所注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到诗歌题材、风格、意境、作诗手法等方面.注者对注中的具体内容纵横扩展比较,极具艺术品味和学术色彩,同时体现了钱钟书先生在比较文学方面的学术造诣,突出了钱钟书先生独特的"比较"艺术.  相似文献   

16.
《史记·商君列传》生动地记载商鞅变法的经过,也表达了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商君之法治国,所以司马迁对奠定秦并六国基础的商君变法的评价,一定会受到变法后秦国统治的成败影响,司马迁不但是以史学家的角度,而且是以经学家的角度,把追求王道政治的实现作为评判标准。就叙述者的角度、立场而言,《商君列传》是反秦反法家时代的产物,但又不能不承认其贡献,因此在《商君列传》中,可以读出儒法对抗的纠葛。  相似文献   

17.
孔子在司马迁心目中是一位不朽的"至圣"。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做了"世家"。司马迁之所以如此推尊孔子,一是受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二是受家学渊源影响,三是与他的遭遇相似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既还原了被春秋公羊学派神化的孔子,打破了今文经学的学术传统,又给西汉思想界注入了理性的光辉,突现了可贵的学术良知和传统的史官精神。  相似文献   

18.
郭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38-139
司马迁《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介绍了《史记》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观原因来探寻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生动记载了韩信的生平事迹,是一片篇满洒同情泪水的翻案史传。韩信为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为之不惜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都直接与司马迁的感情产生了强烈共鸣与契合。这种精神上的共鸣与契合,是司马迁愤懑抗争创作心理的集中体现,也是形成《史记》中优秀传记文学作品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Handwriting is a complex human activity that entails an intricate blend of cognitive, kinesthetic, and perceptual-motor components. Children are expected to acquire a level of handwriting proficiency that enables them to make skillful use of handwriting as a tool to carry out their work at school. Poor handwriters have difficulty developing their writing skills and, as a result, often suffer in their education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handwriting and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used to evaluate handwriting difficulties. Included also is a discussion of 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current handwriting evaluations and a presentation of research on the use of a computerized system that may be helpful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handwriting process of poor writer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outlining future directions in handwriting evaluation that combine the assessment of the handwriting product with computerized analysis of the handwri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