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ewsants.顾名思义“新闻蚂蚁”.看到这样的名称是不是让你想到“NetAnts”(网络蚂蚁)?没错,它和NetAnts一样,也是一只在网络中孜孜不倦的蚂蚁.不同的是它比较“专一”,是一个专业的RSS阅读器.只负责报刊杂志、网站、Blog新闻的“搬运”王作.有了它,即使静坐家中.我们也可以一览天下事!  相似文献   

2.
“Nevermind.”是日常英语中的广泛用语之一,它的用法主要有:一、当别人向你道歉时,用“Nevermind.”回答,表示“没关系,不要紧”。如:———I’msorryItakeyousomuchtrouble.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Nevermind.没关系。———I’msorrytohavekeptyouwaitingsolong.对不起,让你等了很长时间。———Nevermind.没关系。二、当别人为你担心时用“Nevermind.”表示“没关系”,请别人放心。或者别人做错了某事,用“Nevermind.”表示对别人的安慰。如:———Dad,thisbookistoodifficultformetoread.爸,对我来说读…  相似文献   

3.
尝试改变     
陈鹏同学,你的处境是每一个从旧的,熟悉的环境步入新环境的人都可能遇到的.你不必抱怨.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别人也是一面镜子.你眼中的别人其实就是真实的自己: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见佛印,戏谑地说:“和尚打坐时像一堆牛粪。”佛印大笑说:“先生站立时像一尊佛。”东坡回家讲给妹妹,苏小妹笑道:“你被人骂了.你自己还不知道。心中有牛粪.眼中就有牛粪;心中有佛.  相似文献   

4.
构造法是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解题方法,它常常在你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给你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它能使一些看上去很吓人的题目由难化易,由繁化简.下面我就以一些题目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于明 《中学教研》2004,(5):30-32
关于直觉选择的心理学启示图1是一个双关图,在心理学上常常被引用.当你凭直觉认定这是一个男人的头时,就会由此找到他的眼镜、鼻子甚至鼻毛……;而当你凭直觉认定这是一只老鼠时,就会由此发现它的耳朵、眼睛、胡子、尾巴…….这一过程说明,人们普遍具有直觉基础上的联想与建构能力.是“男人”还是“老鼠”?这是直觉选择的结果;而由此获得的“眼镜”、“鼻子”、“鼻毛”、“耳朵”、“眼睛”、“胡  相似文献   

6.
经常写作的人都知道.当你用Word写作的时候,常可以看到在下面状态栏上的左边显示着这篇文章的总页数和当前的页数。如果你不小心把它弄丢了的话.可“打开菜单上的“工具→选项”,在打开的。建“选项”窗口中,从“视图”中找到“状态栏”.在它前边打上对钩.按“确定”按钮退出后就可以找回来了,  相似文献   

7.
1.满怀信心地思考和行动,努力争取你想要的东西。 先自问一下:“它够好吗?我这个要求正当吗?我准备好了吗?”然后测试一下你的愿望。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你就找准愿望,并不断实现它。但是,如果在实现它的过程中,你受到了其他人或者环境方面的消极因素的阻碍。你根本控制不了,最好立刻看清形势,积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达成愿望。  相似文献   

8.
“小陷阱”是命题者给解答者设置的一道小门坎.如果不去分析和仔细研究,是很容易被这道门坎绊倒的;如果仔细琢磨,你会豁然开窍,这道门坎也就能轻而易举地迈过去.例如,“求50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这里的“50g”就是命题者设置的一个小陷阱,它不仅分散你的注意力,扰乱你的视线,而且会把你引入一个迷魂阵,使你对习题判断出现误差,神使鬼差般去求氧元素的质量.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此题求解根本与“50g”无关.又如,“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这种说法对吗?”当然对。可是,有些同学一看到这…  相似文献   

9.
白杉 《教师博览》2007,(12):28-29
“只要有一线阳光,你就会朝着它仰望,我深信。因为在我眼里。你一直是个响当当的男子汉.没有你做不到的。加油!你会做得更好,祝成功。”我把纸条递过去。龙笑眯眯地用双手接过.跟我说了再见.转身时。我瞥见他感动的眼神及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表情。这是我给龙的最后一封“情书”。  相似文献   

10.
读了这几篇“双微”稿件,你有什么想法?这第一批“双微”稿也许并不怎么完美,但它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数学教育学报》致力于“双微”活动的推广,一在于促请纯理论研究者注重实践,二在于帮助第一线的实践者将经验向理论升华,而根本目的则是希望中国的数学教育改革能健康、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下去.目前,“双微征稿”正大量涌来,提出一些“注意”与大家商榷,当是必要的.(1)尽管“双微”的题材十分广泛,但也并非随便抓一个就能搞成功的.你要用“小题材”来说明比较深刻的问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我适合搞什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幽默喷水池     
《小学时代》2010,(6):I0001-I0016
哪种动物 爷爷问小明:“有一种动物有两只脚.每天早上太阳公公出来时,它都会叫你起床,而且叫到你起床为止,是哪种动物呀?”小明:“是妈妈。”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教育》2004,(6):90-90
汤阴一中的每一方水土都会育人,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它叮嘱你“先成人,后成材”;它激励你“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它要求你“三年成才,不留后路”;它鼓励你“知耻而后勇,奋发而图强”;它掷地有声地告诉你:“失败从迟到开始,散漫是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13.
乌龟的教训     
廖好 《现代语文》2004,(12):36-36
一只乌龟想到陆地上找点吃的.它出了水面.慢吞吞地爬上河岸.刚走几步,就“啪”地一下翻在一个小凹坑里四只脚朝空中乱舞着,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刚好被一只白兔看见了,它蹦蹦跳跳地跑过去.很有礼貌地说道:“乌龟伯伯,你摔倒啦!我扶你起来吧。”  相似文献   

14.
二、怪手阿右的那些稀奇有趣的事 “快起来,吃早饭,要上学了!”妈妈的喊声将源源从甜梦中叫醒。源源一睁开眼,首先想到的是.怪手,那只怪手,它到哪儿去了7.“阿右,你在哪儿”因为它是只右手,所以,昨晚上源源就帮它起了个名字叫阿右,  相似文献   

15.
“Nevermind”是英语口语中常用的应答语,意为“没关系,不要紧,不用费事”。它常用于下面一些场合。一、用于回答别人对你的道歉,相当于“Itdoesntmatter”,意为“没关系,不算什么,别介意”。例如:1.—Sorrytohavebroughtyousomuchtrouble.—Nevermind.2.—ImsorryImlate.—Nevermind.二、当别人做错事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时,可用此语来安慰别人,请人家放心,意为“别放在心上,没事儿,这不算什么”,相当于“Dontworryaboutit”。例如:1.—Wevemissedthebus.—Nevermind.Therellbeanotheroneinfiveminutes.2.…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突出以下策略:一、“个性化”策略“个性化”的问题,适合所有学习个体,能让每个学习个体都有所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求知欲与表现力。以下是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教“读百分数”的教学片断:师:下面十个百分数,你想读哪个就读哪个。1%15%50%95%100%0.5%7.5%123.7%140%300%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师: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觉得题中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生1:0.5%比较特别,它最小。生2:300%比较特别,它最大。生3:50%比较特别,刚好是一半。生4:…  相似文献   

17.
零点五分     
语文测验,有一题要用“艳丽”造句,子勇写得是:这朵荒漠上艳丽的鲜花,令人眼前一亮。吴老师把它改成了:这朵荒漠上的鲜花,开放得十分艳丽。子勇看试卷时说:“还好,才扣了0.5分。”妈妈却摇摇头说:“我喜欢你原来的句子。”“我也是。”子勇来了兴致,“只有用‘眼前一亮’这个词,才能显出在荒漠上见到一朵鲜花的意外惊喜……”“说得好。”妈妈微笑着,“你跟吴老师说过这些话吗?”子勇叫了起来:“妈妈,你怎么了?为了0.5分去找老师论理,老师不觉得你骄傲自大才怪呢。”妈妈一脸的认真:“不是为这0.5分,是为了把你…  相似文献   

18.
《景德传灯录》上说:一日,马祖正专心坐禅,师傅怀让见状暗自好笑,明知故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马祖曰:欲图“作佛”。怀让拣起一块砖随地磨了起来,闹得马祖心烦,问:“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马祖纳闷:“磨砖岂能成镜呢?”师反曰:“坐禅岂能作成佛呢?”马祖不解。师进一步阐释:“如牛驾车,它如果不走,你是打牛,还是打车?”马祖无言以对。师又曰:“你学坐禅,是为了成佛。可否知道成佛是靠心悟,根本不是坐出来的,而且佛的本质是没有固定的外相,怎能把它停留在一件事物上呢?你这样坐着学佛.无异于是在杀佛!因为你只是固执着外相.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佛理!”  相似文献   

19.
通常情况下,“你是谁”译成英语用Whoareyou是完全正确的,但倘若你不分场合、地点,把“你是谁”都翻译成Whoareyou,就可能闹出笑话来。我们要根据英语的习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说法:1.面对面问“你是谁”时:—Whoareyou?—I’mDavid.或者:—What’syourname?—MynameisDavid.2.当你隔着门窗,看不到对方是谁,比如有人在敲门或敲窗户时:—Who’sthat?—Itisme.3.电话中询问“你是谁”时:—Whoisthat?—ThisisHanMei.或者:—ThisisHanMeispeak-ing.值得一提的是,电话用语中的“你是谁?”除上述两种…  相似文献   

20.
WORD2000提供了一种崭新的We协作工作方式,通过它我们可在局域网及互联网上“开会”。1.安排会议单击“工具”菜单之“联机协作”。注意:如果此时你的Word中该菜单文字皆为灰色,那么,对不起,它表示你在安装Office2000时没有装载可选项“MSNetMeeting(微软网络会议程序)”,而此程序却恰恰是本文的主角。请将它安装上。现在单击“安排会议”选项,系统弹出“会议”对话框。就像我们填过无数次的个人简历一样,你只须对号入座就行了。但对其中几个关键的项目应注意:首先,你只须点击一下“收件人”按钮,并在“选择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