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费尼莫·库伯被称为"美国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是其代表作《皮袜子的故事》最为出色的一部。该文从生态批评主义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方面,对库柏的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主人公鹰眼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实他并不像人们描述的那样勇敢善良、单纯质朴、见义勇为,甚至是自然道德法则化身的英雄人物,事实上,他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坚持者,他对自然和人都有征服的欲望。作者旨在通过从生态批评主义视阈的解读,从而让读者对鹰眼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唐娟 《现代语文》2007,(8):69-70
在库珀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库珀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白人男性形象——鹰眼,然而在表面的“白人神话”之下,鹰眼身上却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本文从库珀对他形象的塑造过程入手,分析库珀潜层文本所遮蔽的殖民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4.
《愚公移山》一文核心落在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上,怎样认识这段对话的内涵,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初中第五册)作了如下概括:“这段对话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之举采取讥讽态度,想阻止他干下去,是因他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条件无法变更,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而愚公则如上所述,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坚持移山。”对于这段概括,笔者有不同看法,析述如下:(一)《教师教学用书》分析愚公形象时肯定愚公“有远…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全新的视角对库柏的作品《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生态思想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认为《最后的莫希干人》中充分体现了欲望膨胀不但导致人类疯狂地掠夺自然,并且欲望膨胀造成人类互相残杀、扼杀人的美好天性和生态整体观两种突出的生态文学思想。旨在通过阅读文学经典,利用文学的教育功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有血脉贯通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照搬。由于两书创作主旨不同,两个形象在书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也不同。《金瓶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武松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深化和扩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具社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有血脉贯通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照搬,由于两书创作主旨不同,两个形象在书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也不同,《金瓶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武松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深化和扩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具社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初级中学实验课文第五册的《太阳礼赞》,选自郭沫若的著名诗集《女神》,这首诗最鲜明地体现了郭沫若前期诗歌的雄浑豪放的特色。这首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宏伟、壮丽、炽热。经过诗人的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  相似文献   

9.
《旧约》是一部人们早已熟稔的宗教经典,它的文学价值,也已有定论。然而,关于《旧约》的妇女形象及其意义,人们的认识似乎还有待于深入。在《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了众生之母──夏娃。此后,旧约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就频频出现,如传说中的撒拉、罗得的妻子、利百加、拉结、罗得的妻子(《创世纪》),摩西史诗中法老的女儿、米利暗(出埃及记》),史传文学中的喇合(《约书亚记》),隐多珥女巫、米甲、亚比该(《撒母耳记》),示巴女王、耶洗别(《列王纪》),小说中的路得(《路得记》)和以斯帖(《以斯帖记》)等等,这众多的女性…  相似文献   

10.
刻板印象(stereotype)指的是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刻板印象在初期对人们快速认识事物有帮助,但过于简单机械的分类,长此以往难免形成一种偏见,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价值判断。《菊子夫人》是“蝴蝶”形象的源头,《蝴蝶夫人》塑造出了经典的“蝴蝶”形象,《蝴蝶君》又与前两者产生鲜明对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一系列“蝴蝶”形象对东方主义的解构,探讨及其演变背后文学创作价值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执政为民与为人民服务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一种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向全社会提倡的一种道德思想;“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对共产党党建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为我党确立的宗旨,是服务国家与服务人民的一致性和爱国与爱民一致性的本质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发展与延伸,它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赋予了时代的特点,把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实践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对“官告民”含义理解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公法和私法的界分,是把握“官告民”概念的维度,故“官告民”诉讼的诱因,必须是和公务行为相关,从而“官告民”是指国家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以执行公务时相对人侵犯其权利为由而提起的诉讼,以及行政主体以相对人不履行义务而提起的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申请。  相似文献   

14.
在民本思想体系中,"立君为民"这个命题处于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从历史过程看,"立君为民"观念的产生早于"民为国本"观念;从理论价值看,"立君为民"是"以民为本"的终极依据;从思维逻辑看,"民为国本"、"政在养民"是"立君为民"的推论;从影响范围看,"立君为民"比民本思想的其他命题获得更广泛的认同.这个命题从政治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即国家、社稷、君主皆为民而设.是否认同"立君为民"是判断是否属于民本论者的最重要的尺度.  相似文献   

15.
桐城文化中的爱民思想体现在吁求统治阶级爱民、重民和贵民等方面,认为统治者应以民为贵,使"君—国—民"之间形成并保持一种良性的持续互动关系。桐城仕宦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地位,提倡爱护和厚待民众。桐城仕宦认为设君为民,民贵君轻,君臣有共事之义,而非臣之食禄为受君之恩之主从依附关系,这种共事之义的内涵是臣子匡正君主过失,利江山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桐城诸贤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贬抑男权,褒扬民妇,既宣传"女胜儿"思想,又颂赞"女君子"形象。其对待妇女之态度不以富贵为尊,而以思想品德上之"贤"来打破以政治上之"贵"和经济上之"富"为特征的阶级地位之不公,推举"惟贤者为尊"。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儒家化的仁、义、礼、智、信五大范畴中,康有为把“智”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提出“智学复兴”的现代化变革思想;他着眼于人,进一步将“智”推衍为人的生存境界:“识见”,人只有改变自己的化识见,才能成为现代“新民”。由此康有为开启了以国民思想改造为根基的现代化变革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向"自我拯救"与"拯救民众"两个维度展开,在不同时期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关系呈现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来说,知识分子对民众走过了一条由启蒙到"被教育"、"被改造"直至"反哺"的越来越窄之路,这给知识分子建国后的精神定位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8.
儒学理论家和遵循儒学的实践家,大都将民本理念作为治国的一条主线。尽管在实践中,民本思想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是,这种思想本身,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一个清醒的统治者都应该懂得,一个政权的获得,首先要合民意;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更是要得乎民心,顺乎民意。失去民心,违背民意,必定是要垮台的。所以,千万不要忽视民众百姓在国家治理和发展中的根本地位和关键作用。这便是从儒学民本或人本思想中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新闻节目永远站在宣传的顶峰,而民生类新闻节目在保留传统新闻众多优点的同时更是贴近百姓生活,受到大家的喜爱。《说天下》作为辽沈地区首屈一指的新闻脱口秀节目,轻松幽默的主持风格、全面丰富的新闻内容、灵活机智的播报形式为民生新闻节目开辟出一条亲民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设立亦声部首“句”,并辖“拘笱鉤”3个亦声字。有人认为“句”部不当立,因为部首只表义,而亦声部首有表音功能,不该设为部首;有人认为“句”因其形义特点,难以归入它部,只能自成部首。实际上,“句”的确难以归它部且有从属字,因此必单立一部。从“句”诸字中除“句亦声”的“拘笱鉤”3字外,另有1个“句亦声”的字“雊”,它与“拘笱鉤”3字分归两部,有人认为这是《说文》属字归部的混乱,有人用字义所重说作为归部理据。实际上4字分归两部并不是归部混乱的现象,且字义所重说过于片面,应当着眼于字与字的关系,用“以类相从”的原则才能正确解释“句亦声”4字“拘笱鉤”与“雊”分归两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