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是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火花的燧石,问题探究是引导学生认识逐渐深入的手段。教师要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引导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创新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要掌握一些数学问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素质的培养,对于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教材内容、课型特点,采用适当的角度设计数学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想象和灵感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类比的逻辑思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指出:“只有儿童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数学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知发现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导”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与方式。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一般指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思维等程序和方法,经过反复思考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有人把它看作教学目的,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技能,有人认为是一种心理活动。在这里我们把它视为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计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策略则是架设在知识与问题之间的桥梁。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分析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相似文献   

7.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于教学中适当设疑,犹如清泉流入水潭,若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波无澜的死水。数学教学中运用设疑导学,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又不能流于形式,本文试就此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数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有待重新认识,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探索。  相似文献   

9.
唐敏  朱维宗 《云南教育》2005,(29):10-12
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并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目前国际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要重视数学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重视数学阅读玉林师范专科学校覃思乾桂平市第一中学李小玲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阅读。一些教师上课,不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往往只注意讲解课本知识,板演范例,指点方法,道出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阅读也不感兴趣,不肯花...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从“复习——引人——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景——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探索过程,把数学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用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这需要教师具备编剧的本领、导演的才能和演员的素质,特别是掌握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一、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学生牢牢的掌握。而现代的教学手段很容易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再现或模拟于课堂之上。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些数学问题,倘若能充分挖掘题设与结论的内在联系,把问题与某个熟知的概念、公式、定理、图形联系起来,并恰当设计数学模型,或将某问题从特殊推广到一般,抽象为一个特定的模式,便可深入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掌握其一般的解法,进而迅速地解决问题.即使难度较大的问题也能轻而易举地求解,这种数学模式实为解决数学难题的“克星”,现举几例示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教学也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断推进的,所以数学教学的效果与课堂的数学问题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提出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进行思索探寻,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一、以学生为主体数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价值,是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认  相似文献   

15.
来自报纸的数学问题——一种真实取向的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数学教育工作者尝试着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德国数学教育界有一群教育工作者,收集生活中经常阅读的各种报道作为教学的内容,取得可喜效果.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与介绍.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学习”,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对学生的猜想、发现,教师不仅要鼓励,更要赞赏、欣赏,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区别于以往的数学综合题,探索性问题是本身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或条件不完备,由给定的题设条件探求相应的结论,或由给定的题断追溯应具备的条件.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类比、演绎、猜想、归纳等手段,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甚至超出原有的知  相似文献   

18.
19.
数学问题通常分为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而我们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一般都是从题设条件入手,这样使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或平淡.利用数学问题本身蕴藏的多重信息来解决问题是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戴家飞 《江苏教育》2001,(18):38-39
分析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大致有四类:一是判别性问题。其典型形式是:“对不对?”“是不是?”要求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这类问题,在思维方面的要求很低,难以激发创造性思维。二是叙述性问题。其典型形式是“是什么?”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背诵作出叙述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