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变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教会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场革命,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能否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因此,素质教育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1993年2月,党中央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文献。以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成了关系我们国家命运和民族振兴的重大教育改革课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应试教育的弊病和所带来的后果开始进行反思,并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的努力和尝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全面提出教育要创新,要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高度上认识教育,对待教育,教育的创新问题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与进步的首要问题。从国家到院校,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教育部门和研究单位,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一个近乎被滥用的流行话语,本文拟对全球化从概念到内涵作较为全面的梳理,初步探讨民族国家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全球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国家教育的功能和形态,民族国家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依然指向国家的发展需求,当今各国教育间的相互交流更多地被赋予了“国际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民族—国家教育体系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也是有效解决比较教育研究的边界问题的关键之一。厘清比较教育研究中对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认识,界定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概念,探讨其与学校体系的关系,分析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根源,并且从谱系的角度对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研究进行历史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一概念及其对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是保障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力量。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安全意识薄弱、教学形式化、碎片化以及内容滞后等问题,亟待从理念到体系的更新。“大安全”格局下国家安全学被纳入交叉学科门类,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面临教学体系化的时代要求。国家安全教育从碎片化模式向系统化转型应从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理念、建立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规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着力。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落实需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改革中,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结合教学内部要素和教学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探索、设计课程改革实施路径,才能切实提高国家安全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语言文字规划的战略需要,也是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目标的更新、教育功能的转向和教育体系的建设三个维度对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特征进行分析。在实现路径方面,应着力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广泛凝聚共识,着力补齐短板,加强供给保障,在现有发展水平上实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靠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彻底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英国著名教育学者安迪·格林的《教育、全球化和民族国家》进行了评价,该书是一部探讨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力作,针对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民族国家性国家教育体系终结论阐述了民族性国家教育体系远没有过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之初,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中国加入WTO预示着我们当教师的也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当前教育的重点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显特征就是创新教育。所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无疑是我们民族兴旺、国家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笔认为要确立“三种意识”,树立“三个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