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余卷宏篇,仅八百一十三卷存世,幸有《永乐大典目录》保存其完整韵字体系。该目录出自道光年间刊刻的《连筠簃丛书》,另有清抄本含《永乐大典目录》六十卷、《永乐大典韵总歌括》一卷、《永乐大典韵总》四卷,可补《连筠簃丛书》中《永乐大典韵总歌括》及《韵总》之阙。借此对《永乐大典目录》中韵字出现的“空位”“涂黑”现象逐一分析,究其本貌,推其原因,以完善《永乐大典》韵字体系。  相似文献   

2.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卷十“论句读”专门论述的四种句子成分依次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转词在《文通》卷四论动字、卷七论介字中曾多次论及,但都是附带讲到。《史通》到卷十彖四才对转词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拟对转词的用法与矛盾之处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逸周书》本名《周书》,称今名始于东汉,而非晋代。《逸周书》本为先秦古籍,并非出自汲冢。本书各篇篇名之末原来没有“解”字,我们引用时,应该去掉“解”字。本书卷《大匡》当是《文匡》之误。  相似文献   

4.
《开蒙要训》,是我国古代儿童课本之一,为六朝马仁寿撰写。此书宋代于中原佚亡,幸敦煌藏经洞保存有27个写卷,其中完整的有两个写卷。全书350句、175韵、凡1400字,“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和《千字文》一样,是儿童开蒙识字兼及教育的教科书;同时,《开蒙要训》还具有敦煌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典释文》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卢文弨刊《抱经堂丛书》本与清.同治十三(1874)尊经书院本等多种刊本。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也均收录了此书。它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由唐代陆德明所撰,总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  相似文献   

6.
《旧唐书·玄宗本纪》篇幅较长,分上下两卷。《玄宗纪》上卷中存在夺字、形误、漏句、衍文等差讹,如“苑总监锺绍京”疑夺“苑”字,“推身鞠弭”为“挺身鞠旅”之讹,“灵祗望在”疑为“在望”倒文,“壬申,王琚为银青光禄大夫”处有漏句,以《资治通鉴》所载为是等,比勘《新唐书》、《唐大诏令集》、《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史料,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正在修订中的两《唐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唐韵正》是顾炎武《音学五书》的第四部分,顾炎武在《音学五书序》中说:“于是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正二十卷。”今音是指中古音,古音是指上古音,但是其今音注音所使用的反切却并没有照搬《唐韵》或者《广韵》,而是参照《广韵》音系,自己为被切字注音,所以在注音时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顾炎武注音的声母进行分析,以《唐韵正?去声卷》里今音的反切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其注音时切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国家图书馆所藏《开宝藏》卷三十及卷三十九之字略有出入,将这二卷与中华大藏经相比勘,可以说明字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10.
由陈山榜与邓子平两位编审共同主编的《颜李学派文库》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文库》分为10卷,约300万字。《文库》的出版,必定会助推颜李学派研究进一步广泛而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扬雄集》古本虽早已亡佚,但自宋代以来相继有多种辑本产生。宋人辑本有五卷、六卷本两种,明人辑本则有三卷、六卷、五卷、一卷本四种。明人辑本中的《蜀都赋》《太玄赋》《逐贫赋》《元后诔》《答刘歆书》《州箴》《官箴》皆辑自章樵本《古文苑》。而《文选》与《汉书》中共有的《甘泉》《羽猎》《长杨》《解嘲》《赵充国颂》,汪本、郑本、张溥本应皆是据《文选》辑录,张燮本则据《汉书》辑录。《河东赋》《酒赋》《反离骚》《上书谏勿许单于朝》《解难》,诸家皆辑自《汉书》。仔细比较四种明人辑本的目录及具体内容,可知四者之间应无直接的因袭关系。《四库提要》等谓张溥本因袭张燮本之说,至少就《扬侍郎集》而言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许浑,字用晦或为仲晦,是丹阳或为高阳人,其著作《丁卯集》是二卷或是三卷,《咸阳城东楼》一诗题东楼还是西楼,这些都需考证。诗句中异文亦逐一校释、考论,并努力给出"宜各从长"之按断。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旧唐书·玄宗本纪下》疑义考辨玄宗本纪》篇幅较长,分上下两卷.此对下卷中存在的差讹,包括夺字、形误、漏句、衍文等予以考辨.以求对中华书局组织的正在修订中的两《唐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北宋元?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辑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青山集》在长期流传中,其版本众多,所收诗文在内容、数量上也不尽相同。其次,《续集》或七卷或五卷,为《青山集》最大疑点,经考辨乃为宋人孔平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5,(8):44-48
温忠翰,山西太谷人,清代诗人。牡丹江市图书馆藏其未刊稿本《遗山诗髓》十四卷、《元诗备考》二卷和《补遗》一卷,世所稀见。《遗山诗髓》皆摘自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或为元好问诗文原文,或为施氏所作笺注之语,择取精审,并附有考证按语。《元诗备考》摘录施书后《附录》《补载》两部分,顺序与原书颇有出入。《补遗》则主要记录了关乎汪古直重修元遗山墓之诸多文献,皆是名家名作,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百家》作为《汉书·艺文志》所著录小说十五家之一,其撰者、性质以及成书等情况,学界存在歧说。通过梳理、辨析《说苑叙录》以及班固注语,可以发现,《汉志》著录之《百家》当为刘向别集。又从《汉志》著录书籍"篇"、"卷"不同考察,《汉志》著录《百家》以卷计,其书中或许有图。  相似文献   

18.
《汉诗音注》注音体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蜜 《文教资料》2011,(36):100-102
《汉诗音注》十卷,是清初学者李因笃评点汉诗之作。,该书音注主要以《诗经》音为参照,对那些古音韵异之字加以解释,同时对古今音同的字也作了注音。本文旨在对该书注音作分类阐述,呈现其丰富的注音体例。  相似文献   

19.
沈德潜说过,曹操诗有吞吐宇宙之象。(《古诗源》卷五)笔者以为此语可谓知音。恰巧《短歌行》最后一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吐露出作者自己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以下我们就借用“吞吐”二字来赏析此诗的美。  相似文献   

20.
许慎的《说文解字》第一卷收口部字,共180字,重文21字。在对口部字的解说特例与其字形、字音和字义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这些汉字,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