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赠刘景文     
<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赏析:前两句写枯荷和残菊。荷和菊同为花中不俗之物,皆性情高洁,不与世争。荷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是花中的隐逸者,与梅、竹、兰同称为花中四君子。但两者枯萎之时,情景又大不相同:荷之枯,雨盖尽失,无所荫庇;而菊之败,枝头抱香,残棵依旧傲霜。说明虽然在盛开之时荷花和菊花各有风骨,但是衰败之时,才能真正地窥其本质。  相似文献   

2.
菊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宋朝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诗中的诗句。大家都知道,菊花具有高洁、坚贞的品格。当然,它也是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卉。我爱菊花,对它自然会格外关注。它的根很长,长有许许多多的须子,剥去上面的旧皮,就会露出白白的块根,十分可爱。菊花的枝是浅绿色的,十分脆软,一节一节的。菊花的种类繁多,其中名贵菊  相似文献   

3.
【热点话题】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元稹《菊花》中的名句,诗句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爱菊之情,其中含有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花卉,千姿百态,花色丰富,气味芬芳,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能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早在一千多年前洛阳就出现过女皇武则天观赏牡丹的盛大场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赏花会更是热闹非凡。历代名人写花卉的诗词数不胜数,著名的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王安石《梅花》、元稹《菊花》等等。2009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很多写花卉的文章,如《城市景观花卉》(上海市)、《菊有黄花》(四川省凉山市)、《昙花终于怒放》(河北省)、《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成都市)……这些文章成了今年中考试题的一个亮点,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南宋诗人郑思肖的一首题画诗《画菊》中有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有人据此得出结论,“秋日过后菊花才渐渐枯萎,但绝不会落瓣,更不会残英满地”(见《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5期《解读“满地黄花堆积”》)。对此我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5.
自古文人独爱菊.菊花迎霜独立,是中国文人孤标傲世的精神象征.苏轼有“菊残犹有傲霜枝”之赞,元稹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叹,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之志.所以,秋意悠悠,菊花静放,文人的情趣则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画中的象征物主要有植物和动物两种。植物中的花草树木,在画面中大都有特殊含义。牡丹象征富贵。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明代画家王冕就爱画荷花,以此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菊花象征气节和傲骨,苏轼说“菊残犹有傲霜枝”,并画有《霜菊图》以述  相似文献   

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曾刘景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和王巩》)《菊谱》云:“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古人“立象以尽意”,“菊花”“黄花”是常用的意象。  相似文献   

8.
第一部分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8分) (一)默写(8分) 1.千门万户幢瞳日, 2.潭中蛔甜头,一 3.《桃花源记》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的语句·是:_,一 4.从下列A、B两组中任选一组默写(不两组都做) A组: (l)人生自古谁无死,一 (2)越明年,_,百废具兴。乃重岳阳楼…… (3)王维的《山居秋螟》中描写人物活动诗句是: B组: (l)问渠鹏触许?一 (2)一裤翼黝豫上·,醉翁亭也。 (3)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_,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至丝爱丝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相似文献   

9.
秋菊     
这幅秋菊图,秋菊怒放,蜂飞蝶舞,喜鹊光临,更添情趣,一派秋光媚人,艳阳佳日之景。画面巧设疏离,引人遐思,咏菊佳句,踏拍吟出: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秋丛佳色,菊之雅洁、傲然,令人悦目爽神。  相似文献   

10.
周 敦 颐 以 一 篇 《 爱 莲 说 》 名冠 天 下 , 传 诵 古 今 。 作 者 托 物 言志 , 借 花 喻 人 , 借 对 “ 莲 之 爱 ”歌 颂 了 君 子 “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 濯清 莲 而 不 妖 ” 的 气 节 , 表 明 了 自己 不 慕 名 利 、 洁 身 自 好 的 生 活 态度 。 并 以 “ 菊 之 爱 ” 做 衬 托 , 对消 极 避 世 持 以 否 定 ; 以 “ 牡 丹 之爱 ” 做 衬 托 , 对 追 名 逐 利 加 以 讥讽 , 从 而 突 出 了 爱 莲 者 的 君 子 气节 , 高 尚 情 操 。 然 而 , 松 竹 梅 兰 ,桃 李 诸 花 , 都 各 具 特 色 , 各 有 千秋 。 人 们 也 对 各 种 …  相似文献   

11.
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释"颂"数语准确地揭示了《颂》诗的内涵,且是《毛诗序》对"颂"的阐释的直接依据和来源。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是《诗经》三《颂》的本质特征。以上博《孔子诗论》释"颂"数语与相应诗篇相对照,在考查诗篇之义的基础上,考释《诗论》对《颂》的评语的含义,并纠正前贤之误。  相似文献   

12.
大散文家苏轼在一首《赠刘景文》的诗中曾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犹有傲霜枝。”诗的意思是说,池塘中的荷花凋谢了,雨伞般的绿叶早已枯萎,但是凋残的菊花仍有傲视霜寒的劲枝。这  相似文献   

13.
武松有"花荣之雅"是金圣叹提出的观点,迄今未有人作过具体的论说。从小说文本的分析可看出:多面的武松确有与花荣相似的"雅",那是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人不知而不愠"的沉着从容的"雅量"以及言辞的得体。弄清这一点,对于更好地把握武松和花荣这两个人物形象、对于有效地纠正刘再复先生在《双典批判》中对《水浒传》、对武松的片面批判恐怕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4.
武松有"花荣之雅"是金圣叹提出的观点,迄今未有人作过具体的论说。从小说文本的分析可看出:多面的武松确有与花荣相似的"雅",那是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人不知而不愠"的沉着从容的"雅量"以及言辞的得体。弄清这一点,对于更好地把握武松和花荣这两个人物形象、对于有效地纠正刘再复先生在《双典批判》中对《水浒传》、对武松的片面批判恐怕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5.
一、积累运用(20分)1.根据要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10分)①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②?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诗人年迈不忘报国之志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⑤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两句是:,。⑦杜甫的《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  相似文献   

16.
花开数朵     
《红领巾》2008,(12):60-61
花开一朵是菊(j&;#250;)花。不是花中偏(piān)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183;元稹(zhěn)《菊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有一些特殊的爱好: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对莲情有独钟,留下《爱莲说》的传世美文;林和靖对梅、鹤痴情一片.留下“梅妻鹤子”的动人典故;北宋文豪苏轼更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名句流芳青史。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开卷有益",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我喜欢过各种各样的书:从风、雅、颂的悠长吟诵中走来的《诗经》、瑰丽宏大的魔幻巨著《百年孤独》、市井俏皮的话本集子"三言两拍"……春天清晨露珠滴颤的时候,抱上一本书,在花荫底下轻声朗读,有花瓣依依落在肩头;冬天夜深人静之时,点亮一盏小灯,在清茶袅袅的香气中翻开氤氲着墨香的缱绻书页,静静诵读,冬之夜,温暖安逸。这些可亲可爱的书们陪伴着我一路走来,是良师也是诤友。在这其中,让我受益匪浅,视为毕生爱  相似文献   

19.
一年秋天,苏东坡去丞相府拜见王安石,恰巧主人不在。苏东坡就在书房里闲坐等候,偶然发现书桌上有一张纸,上面写有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苏东坡在诵读完这首诗后,心里暗暗笑道:菊花深秋开放,最耐严霜,而且只在枝上枯萎,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凋落,怎么会"残菊飘零满地金"呢?错啦,错啦!于是,他随手从桌上拿起笔,  相似文献   

20.
渊明何爱菊?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他在《爱莲说》中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他认为陶渊明爱的是菊的品格。这个看法对当时以至后世都产生了决定的影响,后人不但以此来看待诗人与菊的关系,同时菊也就被看作是凌霜傲雪、超俗脱尘的象征。深秋时节,飒飒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