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作者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部分学生及一些社会读者中作了点调查,结果表明受欢迎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与写作》是其中之一。《新闻与写作》为什么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呢?仅从1986年第9期的栏目和内容上不难找到答案。一、栏目多。这些栏目不落俗套,安排合理,既有适合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研究与探讨”等栏目,又有指导业余通讯员和初学者的“新闻基础知识讲座”“读者之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声     
石家庄市华北制药厂李应军:我非常喜爱清新、淡雅的《新闻与写作》,并连续三年订阅这本杂志。每到年底,我都把十二期《新闻与写作》装订成册,便于反复阅读。我感觉:“散文赏析”、“新闻写作方法谈”、“新闻来稿评析”、“写作杂谈”栏目办得很好。细细品读后,收益匪浅。几年来,我把《新闻与写作》做为良师益友,做为提高理论修养的必读刊物,先后在省、市、厂级报纸上发表近200篇新闻稿件,连续三年被评为厂级优秀通讯员。我所写的文章,从谋篇布局、语言运用,深化主题等方面,都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连续两年自费订阅了这个刊物。我认为它的文风朴实,内容实而广,对业余通讯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现场短新闻漫谈”等栏目我最喜欢读,受益非浅。即有好稿评介,又有教训之谈。我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美副教授在《新闻  相似文献   

4.
丘育端 《新闻与写作》2006,(1):M0002-M0002
《新闻与写作》是新闻业内很优秀的学习刊物,是新闻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学校。对我们这些喜爱写作的人,也是一本优秀的辅导教材。2005年第11期中,“记者节专题”栏目的郭洪新、祝璐、李蕾等6人的文章,亲切感人。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老师们: 你们好! 我是从事电视新闻教学的大学老师,在我手边诸多的专业杂志中,《新闻与写作》是我去年新添的一份“洞悉”新闻世界“原生态”的刊物。之所以选择这份刊物,是因为其中一个版块“视听天地”对我的教学研究很有裨益。每期“视听天地”都能选择一些广播、电视业最为鲜活的动态性个案进行解读,这为我们从事广播、电视教学的专业人士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在岁末年初有不少品牌栏目在改版,我听说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在年初改版中重新调回黄金时间段。“今日话题”是我几年来一直关注的一个品牌栏目,不知这次改版有什么新动向、新特点?你们能否就此组织一些文章,供业内人士探讨和争鸣? 祝 编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钟新 2003年1月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单位搞文字工作。1969年上山下乡期间,我边参加生产劳动,边搞业余通讯报道。由于新闻写作水平低,稿子采用率也很低。1979年招工回城后,继续业余搞新闻报道。有一次,我到市广播站送稿件,发现编辑桌上有一本《新闻与写作》,我信手翻阅,竟被刊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1985年我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刊物中的“通讯讲座”、“散文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对我帮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写作》是新闻业内很优秀的学习刊物,是新闻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学校。对我们这些喜爱写作的人,也是一本优秀的辅导教材。2005年第11期中,“记者节专题”栏目的郭洪新、祝璐、李蕾等6人的文章,亲切感人,他们热爱新闻事业,坦露心迹,“收拾心情,再次上路”“随时出发”,像出征的战士那样冲锋陷阵,不辱使命,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多么优秀的新闻战士!《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一文,让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和危险,看到了他们崇高使命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读《追索新闻的真谛》一文,令人动容。新一代新闻人与新闻前辈在马兰村的情景,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和初学者,去年开始订阅《新疆新闻界》。每期刊物来到,我总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它是我的良师益友。特别是”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通讯员园地”、“问题讨论”等栏目,对我的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通过1992年四十来块“豆腐干”在《鄂西报》和《鄂西科技报》上刊出,才有缘阅读《新闻前哨》。1993年第一期春季号到手,我就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一丝不苟看了一遍又看二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新闻前哨》确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此后,我都很认真地读这本刊物。特别是刊物上的《业务研讨》、《新闻随笔》、《通讯员生活》等栏目对我帮助更大。去年夏季号上刊登的《计划生育要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和《办好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声     
湖北省随州市柳林镇官垭学校朱龙渊:去年10月,在订1993年的报刊时,我从众多的新闻写作刊物中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是这个刊名吸引我订的。收到第一期一看,正合我意。如饥似渴地捧读,最爱读“刊林漫步”、“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标题写作”、“语法讲座”、“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丛谈”栏目。以前,我觉得没有好多题材写,读了贵刊觉得周围四面八方都有题材可写;以前,我写的标题总是干巴巴的,读了“新闻标题写作”后,我拟的标题也生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湖北省房县农行白窝营业所邢勇:我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每月都要专程到10公里外的邮局购买《新闻与写作》。刊物上“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作品评析”、“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等栏目,是我最爱看的。每次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她,就像捧着久别女友的信笺,如醉如痴地读,在与之“甜蜜温謦”的会晤中,我收获很大,仿佛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课。我在这位良师益友的帮助指点下,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用稿数越来越多,今年截止10月初,我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杂志是我案头必备的刊物之一,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业余新闻写作之路。 我读《新闻记者》杂志有三种读法:一是粗读,就是将所有文章先过目一番;二是细读,主要是读我特别喜爱的采访体会、新闻作品评析和新闻写作知识 等文章,这些文章对我来说针对性强,帮助更大、更实惠;三是集读,就是将我阅读过的《新闻记者》杂志 中有收藏价值、使用价值和指导价值的文章和资料 复印下来,自编成《新闻写作实用指南》剪贴本,以备 查考。有时一些基层单位要我去谈谈业余新闻写作 体会,剪贴本又成为我讲课的“好帮手”。 记得去年我家…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写作》2005,(1):48-48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非常喜欢《新闻与写作》,已连续订阅了八年,从中受益匪浅。但是,看完每期《新闻与写作》后,总会留下小小的遗憾。《新闻与写作》的佳作赏析、业务交流、来稿评析等栏目,根据栏目的性质,经常需要附上所要赏析、交流、评析的“原文”或“例文”,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也便于读者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15.
贵在坚持     
我是个残疾人,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通讯员。以前,我只是爱读书,喜看报,好写写画画。自1990年起,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和《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写作的辅导刊物,受益匪浅。从此,我真正成为一名新闻爱好者。 我受《新闻爱好者》的启迪很深,对那些名作家、名记者的“新闻生活”很羡慕,决心扎根“通讯员园地”,深入“文字病院”,进行新闻写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看到《新闻与写作》,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之后,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我当时学习科目较多,任务繁重,但我却怎么也放不下《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不仅指导我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学术动态,还帮助我拿起笔也学着写些短小的消息。当时我是安康市二中办的《一川》文学刊物的主编,很需要提高自己本身的写作、鉴赏与编辑能力,我自然将《新闻与写作》当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新闻与写作》刊物的内容很广泛,不仅有当今名家的杰作,也有时下新闻佼佼者的力作;尤其是栏目设置丰富、合理。像每期的封面,几乎登的都是上乘…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山东苍山县三合乡中心学校陶钧:《新闻与写作》是一份严肃的刊物,它的格调很高,给生活以启迪,给人生以指导。我开始写稿屡投屡败,一篇篇如泥牛入海。我苦闷异常,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我得到了一本《新闻与写作》。仔细阅读起来。《新闻与写作》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写作之路,在这位导师的指引下,我的稿子便一篇篇发表了,今天我又在省级刊物上发了一篇,这不禁想起我的这位良师益友,我应该与他同享成功的喜悦。以后不管我经济多么拮据,我都会与你同行。你永远是我前进的拐杖。特别感谢彭朝丞同志,他撰写的“新闻标题写作”栏目让我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写作》是受读者喜爱的刊物。 在有的新闻刊物热衷于以纪实作品、秘闻轶事之类的作品吸引读者的时候,《新闻与写作》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突出自己的特性,这是很可贵的,也是它的特色。不同的刊物联系不同的读者群。《新闻与写作》联系的是有志于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杂志中,我特别喜欢《新闻爱好者》。她栏目多,形式新,信息量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我视之为“珍宝”。每当这本杂志一到,我就爱不释手,不管工作多忙,每个栏目都要认真地看,与刊物结为亲密朋友。我在1986年初走上领导岗位后,在实践中体会到,写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不管是作报告、讨论、研究、总结、汇报工作等等,其效果如何,除了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外,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笔上功夫”.以前,我曾一度苦于笔头拙劣,工作有力不从心之感。自从认识《新闻爱好者》后,她的名字就刻在了我的心上。她帮助我获得了写作功能,进一步做好了领导工作。我也成了新闻写作爱好者。有时,我和通讯员们一起讨论分析“读者评刊”、“新闻写作入门”、“通讯员园  相似文献   

20.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读者之一,也是甘愿为它添砖加瓦的作者之一。我曾经多次向学生推荐《新闻爱好者》,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一、栏目丰富多采。它既有“每月一评”等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栏目,又有“和通讯员谈心”、“采写体会”等业务性、技术性的栏目;既有“业务漫笔”、“通讯工作经验”等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性的拦目,又有“飞花拾零”、“文学知识”、“修辞趣话”等触类旁通具确欣赏性的栏目。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二、内容有针对性,能解决新闻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它真像许地山写的《落花生》中的“落花生”那样,不靠“鲜红嫩绿的颜色”,不是“好看而无用”,而是朴实而“有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由于在新闻写作方面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