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纳”(inclusion)是1994年西班牙世界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安置的“新”策略。“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指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之中.让他们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目前在国际上正在普及有关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同时也加强了特殊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也意味着实施全纳教育正成为各国教育工作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全纳”(inclusion)是1994年西班牙世界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安置的“新”策略。“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指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之中,让他们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目前在国际上正在普及有关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同时也加强了特殊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也意味着实施全纳教育正成为各国教育工作的关注点。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颁布了《残疾儿童早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全纳教育”以来,英国教育界对于全纳教育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持“全纳”观点的学者认为,特殊教育不应该只在特殊学校实施,这违反了人权;而持“特殊”观点的学者认为,全纳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家长的真正选择.英国教育界虽然对于“全纳”还是“特殊”的形式存在争议,但是他们对于全纳教育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成功过渡到成年作准备.  相似文献   

4.
毋胭脂 《成才之路》2009,(27):24-25
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通过“萨拉曼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首次提出“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以尊重人的基本人权为前提。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帮助相应的学习主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促进每位受教育的个体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全纳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全纳教育的提出。“全纳教育”一词已成为近期国际最流行的教育词汇。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作为一种思潮,在国际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全纳教育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潮流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并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全纳教育。实际上,在这之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了具有全纳教育意义的教…  相似文献   

6.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国际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至世纪之交,国际教育界已形成了探究全纳教育的热潮。“全纳教育”一词亦成为最流行的教育词汇。进入21世纪后,国际教育界也将全纳教育的课题带入了21世纪。  相似文献   

7.
全纳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宣传和直接推动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行动纲领》,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强调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  相似文献   

8.
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次主题为“人学与质量”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的概念,提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的需要,这次大会为特殊需要教育乃至整体教育的改革确立了方向,由此拉开了“全纳教育”的序幕。“全纳教育”所倡导的几个基本理念是: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不应该由于身体、智力、社交、情绪、语言或其他状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1994年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全纳教育”理念,即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学校要接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儿童权利委员会于2006年提出,“融合教育”是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实行包容性教育制度和终身学习,充分发展残疾人的个性、才华和创造力以及智能和体能,使残疾人切实参与一个自由的社会。为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开辟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之路,“随班就读”成为全纳教育在中国的原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纳教育”。而学前阶段也是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学前期的融合教育,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纳教育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为本。以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所以,全纳教育中儿童的发展成为特殊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以邳州市“希望之家”小儿麻痹症康复项目为对象,通过对集中式的与全纳性的两种教育模式下肢残儿童调查评估。分析两种模式对肢残学生在个性及心理成长等方面的不同影响,看看哪种模式更能促进肢残儿童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全纳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不仅理论体系逐渐形成,而且实践模式逐渐扩大。这是人们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影响下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必然结果。“学前全纳教育”是一种让残疾儿童在限制最小的环境(Least Restricted Environment)里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的教育模式。而限制最小的环境通常是指分布在城市或农村的区别于特殊学校和幼儿园特殊班级的普通班级,  相似文献   

12.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教育评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全纳教育的理念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的理念于1994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公正地对待所有群体并且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全纳教育的概念最初成型于特殊教育领域,但其关注点不仅仅是残疾儿童,还包括:贫困地区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女童以及其他没有获得均等教育机会的儿童。我国学者通过对全纳教育的研究,将其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  相似文献   

13.
应敏 《今日教育》2006,(4):9-10
1994年在萨拉曼卡举行的特殊教育需要世界会议中提出了全纳教育,倡导“每个儿童都是特殊的,每个儿童都需要特殊教育。”所谓“全纳教育”就是教育要促进所有儿童的参与,不排斥任何人,其中包括特殊需要儿童,“全纳教育”关注的是所有儿童。  相似文献   

14.
唐如前  黄春春 《文教资料》2010,(13):116-118
全纳教育是一种强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新兴的教育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在全纳教育视域下,教师应具备全纳的教育观念、全纳的教育理论和全纳的智能等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性别角色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纳教育着眼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反对歧视与排斥,其理念已渗入到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本文试图依据全纳教育思想,分析探究两种性别角色理论和性别教育模式的利弊不足,进而提出全纳教育背景下儿童性别角色教育应坚持性别平等观念,避免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进行双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一、全纳教育的理念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理念于1994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公正地对待所有群体并且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全纳教育的概念最初成型于特殊教育领域,但其关注点不仅仅是残疾儿童,还包括:贫困地区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女童以及其他没有获得均等教育机会的儿童。  相似文献   

17.
全纳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要民主、平等,教育要容纳一切学生,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少数民族女童,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有很多来自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原因。她们有许多特殊的需要,而这正是我国教育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本文将试图分析少数民族女童的特殊需要,并在全纳教育的视角下探究如何从家庭、学校等方面更好的帮助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4年6月7日至10日,联合国教科组织在西班牙王国萨拉曼卡市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思想,所谓“全纳教育”,是 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党校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全纳教育视野下的课程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纳教育蕴涵着平等、民主与合作的思想。从全纳教育的视角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存在着“一体化”、“限制”和“排斥”等现象。全纳课程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最终归宿,学校需要从观念、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创设条件,为其提供内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全纳教育的核心是平等、差异与多样性,其中,差异是宽容的必要情境条件,而承认差异与多样性的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前提。因此,宽容是全纳教育生成的理论源泉,而全纳就是教育领域的宽容体现。基于西方人权基础上的与宽容有着共性情境条件的全纳教育在本土化进程中,应以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起点,逐步构筑全纳教育所需要的宽容的社会生态环境,并通过宽容策略使之从理念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