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单纯的档案信息已满足不了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在人们对现行文件的利用需求量日趋增大的形势下,现行文件公开服务势在必行。 一、开展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服务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实行政府政务公开。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服务,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了解各项方针政策的渠道,又便于人民群众监督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是否按政策办事,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塑造一个开放、透明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档案》2004,(8):6-6
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王刚同志在批示中对于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评价,希望档案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适应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高顺艳 《浙江档案》2006,(11):46-47
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查阅中心”)是目前我围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场所,又称“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现行文件服务利用中心”等。它是档案馆在收集、集中政府部门现行文件的基础上,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本任务,方便计会各界.特别是普通公民查阅、了解政府现行政策信息的内部机构。  相似文献   

4.
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向社会集中、公开提供现行文件服务,是前几年档案部门对服务机制的创新。这一新生事物在满足社会各界利用现行文件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了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一些地方,这一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档案工作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看了这份报告,令人高兴。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开展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大  相似文献   

6.
现行文件开放,有的称为政务文件公开、"红头文件"公开,实际上都是指可以公开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众提供利用.据<中国档案>2004年第2期管思的文章载,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共有480家档案馆开展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仅机构名称就有79种之多.新华社在2004年6月22日发表了<"红头文件"直面百姓,档案馆架政策桥梁>的文章,报道了全国已有1000多家档案馆建立了各类文件利用中心.另据报道,今年年底之前全国绝大多数档案馆要普遍建立现行文件利用中心.鉴于此,笔者认为对现行文件开放模式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情况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他批示:“看了这份报告,令人高兴。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大人  相似文献   

8.
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增强档案工作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四川档案》2004,(1):23-23
文章认为档案工作提升服务功能和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开展现行文件阅览工作,本文从开展现行文件阅览的意义及抓好四项建设,确保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功能的发挥等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徐琳 《档案与建设》2006,(11):15-16
开展现行文件服务,向社会提供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的现行文件,是档案工作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也是政务公开的具体体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各地现行文件中心的功能已经显现,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并制约着现行文件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上海档案》2006,(9):32-32
分析了现行文件公开实施主体的三种类型——档案馆、中间性档案保管机构和行政服务中心各自的优缺点。1、档案馆的优点表现在在征得政府机关的同意后,可广泛收集各类现行公开文件,向公众提供利用服务,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在未得到文件形成机关授权的前提下,档案馆没有划分和决定何种文件开放的权力.也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档案馆工作人员对公开文件涉及的内容生疏,很难确切答复利用者专业性的咨询。文件的不齐全和相对零散影响了利用者信息的查全率。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一切为了群众的需要2001年10月,山东省第一个已公开现行文件阅览室在济南市档案馆建成后,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全省陆续开展起来。针对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省档案局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档案馆独立门户、单独设立的,要求他们开辟专门场所,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二是档案馆设在市、县委大院里边的,则要求他们开便门或改造面向街道的平房、营业房,打造起档案馆面向公众服务的平台;三是申请党委、政府同意,将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设…  相似文献   

12.
2004年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在档案部门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情况的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歧  相似文献   

13.
开展现行公开文件利用服务是档案部门创新服务机制的重要举措。今年,贵阳市已经确定在全市逐步开放现行公开文件的目标。因此,如何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外地经验,适时加快现行公开文件利用服务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收集是做好现行公开文件利用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这项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开展的难点。那么,如何做好现行文件的收集工作呢?笔者对此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是政务信息公开的必然,也是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政府目前也在着力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因此,近来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建立问题成了档案界的热门话题,深圳、济南、青岛、北京、江苏常熟等地的档案馆则已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并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建立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在我国档案界是一个创举,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建立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贡献较大,但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只有对它的这种两面性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后,才能进一步建立更为完善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更好地指导我国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浙江档案》2004,(5):43-43
吴品才在《北京档案》2004年第4期刊登此文。作者认为,我国建立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在我国档案界是一个创举,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建立现行文件利用中心贡献较大,但也存在致命的缺陷。我国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贡献主要有:1、为现行文件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了良好基地、创造了便利条件;2、为落实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3、为现行文件第二价值的充分展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4、为现行文件横向运动的生动反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5、破除了现行文件只能存放在形成者或形成单位的做法;6、完善了我国档案开放政策和档…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前不久批示: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开展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开设的新的窗口,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具有积极意义.希望档案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适应群众实际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科学内涵的揭示 ,指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导档案馆参与现行文件公开与利用活动的理论依据 ;档案馆参与现行文件公开与利用活动并没有构成对原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现行文件中心,其全称应该是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或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中心。顾名思义,该中心是为公民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或查阅的场所。深圳市档案馆于2000年4月试办了全国首家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实际上兼有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职能,开创了我国已公开现行文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先河。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都已开展了此项业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公开服务至今,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在理论上缺乏足够的依据,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法律、管理体制等问题的困扰。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运转陷入瓶颈,工作开展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档案馆作为现行文件服务主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档案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对文档管理模式的建立、文档—体化管理理念的提出都有着重要的贡献。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普及,现行文件公开在全国各地档案馆被提上日程,然而指导文档管理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此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矛盾摆在了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