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属性。专业的基本特点:是人类必需的一种主要服务:这种服务是因人而异的。因此需要专业人员按照服务对象的个别特点提供最有效的服务;也因此要求专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专业判断;也因此必须让专业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运用专业自主,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专业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斌 《教育探索》2009,(6):70-71
高职院校专业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根据专业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特点,应从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创新服务个性化、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和创新馆员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来构建专业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师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属性.专业的基本特点:是人类必需的一种主要服务;这种服务是因人而异的.因此需要专业人员按照服务对象的个别特点提供最有效的服务;也因此要求专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专业判断;也因此必须让专业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运用专业自主,行使专业权利;随之而来的是专业资格、专业纪律、专业进修、专业组织,等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培训》2015,(3):2
打造一流的教学资源服务商提供各专业资源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广东三向集团有限公司近几年来与国内部分品牌职业院校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了各专业、各职业、各课程的教学资源服务包。资源包集其八大功能,全面系统地为各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提供一站式的资源建设服务。欢迎垂询!部分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包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包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包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包……部分课程:电力拖动教学资源服务包机床电路教学资源服务包罐装生产线教学资源服务包  相似文献   

5.
汪万福 《考试周刊》2013,(73):159-160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专业的社会交流与服务活动则是互动的基础。民政管理专业要以专业教师为主体成立专业团队,以行业专家为依托成立社会团体,以专业学生为辅助成立志愿组织,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政策咨询与建议服务、科研开发与应用服务、教育拓展服务和专业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外语专业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有利于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以及志愿服务的内涵水平.针对外语专业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志愿服务定位不清、融合专业特色不够、服务内容过于狭隘、服务形式偏于单一、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外语专业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的优化路径,即突出协同配合,做好顶层设计;围绕专业特点,明晰服务定位;突出语言优势,实现深度融合;创新服务形式,提升品牌内涵;加强总结宣传,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其中,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专业群面向广西及泛珠三角地区,服务于汽车后市场行业企业,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通过专业和综合职业学习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汽车后市场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适应从事汽车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存在的服务内涵分歧问题,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争论,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应该是提供专业服务还是将专业服务非专业化?是采取医疗取向还是采取社会取向?面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专业资源极度短缺的困境和新校区建设带来的复杂发展情境,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应该放弃单纯以专业为本、以疾病或同题治疗为焦点的医疗服务模式.采取以社区为本、强调正面能力发展的心理健康促进和以专业服务为本、以疾病为焦点的心理疾病预防并重的、新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赵丽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3):110-112
高校图书馆面向专业的知识服务对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向专业的知识服务是在专业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服务人员的智慧运用,高校图书馆要以知识服务理念为先导,建设专业知识资源保障体系,培养高素质馆员,构建面向专业的知识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汽车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革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支撑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学生职业发展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适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突出问题。实践表明,该模式能促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吻合,对提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产教融合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是国家推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为例,从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出发,展望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服务学生、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等功能,充分肯定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述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分析了外刊资源服务我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了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文献信息服务内容的"全、新、快"是外刊信息资源服务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提出了外刊资源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服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莫国涛 《教师》2010,(32):86-86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服务社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如何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深化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原动力。本文围绕服务理念、专业发展方向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自身资源潜势,在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过程中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服务社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如何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深化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原动力.本文围绕服务理念、专业发展方向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自身资源潜势,在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过程中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乔丽娟 《文教资料》2014,(27):124-125
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学生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专业服务理念下的学生工作管理进行了研究,从专业服务理念产生背景、传统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专业服务理念下的学生工作管理及在学生工作管理中融入专业服务理念的优势方面进行了阐述,使专业教育渗透在学生工作,让辅导员更好地成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飞速发展,加速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结合高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实际,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加速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当代职校生》2010,(12):F0004-F0004
学校系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校,全国职教先进单位、首批全国中职校德育先进集体、四川省首批省级校风示范学校,是四川省和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性窗口学校之一,现开办了航空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通信运营服务、电子技术应用、金融事务、市场营销、工艺美术等专业,其中,航空服务和通信运营服务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金融事务和工艺美术专业为市级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教育技术学专业服务基础教育”必须具备的意识与能力,并给以管理定位;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所涉及的因素、内涵,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责任、工作思路,服务基础教育的意义、价值,进行理论梳理、概括,对一所地方高校通过服务基础教育以及与教学和科研的互动,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案例研究.“意识与能力”包括责任意识、价值意识以及在服务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有管理、理论研究、作品教学、技术使用以及社会合作等途径.教育技术学专业服务基础教育需要考虑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服务过程中的文化机制,通过服务工程,提升专业实力,形成办学特色,走出一条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考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并利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频率和均值分析,深入探讨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学生专业认同的建议,以供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盐城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存在着专业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完全匹配、专业领域内二三产业领域尚存开发空间、招生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匹配存在偏差等问题。要实现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良性互动,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盐城市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要重点关注拓展专业服务领域、明确专业服务面向、打造特色专业群、加强校企合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学校本位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