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 《上海教育》2001,(15):39-40
“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children)最初由美国学者李普曼(Lipman,M.)和他的同事设计制定。1969年,李普曼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儿童哲理小说《哈里的发现》。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哲理小说标示儿童哲学的诞生。目前儿童哲学已经发展到包括幼  相似文献   

2.
一、儿童的哲学大多数人都会在无意识之中把“哲学”看作是成人的专利,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直到1969年,美国的李普曼教授出版了《哈里斯脱特迈尔的发现》一书(HarryStottlemeier'sDiscovery,中文版题为《聪聪的发现》),旗帜鲜明地提出“儿童哲学”的思想,人们才开始再次思考哲学,挑战传统上对哲学的认识,使哲学得以“委屈下嫁”。其实在李普曼教授倡导之前,已经有过对儿童哲学的真知灼见:皮亚杰主张儿童具有“含蓄的哲学”,雅斯贝尔斯认为“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听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1]马修斯对《哲…  相似文献   

3.
"儿童哲学"(PhilosophyforChildren)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新泽西蒙特克利尔州立大学教授马修·李普曼博士(MathewLipman)所创建,1969年《HarryStottlemeire'sDiscovery》(中文版题名《聪聪的发现》)的发表宣告了儿童哲学的诞生。随后,李普曼白手起家地成立了儿童哲学研究所,希望通过大规模地培训中小学教师,向儿童普及哲学,这一大胆设想受到了许多人的怀疑。19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李普曼儿童哲学系列教材的出版以及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小学的成功开设,一场儿童哲学运动在美国悄然兴起。1980年代以后,儿童哲学在国际上的影响迅速扩大,迄今为止,儿童哲学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普及,李普曼的观点和方法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最初由美国学者李普曼(Lipgnan,M.)和他的同事设计制定。1969年,李普曼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儿童哲理小说《哈里的发现》。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哲理小说标志儿童哲学的诞生。目前儿童哲学已经发展到为包括幼儿园直到大学的学生在内的不同群体提供哲学探究课程,而且正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如我国上海市实验学校,昆明市铁路南站小学的尝试。1999年,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帮助下,上海市六一小学也开始正式确立并启动“儿童哲学”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古往今来的许多中外教育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启迪学生的思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指的就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苏格拉底的座右铭则是"没有思想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可见能系统地对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思维的训练,早期在儿童心中播种哲学的种子就能更好地训练人的思辨能力。美国哲学教授李普曼是儿童哲学的创始人。1969年《聪聪的发现》宣告儿童哲学的诞生。七十年代得以发展,其观点、方法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儿童哲学是为孩子们写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儿童哲学教育是一个新兴的而又亟待发展的学术视域。李普曼在杜威之后针对美国当时的教育问题提出儿童哲学教育,目的是让儿童能够"做"哲学,从而提升其思想能力,通过儿童的哲学对话和参与探究群体重构哲学教育,进而为教育的重建找到坚实的基础。其儿童哲学教育思考是针对哲学和教育根本问题的奠基性反思。  相似文献   

7.
儿童哲学作为一门显露头角的新学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哲学入手,分析儿童观,肯定儿童哲学的存在,通过对儿童哲学教育的浅析及简要介绍李普曼的故事讨论法、群体探究法,对儿童观、儿童哲学及儿童哲学教育提出了一点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意义上儿童哲学团体探究有几大主要模式,分别是李普曼模式、奥斯卡模式、乔治模式、夏威夷模式等。其中,在国内教育体系中实践相对较多的是李普曼模式和夏威夷模式。随着儿童哲学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普及,从理论和实践二个层面对儿童哲学模式进行解读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夏威夷儿童哲学模式的核心理念精神,从课程内容、教学策略以及实施经验与展望三个角度,阐述其在幼儿园实践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12,(Z2):54-55
创建于1961年的上海市六一小学是杨浦区一所特色鲜明的优质中心校。十余年前,学校面临着教师观念陈旧、课堂教学沉闷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变教师观念、打破"沉闷"成了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课题。1999年,我们接触到了儿童哲学这个课题。儿童哲学的创建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他发现儿童推理技巧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儿童哲学就是一种运用于教育,以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熟练的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学生为目的的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六一小学的"儿童哲学"课程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门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儿童思考、启迪儿童智慧的核心课程。经过12年的研究积淀,"儿童哲学"  相似文献   

10.
夏威夷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 Hawaii),简称为p4cHI,由托马斯杰克逊博士于1984年发起。经过34年的发展,其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日趋成熟。杰克逊p4cHI区别于李普曼P4C的两大主要特色是:小p哲学与智力情感安全地的概念。本文总结了夏威夷儿童哲学的显著特性:温和的苏格拉底式探究、使用团体球、不急于到达任何地方以及香草冰激凌式探究规则。夏威夷儿童哲学的实践步骤主要包括:建立探究团体,用香草冰激凌方式选择问题,使用优秀思想家的工具探究问题,评估团体探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金玲 《教育导刊》2009,(10):1-1
儿童哲学创始人李普曼认为,儿童哲学就是要帮助儿童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儿童哲学以尊重儿童为出发点、以发展儿童智慧为目的、以提升儿童生命为归宿的理念。这对正确认识当前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开展儿童哲学教育,应在扬弃李普曼儿童哲学的基础上进行。在教育定位上,以启发儿童的生活智慧为目的;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引入其中;在教育方法上,主要运用讨论、问答、情境教学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儿童哲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分别以美国教育家李普曼和哲学家马修斯为代表.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儿童哲学"的概念,并随后在各自的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但他们的研究志趣各有不同,对"儿童哲学"的意义持有不同的理解,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李普曼和马修斯皆是儿童哲学的主要开创者及先锋人物,他们二人对儿童哲学的基本认识总体上是一致的,虽然各有侧重,但其区别并不能上升至取向或流派的程度.儿童哲学可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未来中国学者需加强对中义和广义之儿童哲学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开辟出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何珊 《学周刊C版》2019,(16):115-116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为生命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何在小学阶段更加切实有效地推进生命教育引起学界的关注,李普曼儿童哲学,则在具体实际中为小学推进生命教育探寻出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修李普曼创建的儿童哲学课程(philosophy for children即P4C)以"帮助构建更好人生"和"不以知识为最终目的"的指导思想,通过哲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形成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培养儿童哲学思维的任务。独树一帜的课程模式给教师带来了新的角色形象,教师成为这场哲学教育实践中的共同探究者、促进沟通讨论者以及自我进步者。随着新的形象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儿童哲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持之以恒的教学实践练习。  相似文献   

17.
李普曼所奠基的儿童哲学是为了弥合时代中教育与哲学的分离而提出的教育变革,是对杜威所提出的“哲学—教育”一体化问题的推进。二人虽在儿童哲学教育的实践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但他们都赞同“回到柏拉图”。儿童哲学即是回归“哲学—教育”一体的教化本原的努力。深度反思儿童哲学必须回到柏拉图所奠基的西方哲学的源头处,重新思考“哲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儿童哲学的发展不仅是要处理好儿童哲学与蒙学的关系,而且这一问题本身涉及古今中西视域中对未来“哲学—教育”的整体性构型。  相似文献   

18.
在本土应用过程中,李普曼P4C基于实用主义倾向的价值理念逐渐割裂了儿童与哲学间的天然联系,而课程开展的难易度也使儿童哲学探究的可行性日趋复杂。以初代P4C为依托,源自夏威夷的小p哲学在秉持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的价值理念上,以灵活创生、民主平等的包容模式给予哲学活动无尽的开放性与可能性。P4C课程的根基在于对话,对话的实然表现更应立足倾听“儿童声音”的立场,对话还应在智性解放中重构哲学教育。未来的P4C课程,可将大P哲学与小p哲学巧妙“中和”;鼓励儿童在自然与社会图景中启迪心灵;以“儿童友好”为教育旨归,政府、幼儿园和高校应在哲学教育中系统筹谋、联动促进。  相似文献   

19.
王小伟 《中国教师》2014,(13):39-41
<正>科林·麦克劳德(Colin Murray Macleod),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加拿大哲学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副主编。1985年戴尔豪西大学学士毕业,198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毕业,199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学和法律哲学。代表作品有《自由主义、正义和市场:对自由主义平等的批判》,主编过《儿童的政治和道德地位》等著作,发表过大量有关政治哲学,特别是儿童政治哲学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绘本是符合幼儿特点且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文本,在学前教育领域有广泛应用.在儿童哲学的发展史中,尽管李普曼本人反对在哲学小说中加入插图,但在其后各国的实践中,教育者们都主张在课堂上使用绘本.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学者也加入到提倡者的行列,不仅在幼儿教学中实际尝试,且自主开发出一些绘本,这些都能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哲学模式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