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玉挨打》一写到宝钗去看望挨打后的宝玉的情景,教参认为“宝钗的关切多半是表面章”,是虚伪的。我以为这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2.
《宝玉挨打》一文写到宝钗去看望挨打后的宝玉的情景,教参认为“宝钗的关切多半是表面文章”,是虚伪的。我以为这大可商榷。教参提供的“罪证”有二:一是宝钗托着药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二是“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笔者以为这两条均不能定宝钗的“罪”。首先,我认为宝钗的送药是真诚的关切。理由之一,作者从全知叙事的角度描写了宝钗的心理:“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这不是关切是什么?理由之二,我们再看…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宝钗做生日,有钗、黛、湘、宝玉四个人发生矛盾冲突,终于又重归于好这一段。《宝玉悟“禅机”》这段文字,其实是这件事收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第二十回,写李嬷嬷在宝玉房中撒泼:骂了袭人;宝玉去劝,又和宝玉吵起来;宝钗、黛玉等好言相劝也没用,因为这老太太仗着奶过宝玉,又倚老卖老,谁也不能奈何她。正闹得不可开交,来了凤姐。她只几句话——软中带硬,恩威并济,便说得“李嬷嬷脚不沾地,跟了凤姐儿走了”。在《红楼梦》故事中,这不过是芥子般的  相似文献   

5.
最常用的汉字是什么?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秦牧曾说:“实际上,我们经常用得上,富有生命力的汉字不过是四五千个罢了。”(见《语林采英》第2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于1988年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那么,最常用的究竟是哪些字?有人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进行统计后发现,书中出现最多的不是宝玉、宝钗的“宝”,亦非宝玉、黛玉的“玉”而是“了”字,共出现20545次,其次超1万字的还有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人名,往往大有深意存焉。比如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是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曹雪芹的起名,可谓煞费苦心。钗、黛都和妇女妆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字相连,  相似文献   

8.
邹林 《学语文》2004,(11):28-2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在《宝玉挨打》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忧”,更是堪称一绝。宝玉挨打之后。第一个去探伤的是薛宝钗。她手里托着药丸。进门就对宝玉的丫鬟交代了药丸的用法。单从这点看,宝钗的细心周到、体贴入微便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注重激疑促思,有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激疑促思的尝试。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教学一项语文知识、技能或一篇课文之始,是激疑促思的良机。我采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展露一下学习、训练内容的“朦胧身影”、“尖尖荷角”,让学生顿生疑问,并对即将进行的学习心驰神往。在教学《宝玉挨打》之始,我先吟诵“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回中黛玉的柳絮词《唐多令》和宝钗的柳絮词《临江仙》,让学生试析,指出文如其人,言与行也会如其人的道理,说明《宝玉挨打》是学习个性化语言的典型范例,并描绘了宝钗来…  相似文献   

10.
邹林 《学语文文丛》2004,(11):28-2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在《宝玉挨打》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忧”,更是堪称一绝。宝玉挨打之后,第一个去探伤的是薛宝钗。她手里托着药丸,进门就对宝玉的丫鬟交代了药丸的用法,单从这点看,宝钗的细心周到、体贴人微便可窥见一斑。她心直口快,对宝玉十  相似文献   

11.
只为你心动     
《音乐世界》2012,(20):14-14
好姐妹变情敌 《红楼梦》中分别饰演宝钗和麝月,在宝玉出家以后两人相依为命,此次在《璀璨人生》中却要饰演一对关系复杂的姐妹情敌,颇具挑战。而她们的演技也得到了何润东的高度评价,“她们两个都是很好的演员,和她们对戏很顺利。”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多部古本《石头记》以及“脂批“,认为“终身误“与“枉凝眉“两首曲都是通过宝玉的口吻讲述了“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终身误“的主人公是宝钗和黛玉,而对宝钗有所侧重,它是形在宝钗,神在黛玉;而“枉凝眉“的主人公也是黛玉和宝钗,而对黛玉有所侧重,其中又时刻闪现着宝钗的身影。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也是曹雪芹表达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不是系统、全面研究代词修辞作用的文章,只是想把平时阅读中记下来的零碎材料写在下面,略加分析,目的在于引起对“代词的修辞作用”的重视。《红楼梦》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先后去看他,在安慰、规劝宝玉时,她们各自从自己的身份、地位、同宝玉的亲疏关系出发,选用了不同的代词,细细体会,很有启发。(原文较长,只摘其要)  相似文献   

14.
文学社,可谓今日校园一大景观,对爱好文学的青少年颇有吸引力。然而,不少文学社却流于形式,缺乏活力。相比之下,《红楼梦》大观园里的“文学社”——海棠社则办得兴味盎然。社员立雅号,别有风雅味小说第37回说,探春偶起结社之意,竟得到宝玉和众姐妹积极响应,便在秋爽斋商议诗社事宜。林黛玉独出心裁,建议每人起个文雅的称呼,说:“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率先自号为“稻香老农”,其他人受此启发,互相以所居之斋名起别号,探春是“秋爽居士”,宝钗是“蘅芜君”,称黛玉为“潇湘妃子”,宝玉被叫…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贾宝玉奉做了皇妃的姐姐贾元春之命,正作《怡红院》一诗,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薛宝钗让宝玉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腊”字。宝玉道:“‘绿腊’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地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腊干’,你都忘了不成!”薛宝钗把晚唐不很著名的诗人钱珝《未展芭蕉》中的诗句,比做刚入学孩子所  相似文献   

16.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伏脉千里的性格暗示,后四十回形象塑造的最终完成,以及宝玉宝钗唇枪舌剑的思想交锋三个方面论述了贾宝玉的最终归宿是“出家当了和尚”,而不是所谓的早期民主主义者的“出走”。  相似文献   

17.
就《红楼梦》中“宝玉”名字的意蕴,作不同意前人作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宝”字含有“功用价值高”的含义,此字揭示了宝玉对于贾家的重要意义,也指出了宝玉被利用、被牺牲的悲剧命运,而“玉”字则评价了宝玉的人品,“玉”在中国传统化中,多用来比喻君子的道德。“玉”永远无法成为世俗人眼中的“宝贝”,这就预示了宝玉最后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8.
从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分别去探望宝玉时的几个细节,透视出宝钗的张扬、办事周全,黛玉的低调、一味心痛,也透视出宝钗与宝玉不在同一立场上,黛玉与宝玉思想相通,因此宝玉对这两个都想成为宝二奶奶的人感情是不同的:对宝钗,更多的是敬重,对黛玉,却是浓烈的爱情。  相似文献   

19.
自《红楼梦》面世以来,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落后时代的叛逆者的形象基本已定型。在这里,我要谈的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探春的性格和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t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玟两个字.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