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社会经济部门以及与经济部门有关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按比例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无论什么社会制度都不能例外。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规律,这也早已定论。但这条规律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实现条件和实现程度如何,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众所周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是经济学界当前的热门话题,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共同基础,正是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一般规律。因此,对这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客观上都要求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于不同的生产部门和企业。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分配社会总劳动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生产,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那么,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经济调节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指出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共有规律,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的实现形式不同;他正确地揭示了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一规律通过市场上的竞争机制、价值规律而实现,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它表现为社会总产品价值上和物质上实现的规律;马克思还科学地预见了在未来公有制社会中,人们将通过直接的自觉的控制和预先制定的计划来实现社会总劳动的按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讨论这一问题,不仅有很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优越性,合理地分配社会总劳动,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在物  相似文献   

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机制 在这一章中重点学习和理解的问题是: 1.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是由两方面的条件决定的:一是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就要求把社会劳动按一定比例地分配到社会生产各部门。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人们按照预先决定的比例来分配社会劳动,使各部门之间自觉地保持平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是否存在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的,根本上不存在按比例发展的可能,因此,按比例发展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各个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规律,只是其表现形态在不同社会有所区别而已。我认为后一种意见是正确的,简略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价值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以下行文中简称“计划规律”)的关系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学界长期以来不断进行研究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认识这个问题,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对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价值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论述启迪 过去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理论论述,一般都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学说为根据。马克思在1868年7月11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他在信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合理的东西和自然必需的东西都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而实现。”1987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指出:“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的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根据上述引证我们得出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课题。三十多年来,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着探讨。有人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各自在自己的“独立王国”内发号施令,有人认为它们是在两个不同性质社会里发挥作用的经济规律,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司令官,一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太上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要限制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缩小其作用范围,最终消灭它,还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的东西,把它说成两个规律,纯粹是多此一举。我认为这三种意见都失之偏颇,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宏观上调节社会主义生产是政府和人民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看,社会主义生产的宏观控制是以调节物量为主的。可是,这样做能不能统率商品经济?能不能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呢?对此类问题实在有必要进行总结和探讨。一、关于控制使用价值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古往今来,物质资料生产都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任何社会生产,在客观上都要求按照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这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的一个普遍规律。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中客观上是否存在着一条有计划发展的规律,这在我国经济学界有着长期争论,也是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中所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薛英同志在《国民经济计划要以按比例发展规律为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一文中阐述了否定的意见。我认为该文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基础》一文否定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论据之一是:按比例发展是经济规律,而有计划发展只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不是规律。在近几年的讨论中,有人对这一思想作过更明确的表述:过去对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表述,讲的不过是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实现形式,把计划这个实现的形式和按比例发展规律这个内容合在一起,说成是‘有计划发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明确提出的。它一提出就引起我国经济学界的极大关注,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展开了长期的研讨。在这过程中,虽然我国相当部分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社会科学词典中都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但在“一五”计划期间就有人提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根本不是客观经济规律。前不久,胡培兆同志也撰文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并不存在,它是斯大林的主观规律。之所以这些针锋相对意见交错并存,我们认为它首先导源于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发展商品经济就要遵循价值规律。教育经费的分配和管理工作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才能促进教育事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与研究》63年第2期,“问题讨论”栏刊登了郑玉林同志的“资本主义生产是否存在按此例发展的规律?”一文.郑玉林同志认为: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各个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规律,只是其表现形态在不同社会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但是,在经济发展中,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不是孤立地发生作用的,它和其他客观经济规律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在一个社会中发生作用的各种经济规律,组成为一个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在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体  相似文献   

16.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决定个人消费品在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特有规律,而是各形态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劝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共同选择,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必须按价值买卖。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总体上都是按动力价值买,从个体上都是按劳分配,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由此决定的对剩余产品的占有。  相似文献   

17.
一、调节一般商品生产的两因素 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下,社会生产各部门间客观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这个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力图保证各生产部门平衡发展。马克思指出:“人人都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在商品生产中,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是由什么调节呢?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时指出:“诚然,不同的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一方面因为,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生产一种使用价值,即满足一种特殊的社会需要,而这种需要的范围在量上是不同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把各种不同的需要量连成一个自然的体系。另一方面因为,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这里,马克思指出的不同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的两个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调节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各个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两种内在力量。这两种力量,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有的,而是一般商品生产共有的。社会需要和  相似文献   

18.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决定个人消费品在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特有规律,而是各社会形态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共同选择。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必须按价值买卖。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从总体上都是按劳动力价值买卖,从个体上都是按劳分配。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由此决定的对剩余产品的占有。  相似文献   

19.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一是要深化对价值源泉的认识。这一问题的核心是要从理论上论证人的活劳动是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其他生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本身都不创造价值。二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向“总体工人”和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三是要深化对价值分配的认识 ,正确把握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没有内在的联系 ,价值分配方式是由社会基本产权关系决定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市场原则和社会原则是价值分配应该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节約劳动时间,并在各个生产部门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条“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是极其高级的规律”。我们要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就必须遵循节約劳动时间规律的要求,加强经济核算。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就是通过记帐、算帐,用价值形式对生产资料占用、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果进行登记、计算、对比和分析,促使经济单位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合理节約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讲求经济效果,以期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生产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的产品,取得尽可能多的盈利。它是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厉行节約的有力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实行经济核算,不仅完全必要,而且有着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