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女性心理特点与女教师心理问题 1.女子的个性与行为特点 其一,女性的支配性较男性差。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有更强的支配欲。支配行为具体表现在能够自我决定,有主见,坚决果断,试图左右他人等。在支配行为上的差异也许正好反映了男女在社会中地位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社会,士大夫惧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唐代士大夫惧内之风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统治阶级的女性干政传统对唐代女性的精神鼓舞和心理暗示不客忽视,而良好的教育基础使唐代女性在个人素质方面毫不逊色于男性,开放的社会风气给唐代女性培养自由个性提供了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3.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描写了极端权力衍生下异化的人际关系。从母亲与女儿、老师与学生、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等多重对抗语境,立体地展示作者对男权社会中女性人格和个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高明的《琵琶记》中,有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赵五娘和牛小姐。她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悬殊的社会地位,只是因为同一个男性蔡伯喈才有了交集。才让我们对这二位女性身上的共同之处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的女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最大的收益者是知识女性。她们不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从烦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她们与男性一样具备同等的条件、机遇和挑战。随着知识女性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个性的解放和张扬及同男性竞争的日趋激烈,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也在不断变化,学作品以形象的方式同步反映,关注着不同时代的女性,十九世纪以前的女性形象是男性美的理想的载体和男性个性解决的一部分-爱情自由的必须参与,而简爱则表现了知识女性在精神,情感方面的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新思考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以女性主义的观点看来 ,《静静的顿河》无疑是一部男性中心主义色彩十分浓重的作品 ,书中的女性形象受到了贬抑、歪曲、物化 ,而男性力量得以张扬。虽然作者也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 ,甚至描写了女性对于男性的反抗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但这种描写更多地是出于作者的人道主义和平等思想 ,仍是一种男性主体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将“红颜薄命”融入《长恨歌》,并且突出了这个“薄命”的个性因素以及受工业社会影响的因素。她指出现代社会的“时尚”承载了商业社会男性欲望的想象和消费,而这却逐渐与四十年前相叠合。这种现象揭示了新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一部分女性开始从新获得的社会角色向旧有的女性角色逆向游移。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现代文坛一位命运悲惨但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在表现底层女性生存苦难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萧红用"越轨"的笔致,大胆瓦解了男权社会所公认的理想男性形象,彻底消解了男性权威,真实地还原了男性的本来面目。萧红之所以如此颠覆男权话语中的男性形象,是与她成长历程中父爱的缺失和情路的坎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的长篇少年小说以展现男性少年成长为目的。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女性作为一种性别符码在小说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11.
网络她时代     
这是一个属于"她"的网络时代。《女人不容小觑》一书中指出:女性经济是由女性日益增长的实力与潜力所引起的经济革命。现代女性,早已不满于男性主导的消费市场,她们的消费心理出现了新的变化,网络抹平传统社会身份的特点,让女性的个体化倾向变得强烈。她们渴望个性,追求突破,向往经济和精神的独立。  相似文献   

12.
周喜俊作品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塑造了一大批富有个性、充满女性意识和女性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其作品中的女性大多具有一种进取、好胜的男儿性格,而男性形象的性格要么懦弱、急躁,要么心胸狭窄,呈现出一种"女强男弱"模式的特征。这种模式既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内在的心理动因,也反映了社会外在创作环境、文化环境因素对其创作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喜俊作品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塑造了一大批富有个性、充满女性意识和女性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其作品中的女性大多具有一种进取、好胜的男儿性格,而男性形象的性格要么懦弱、急躁,要么心胸狭窄,呈现出一种"女强男弱"模式的特征。这种模式既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内在的心理动因,也反映了社会外在创作环境、文化环境因素对其创作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喜俊作品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塑造了一大批富有个性、充满女性意识和女性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其作品中的女性大多具有一种进取、好胜的男儿性格,而男性形象的性格要么懦弱、急躁,要么心胸狭窄,呈现出一种“女强男弱”模式的特征。这种模式既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内在的心理动因.也反映了社会外在创作环境、文化环境因素对其创作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毕飞宇的作品中,男性形象每每被女性形象的光芒所掩盖,给人造成一种不在场或者隐秘的假象.而事实上,男性才是毕飞宇作品真正的主角:在男权社会中,正是男性决定了女性的情感起伏和生死命运,正是男性造就了女性畸形的人性和挣扎的人生.毕飞宇笔下的浓墨重彩的女性描写,正是对男权社会最大的映射。毕飞宇的女性叙事文学实质是男权社会的别传。  相似文献   

16.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把女性人物描写成缺乏个性和主见、生活堕落、愚不可及的“他者”,把男性人物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都归咎于女性,渲染女性是祸水的男性偏见,严重扭曲和丑化了女性人物的真实意象。赖特的写作方法沿袭了“妇女是为男人而造”的父权制观点,对女性人物的失真描写显示出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人物时的局限性和败笔。  相似文献   

17.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士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士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单性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双性化教育模式认为男性和女性不是相对的两极,而是可以分割的相对的两个维度;在教育孩子上,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只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双性化教育模式的开展途径:一、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二、改变学校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三、社会大环境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它虽然是一个取经故事,但作者在设定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中,几乎每一难都有女性出现,她们有的是人,如女儿国国王,有的是妖怪,如白骨精等等.这些女性看似男性取经路上的陪衬,但与同时期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更具有独立的人格.<西游记>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吴承恩的伦理道德观与女性观,也是明代社会个性解放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延袭了传统的男性凝视视角,以第三人称有限全知视角和赫索格第一人称视角交替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父权制下男性如何诉说不说话的“他者”。女性作为第二性,是赫索格“自我”外的“他者”。但索尔·贝娄又赋予这些女性新的独立个性,她们颠覆男性的主宰地位,反过来牵制男性,主动化为说话的“她”者。从“他者”到“她”者,不仅反映出美国当时的文化现状,即女性改变被书写的历史,她们给男性主导的父权制社会带来危机,更展现了索尔·贝娄对这一转变的思考和担忧。  相似文献   

20.
《菊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题材的短篇佳作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男权社会里渴望自由、追求自我却无法实现梦想的女性形象。结合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发展的社会背景,分析对伊莉莎的女性主义内涵及其矛盾的个性,以此探讨斯坦贝克女性观的矛盾性。本文指出女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作者对女权运动中争取自由的女性的态度,斯坦贝克的态度也代表了同时代的男性对女性社会角色认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