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介了IBDP课程的由来、结构、水平、目标、评价、理论部分的核心内容、特点,并分析了IB化学课程跟我国教育体系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2.
国际文凭组织是一个国际教育与考试机构。它通过课程设置和科学评价体系践行着全人教育、批判性精神和思维能力、宽容和国际理解及终身学习等新理念,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能力和情怀,使其成为负责任的全球公民。国际文凭组织的项目课程和评价系统的很多理念和做法对我国课程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从IB文凭课程的设计看国际教育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文凭课程(DP)教育理念,以及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价值观念、发展潜能的青年人是国际性公认的高校选拔的人才?IB文凭课程的设计者要确保课程结构与内容能体现IB国际教育的目标,因此其考核内容涵盖语言、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艺术5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学生还要完成三项核心任务。这样的课程全面培养了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IB国际课程通过内容广泛、综合、平衡的课程设置及富有挑战性的学生评估,专注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国际教育,被公认为"成熟的国际化素质教育"、"国际教育的领跑者",这正得益于IB国际课程独特的理念与行动。  相似文献   

6.
7.
8.
I B课程和AP课程是很优秀的国际课程,被全球教育界认可为具有较高学业水准的教育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学生考取国外大学的最理想选择。它们的课程理念先进,强化学生学习领域的拓展,崇尚实践和创新;它们的课程体系完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述评这两种课程,研究学习这两种课程,对于思考完善当今国内的高中课程改革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的国际性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IBO国际文凭组织,以其特色化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完善的考核机制,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国际教育界的领头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学习的楷模。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对先进教育体系的学习,将有利于拓宽教育工作者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改进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翻译同传速录"是一门基于跨学科融合的翻译专业的创新课程,是为培养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而开设的综合性实训课程.该课程集英语"听力+翻译+打字"于一体,简称"听译录",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英汉互译能力和计算机键盘打字能力.本文从"翻译同传速录"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着力探讨和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  相似文献   

11.
国际文凭课程作为一个有使命和理想的国际教育品牌,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成功地应对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三种张力:在课程目的上,国际情怀与国家认同的张力;在课程设计上,学术标准与全人理想的张力;在课程运营上,精英路线与大众路线的张力。从而成长为一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12.
陈珍 《江苏教育》2022,(4):44-49
跨学科教学已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新趋势。在跨学科融合理念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以"自然—人文—未来"为主题,对小学编程课程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进行架构与设计,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14.
跨学科主题学习重在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关联,整合多门学科的观念、方法和思维方式,打破学科壁垒,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真实问题,突出各学科课程协同育人的优势,使课程功能发挥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5.
从学科研究到跨学科研究的转变是当前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但在以系科结构为基础的现代大学里,跨学科研究的开展仍然面临组织、制度与文化多方面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学科组织与跨学科组织、学科制度与跨学科制度、学科文化与跨学科文化的比较,揭示了当前大学里跨学科研究已经逐渐进入制度化阶段,但面临激烈的文化冲突现状。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主题校本课程是以真实问题为载体、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学习内容,主题是多学科内容组织的形式,能够发挥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是学生认识数字化信息社会的一扇门,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能够全面支持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形式和多个环节,促进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跨学科素养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因此,基于信息科技的跨学科主题校本课程设计,本文提出了四条导向性原则——采用真实问题的情境导向、面向成果产出的实践导向、体现文化传承的价值导向、支持自主可控的发展导向,并根据成果形式将课程分为科学探究、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三大类,总结了信息科技在每一类主题活动中的应用体现,归纳了对应课程的基本设计流程,并辅以课程活动案例加以说明,从而为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校本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知识与方法探究一个现实问题或学科问题,进而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课程。它指向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课程形态,包括多学科课程、狭义的跨学科课程和超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设计包括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确定跨学科单元主题;围绕跨学科理解、跨学科能力和品格、关键学科知识和技能确定跨学科单元目标;提出跨学科引导问题;研究跨学科理解表现,设计表现性评价;设计系列跨学科探究任务。实施跨学科课程需要建立综合化学校课程体系,走向跨学科教学,并将跨学科课程的评价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科技发展的高度综合化和现实问题的复杂多样化,对传统分科教育提出了挑战。培养跨学科人才,促进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能力提升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的新教育愿景。然而,跨学科学习在实际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为理清跨学科的概念,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跨学科,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研究综述了跨学科学习的产生背景,实施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跨学科学习实施途径和多重保障,同时,介绍一个跨学科案例并加以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领域跨学科学习的发展起到一定助推作用,为设计和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跨学科学习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生态学视角,运用移植、隐喻和系统分析法,阐释了大学跨学科组织生态系统内涵,分析了系统中各研究单元(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科、团队或个人)间存在共生、共栖、竞争的共同演进生态关系,阐述了由种子、适宜的条件、催化因素和自我发展等配套机制构成的大学跨学科组织系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武佳 《科幻画报》2022,(12):63-64
信息时代下,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强化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为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对跨学科融合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路径做出研究。从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进行尝试,谈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科目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