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平庸之恶是学校生活中的现实存在,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制度对教师平庸的制造和向功利的倾斜,这种倾斜无疑源自于学校制度在功利与道德的张力中的迷失.而为超越教师平庸之恶,则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使之重拾道德本意.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小学教师道德困境在理论层面界定不清,这影响了现实生活中教师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采用类型分析的方式,依据教师道德困境的起因源头与超越过程等维度,指出教师道德困境存在着“不道德”“非道德”“冷道德”“高道德”等四种类型,进一步分析这些道德困境可以相应地归因于成人主义的横溢、工具理性的扩张、社会冷漠的裹挟、文化传统的钳制等.廓清思想认识、实现制度保障、把握超越次序是超越教师道德困境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教师平庸之恶是学校生活中的现实存在,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制度对教师平庸的制造和向功利的倾斜,这种倾斜无疑源自于学校制度在功利与道德的张力中的迷失。而为超越教师平庸之恶,则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使之重拾道德本意。  相似文献   

4.
“教师期望效应”运用得当,将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劲头,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并在学生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给予其适当的支援;运用不当,将会产生诸多负效应,表现为教师期望的非均衡性、非科学性以及与学生自我期望的相悖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地运用“教师期望效应”、整合教师期望与学生自我期望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道德只有在涉及学生的道德生长时,才与教师职业道德有较大关联,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判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为标准,而不是以笼统的、大而化之的教师道德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要想成为卓越教师,没有写作的援助和支撑,是断然不行的。写作是教师思想整理、逻辑序化、理性提升的过程。不写作之所以制造平庸在于:不写作的人,没有内化的需求和意向,学习动力不足;不写作的人,缺乏思想机能的锻炼,意化能力衰颓;不写作的人,缺乏文字表达的磨砺,语言表达低下;不写作的人,停留在经验和教学层面,难以超越提升。写作成就卓越的机理在于:写作的人,是内化善学的人;写作的人,是意化能思的人;写作的人,是外化会写的人。  相似文献   

7.
8.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道德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也必然要升华至教师专业道德。但教师专业道德存在内涵模糊、具体规范缺乏不可替代性以及社会功能发挥不足等困境,无法取得道德的专业性地位。促使教师道德在专业性认可的基础上发展教师专业道德,必须从教师专业道德的工具性价值出发,在运用专业道德的过程中体现其专业性。运用专业道德必然是一种实践能力的体现,因此在提升教师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注重培养与发展教师专业道德能力能够进一步确立教师专业道德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9.
“消解说”是关于教师权威问题的一种尚欠明确和欠系统性的认识,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消解”之含义不清,对于权威与民主、自由的关系认识不全面等。正确看待教师权威消解状况,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教师权威存在的基础及其具体表现。事实上,教师权威的实际运行基础并无本质性的改变,“消解”也并非一种根本性的变化,消解论者所指的教师权威消解实质上只是指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负面消解影响及表现,故不全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教师的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教师道德素养存在以下不足:道德囿于经验层面;专业道德素养欠缺;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敏感性缺乏。培育教师道德意应能力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路径。在道德意应能力的视角下,教师道德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道德认知能力到道德意应能力;与外部建立的道德关系由被动到主动;道德人格从不完善走向完善。培养教师的道德意应能力,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应注重教师道德意识的发展,教师道德动机与需要的激发,教师道德情感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专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进一步的肯定和认同,而教师专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精神价值建设的重要方面却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按理说,中年教师应该是学校的栋梁,因为人到中年,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教育感悟、教学智慧等方面要优于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而与老教师相比,他们又正当年富力强,在身体状态、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又占有明显优势。但现状却并非如此。很多中年教师身陷“平庸”的泥潭无法自拔,或不愿自拔。  相似文献   

13.
“文革”时期产生了大量政治性新词语,经济、社会类的新词语数量及少。随着文革的结束,大量的“文革”词语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政治宣传语不具备生动性和俚谷性;新词语所指称的事物隐退了新词语也随之隐退;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导致一部分词语的潜藏和隐退。文革词语的隐退启示我们:尽量淡化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同时增补汉语词汇要慎重。  相似文献   

14.
不可讳言,教师专业发展事业受到了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阻抗。究其原因,我们不能否认理论界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众说纷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指手画脚以及一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进程中的自我迷失。文章试图从伦理关怀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弘扬方面析解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阻抗现象,透视和解构其背后的原因,提出消解危机的方法和策略,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事业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大学教师教学道德向度的逐步消解。提升大学教师教学的道德向度成为美国大学回归大学之道、重建本科教育的主要改革举措。正确理解大学教育目标,重塑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加强教学实践中师生双方精神层面的交流,强化道德推理教学,构成了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教师道德从何而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分析教师的不道德行为的突出表现、产生根源和解决对策 ,指出教师道德首先来源于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切实保障 ,而不仅仅是教师教育培训这一种途径。要妥善处理教师素质与教师待遇、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在遵守行为规范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胁迫将"得"抛开,只一味地付出,在胁迫下失去本身的自由。道德绑架侵犯个人自由权、使群体受到孤立,滋生社会不公正现象,打破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尊重个人自由,将自己与他人均视为主体,让网络报道呈现事实,从而消解道德绑架问题。本文基于此建立三维结构模型,为探究道德绑架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责任就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能力,使不聪明的学生变得聪明,不爱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顽劣的学生变得诚实,争强好斗的学生变得温和。这些教育责任的落实,常常依赖于教师超常的教育智慧和科学的育人方法。然在现实的生活中,个别教师却采取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相悖的做法,扮演着一个平庸的教书匠角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