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通俗地说即帮助学习者健全成长。所谓合格公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应是"三有"之人,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更好的历史教育,或者说新时代最为需要的历史教育,归根结蒂说,正是能够促使学生健全成长的历史教育。有效推进新时代历史教育的研究、改革和进步,是本刊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历史教育界广大同仁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通俗地说即帮助学习者健全成长。所谓合格公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应是"三有"之人,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更好的历史教育,或者说新时代最为需要的历史教育,归根结蒂说,正是能够促使学生健全成长的历史教育。有效推进新时代历史教育的研究、改革和进步,是本刊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历史教育界广大同仁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为此,本刊2021年将持续推进近年来连续举办的"新时代需要怎样的历史教育"征稿活动。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通俗地说即帮助学习者健全成长。所谓合格公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那样,应是"三有"之人,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健全人格与合格公民,本是合二而一的一体两面。合格公民以健全人格为根柢,健全人格以合格公民为取向。据此换个角度说,历史教育本质上必以服务人生为准的。因为,人首先管好作为主体之"身"的自己,方有可能担当更大责任。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础工程。"公民"概念的界定和在比较视野中追踪公民教育历史,可为研究公民教育的近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探明应然路径,即教育观念从"百姓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向,教育目的 (尤其是义务教育)向培养"公民"转向,道德教育向培养"公民素养"转向,实践课程改革向融合型课程形态转向,最终为民主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5.
叶飞 《全球教育展望》2011,(8):65-69,59
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的教育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成人",即培养出人格健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公民,而不是现在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为的学校第一要务是让学生"成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公民是学校的基本工作,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思想有问题的、人格不健全的,即使成绩再好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相反,很有可能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所以学校教育尤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做人,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就学生个体而言,学生成长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因此公民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通过公民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步锻炼学生的公民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是学生终身幸福的基石。公民教育将带领学生顺利、和谐地走向社会生活,获得自身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教育的优质化,最终实现育人的优质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实到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就是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理念下,实现育人的优质化,为祖国建设培养优秀的合格人才。依法治校,不仅让学校发展更持续更稳定,而且能够让师生具备法治观念,从而成长为社会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段元秀 《教育评论》2012,(2):147-149
柏拉图是西方系统探讨公民教育思想的第一位哲学家。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理念论"和"灵魂说"。他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和合格"公民";公民教育的本质是追求"德性"完善;公民教育的过程和内容须经由统治者详细规划和审查。探讨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和回归公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育视野"版块栏目历史教育的一切,应基于这样一个根本目的——怎样促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健全人格并成为合格公民。这也是"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所在。因而凸显"历史"和"教育"两大意识和特性,借助史料、史观、史学的研究成果和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整体认识和研究何为更好的新时代所需的历史教育,无疑是先应做好的大事。而历史教育实践能使知识、价值、智慧相得益彰的前提,正是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思想、更适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育视野"版块栏目历史教育的一切,应基于这样一个根本目的——怎样促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健全人格并成为合格公民。这也是"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所在。因而凸显"历史"和"教育"两大意识和特性,借助史料、史观、史学的研究成果和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整体认识和研究何为更好的新时代所需的历史教育,无疑是先应做好的大事。而历史教育实践能使知识、价值、智慧相得益彰的前提,正是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思想、更适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艳 《历史教学问题》2004,(4):99-99,92
培养健全公民是各国教育的核心问题,2 0 0 1年7月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1 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2 0 0 2年2月,“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启动,全国各地学校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主题活动。学校作为制度化的公共教育机构是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作为内涵丰富的人文科学,对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西方国家向来都把历史作为实施公…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民教育是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教育对于公民教育,现在有很多说法。比如说公民教育是相对于私民和臣民的教育,公民教育是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教育,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等等,都各有道理。但我认为,公民教育应是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教育。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应当都是合格的公民。当然,如果能完全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人才叫合格公民的话,那么刚出生的婴儿他虽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也还不能说他是完全合格。我们应把公民…  相似文献   

14.
公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将青少年和社会成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一个人只有通过相应的教育,才能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成长为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能够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的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近年来,现代化国家的中小学十分重视开展公民教育。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教育实践中,也曾长期开设过公民教育课程。对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民主和道德素养、主体和法治意识以及国际视野等素质。感恩,是人的道德素质中的基础素质;感恩,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的…  相似文献   

15.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2,(11):80-80
●潘新和:先做"教育史家",再做"教育学家"一个学者型教师,要对学科教育史有基本的了解和研究,要先做学科"教育史家",再做"教育学家",这是无可逾越的铁律。否则,一定只能成为空头"教育学家"、伪"教育专家"。(《福建教育》2012年4期)●李晓风:历史学科教育首先应当是公民教育中学历史学科首先应当是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学生对人和社会的领悟,以及对人和社会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将青少年和社会成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一个人只有通过相应的教育,才能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成长为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能够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的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近年来,现代化国家的中小学十分重视开展公民教育.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教育实践中,也曾长期开设过公民教育课程.对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民主和道德素养、主体和法治意识以及国际视野等素质.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各国均把教育作为国家建设的核心能力。人类越发展,知识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越强,育人的体系也就越健全。国家是否能够站立、仰头、大步流星向前,取决于国家教育体系是否有能力培育出心灵健全、发展全面、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这崇高使命最终的落实者,不是学校,而是老师。每一个老师所承担的工作都是对人成长、对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责任。因此,古今中外,判定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最起码的标准就看其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各国均把教育作为国家建设的核心能力.人类越发展,知识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越强,育人的体系也就越健全.国家是否能够站立、仰头、大步流星向前,取决于国家教育体系是否有能力培育出心灵健全、发展全面、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这崇高使命最终的落实者,不是学校,而是老师.每一个老师所承担的工作都是对人成长、对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责任.因此,古今中外,判定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最起码的标准就看其是否尊重和守护教育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是指在承认并尊重人的主体性前提下,培养并造就健全、自律,能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公民而进行的教育活动。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公民教育即由注重政治教育转变为注重公民能力的培养和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客观上说,良好的公民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所追求的主要教育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听了《我们要做合格的小公民》这首歌,我觉得: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永远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奋斗目标,而良好习惯总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做合格的小公民》这首歌词写得非常有教育意义。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