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以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战后建立在美苏实力对比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由于苏联的解体而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战后美苏长期的冷战对峙和美苏争霸局面也相应地结束了。  相似文献   

2.
华沙条约组织产生于1955年美苏冷战正酣之时。它是当年苏联控制东欧、抗衡美国、推行全球称霸战略、维持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组织严密、队伍庞大、装备精良、威震一方。但好景不长,由于苏联国力衰微、东欧剧变,华约仅存在了36年就解体了。个中因果,值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史料是过往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是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所必须的材料。无意史料是人们无意间留存下来的,它与有意史料相对应。有意史料虽有故意作伪之嫌,亦具有意存真之实。而无意史料的特殊价值在于:因其无主体之"意"的干扰而尤能保存历史之真。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是涵容并存的,不能从史料存在形式上作截然区分。主体之"意"是剔分无意史料的刀尺,研究的问题是捕获无意史料的筌网。在历史研究的实践中,无意史料应与有意史料对勘使用,庶几能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2003年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专门就史料教学问题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建议,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是否真正了解并重视史料及史料教学?是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开展史料教学?为更好地了解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  相似文献   

5.
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活动,是改变过去比较侧重对历史知识的单向传授,和学生的学习主要限于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这种传授历史知识的模式。但为什么要在中学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开展史料教学?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进行对史料的研习活动?怎样指导学生去参与对史料的学习和运用?怎样使学生具有解决历史问题的技能?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设计了一种教学方案,具体说明史料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教学实践常出现忽视教材中的史料或是将图像史料当"装饰"进行浅层探究的现象,我们本着"基本史料"的观念,以统编教材中的《耕织图》作为研习的"基本史料",立足于用精、用细、用透的诉求,着眼于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追问设计"进行史料研习,以此夯实学生"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史料教学模式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实施"史料教学模式"教学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就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和具体操作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贯穿全球,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的解体,美苏矛盾已不复存在,那么什么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呢?我认为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主要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霍建山 《文教资料》2015,(4):163-164
就历史教学而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离不开史料的运用。教师可以运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精选、解读史料,筑牢探究学习的基石;在运用史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先入为主,误用史料。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史料日益成为历史课堂教学和高考历史试题的主角。为此,如何选用史料,如何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是历史教学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一、选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史料什么是史料?学者们论述不一。这里采用梁启超先生的说法:"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①这个定义指明了史料的三个要点:第一,史料的本质是历史的遗存,是过去的人留下来的东西,一鳞  相似文献   

11.
“史料实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生命线”.课标规定的“学业质量水平”中,就“史料实证”而言,其水平3的要求为:“能够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自主地搜集有关史料;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并判断其价值;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2.
《课标》的要求,高考历史试卷的考查,对史料的探究分析题占有重要的比例。因此,史料的运用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史料教学"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意识。本文对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史料教学,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半叶连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下半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与美苏争霸局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等。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一门广博的学科 ,有如繁星 ,璀璨而又庞杂 ;又如长河 ,源远流长而又多变。历史课也因为它丰富的内涵吸引了无数学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没有渊博的学识 ,是不能把历史的魅力展现出来 ,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渊博的学识 ,对历史教师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教师掌握的丰富的历史史料。没有史料的历史 ,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而缺少史料补充的历史课就像只构造了框架的建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史料 ,除教材原有之外 ,有时还需要根据教学要求从课外进行补充。那么史料在教学中是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呢 ?在课堂教学中该怎么样运用史料 ?根据自…  相似文献   

15.
《冷战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丛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社科类新书的重要品种之一。该丛书根据美、俄、中三国及东欧诸国近年解密和公布的翔实档案文献资料,对冷战的起源、美苏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苏结盟走向分裂的原因、中苏美三角关系的内部结构、苏南关系及冷战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冷静而客观的重新思考和学理批判,既有纵向溯源分析,也有横向比较,还有个案研究。该丛书内容丰富多样,研究视角新颖,拓宽了冷战史的研究领域,体现了目前学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国际史学研究,特别是国际冷战史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首批推出的有《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斯大林时期的冷战与苏  相似文献   

16.
冷战史从广义上来讲指国际社会中国与国之间的非武装、非流血形式的对抗、对立和斗争。狭义上的冷战则指二战结束后不久直到苏联东欧剧变前 ,美国和苏联及它们的盟国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相互对峙和对抗的一种状态或现象 ,用以特指美苏之间或东西方之间那种除了战争手段以外的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一切对抗行为和对峙状态。美苏之间的冷战使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 ,阻滞了国与国之间正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往来和交流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它在战后持续四十多年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它的发展过程大抵分为如下阶段:两种经济体系对峙为特征的战时向冷战的过渡性格局;两大阵营解体后,美苏争霸,三个世界形成,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开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向多元化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国际经济格局发展的影响下,成为当代一大经济趋势。它的发展演变同世界经济格局一样也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2018年春,教育部制定的最新版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终于下发到高中历史教师手中。新课标明确提出"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其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有如下培养目标:"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历史资料是历史的基础,对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史料,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唤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可见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科学地运用史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正确选取史料是基础,合理运用史料是关键,充分发挥史料作用是目的。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90):133-134
史料是代表历史进程的重要证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已经成为教师用来传授知识的载体。正确地运用史料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挖掘史料中的历史信息,通过分析、概括等手段解决历史问题,归纳历史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