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通过对目前自动化工程实践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经费和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少、教师实践能力与现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确定了自动化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方案,采取"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多样化、递进式的三段培养模式,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综合考虑,形成"4+2+3"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通过与卓越联盟企业联合提出通过将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位论文)一体化的校企"无缝对接"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理念。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积极并成功申请了四个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如何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工程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是消除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差异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通过高校与种子企业联合培养生物育种专业人才的模式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生物育种专业人才的运行模式,包括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承担理论和实践教学,通过合作科研培养人才等。总结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生物育种专业人才的成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校企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以联合教育为主要模式,以改造能源动力领域的传统产业和培育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新兴产业为专业背景,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依托与中广核集团、沈鼓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的良好基础,从运行校企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优化本科教学体系等方面,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研究与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工程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培养高级工程人才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核心。针对工程技术性强的矿物加工专业,探索了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开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技术岗位体验与科研实践、毕业实习与设计四个实践环节,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建设以矿物加工工程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平台,建立校企双导师联合教学培养的机制,实施案例式教学、生产现场体验式教学等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南大学特色的矿物加工专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高级矿业类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卓越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被划分为五个教育层次:通识教育、工程基础教育、工程专业教育、企业工程实践、课外素质能力拓展,其中企业工程实践采用与对口合作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为使学生与企业密切结合,设置了认识实习、企业文化实践、企业工程综合实践、水运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六大环节,探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校企互动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企业应承担的责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及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同济大学车辆工程领域作为教育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拓展教学组织模式,构建了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联合培养体系;以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国家认证的创新性实践型卓越汽车工程师为目标,开展了校企"无缝对接"联合培养新模式探索;与上海大众、联合汽车电子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满足工程教育改革需求的、培养工程创新能力的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的,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产教学研联动模式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分别通过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改革、促进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联合企业建设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推动教科研成果转化、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等措施,探索通过校企合作提升环境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校企联合培养是提升高校工科学生工程素养,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资源依赖理论,文章指出企业单纯向高校提供实习资源的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双方资源输入输出不对等,无法形成稳定的依赖关系.提出了基于“企业—学生—高校”资源依赖模型的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即以学生作为校企双方资源吸收转换的载体、以校企资源互补实现资源依赖关系的动态平衡.基于此,构建和实施了北京科技大学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工程.  相似文献   

1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多所高校、多家企业联合,共同建设"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拓宽了工程训练的内涵,建立了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创建了校际、校企产学一体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构建了校企合作培训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新机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运行模式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CDIO理念下校企合作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人才的必要性。通过加强与行业和地方企业的紧密联系、营造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有效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论文介绍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联合企业构建的"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分层递进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校企联合的实践教材建设,及管理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深化校企合作进行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合作模式,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对地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状况分析,开展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就联合培养教学新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双导师"制、多元化的兼职师资队伍构建与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本文针对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围绕汽车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跨学院和跨专业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汽车工程相关职业技能认证双导师培养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为汽车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可行性及方法方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脱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缺乏等问题,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工程领域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技术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偏重理论教学的矛盾,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方案。然后,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构建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最后,基于校内实验室、校内外实习(训)基地的建设,校外企业的合理选择,搭建一个能够保证"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方案深入实施的校企共育平台。本文提出的新建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模式对于地方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种校企联合、多维互动实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以通过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到企业去接受实践能力训练;二是通过将企业引进校园、建立企业的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任学生导师等方式,在校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以高水平科研协作平台建设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构建学校和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合力育人模式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以和伊顿公司合作为例,建设了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共建了校内联合实验中心、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并推广到多个企业,归纳总结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卓越计划是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学校近年来实施"卓越计划",校企共建工程实践中心的实践活动,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认识、教学组织管理和实践效果进行总结和思考,对进一步深化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较好地适应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关键。本文在论述当前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建设车辆工程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体系、企业和具有本校车辆工程硕士特点的联合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校-企业双基地双导师的协同培养机制的制定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车辆工程类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体系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环境科学专业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构建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双向互动等措施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实训平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