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语文里,那一片叶子是神奇的。这个“小东西”能让人感受到“大局面”,所谓“一叶知秋”;而这个“小东西”也能让人看不到“大天地”,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一篇章中要作惊人之语.“见他人之未见”固然可行。但难之又难;最常见的则是“见他人之所见”却能“语他人之未语”——通过独特精妙、耐人寻昧的遣词造句,容纳更多的有效甚至非常重要的信息.让读不时有“?……!”,即“生疑——思考——共鸣”的思路历程.让读感受到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所忽略的或未能深刻领悟的美或哲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象征着“理性”与“自由”,都是古希腊艺术精神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在古希腊的艺术中既能感受到理性的力量,也能感受到对人的本能的一些情感的描述,无论是理性的成分还是情感的成分,在古希腊艺术中都没有过度地表现,而是相互制约,达到和谐与平衡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写评语是师生书面沟通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最适合、最有效的师生“交心”形式。字里行间见真情的评语,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深情的期望、亲切的鼓励,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并能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间,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大国‘粮’策”到“教育兴邦”,中国人在吃饱穿暖、精神富足中实现双“丰收”;从“乡村振兴”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看出了我们对建设美好明天的向往与追求。粮安天下“垦三代”的北大荒农人记韩帮东是第三代北大荒人。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它是教师在数学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一道道风味小吃。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情境,能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效应,不仅能给人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它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的磁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手段是空前惨烈的,从各地贴在墙上的标语“该扎不扎.见了就抓”、“能引的引出来,能流的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就可以感受到政府的态度和力度。从1979年开始.中国政府强制推行“一胎化”政策.到现在已经30年了,按时间推算。第一批独生子女们已经么?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的社会还能和谐地、持续地发展下去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有一种基于历史感的时间意识 ,春秋二季最能使人感受到时间的变化。秋来成为悲秋情绪 ,春至则为伤春情绪 ,但不论伤春也好 ,悲秋也罢 ,它们在内在情感上却是相通的 ,此时的“春”“秋”已非自然之春秋 ,而是人抒发悲情的对应物 ,是人生之“春” ,“秋” ,心理之“春”、“秋”了。  相似文献   

9.
又是金色九月.下午的阳光依旧灼热。我打开窗户。没有感受到一丝凉风。却见在田里干活的农民个个汗流浃背。“这鬼天气!”我骂了一句。我多么希望能有一阵强劲的秋风把这“秋老虎”刮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10.
蓝福生 《留学生》2013,(11):24-24
今天上午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作为“干人计划”入选者之一的我非常感动。今天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人才”,出现了22次,这是政府对人才的渴望。习总书记说2000年的历史从来没有哪一届政府像现在这样渴望人才,作为“干人计划”的入选者、参与者,我能切身感受到。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军方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新式武器,可它既不是什么“枪”,也不是什么“弹”,而是一种“脉冲能发射器”,它能在2千米以外发射“电磁脉冲”,使被击中的人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疼痛。研发这种武器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制服恐怖暴徒。脉冲能发射器能发射激光脉冲,人一旦被击中,就会产生不断扩散的等离子体脉冲,使人疼痛难忍。这种武器预计将在2007年投入使用,可在瞬间击中暴徒的脚部使暴徒痛倒。“脉冲能发射器”在动物试验中能产生“疼痛和瞬时性瘫痪”。研究人员现在研究的目标,是增大其疼痛效果。研究人员希望在不损害人体组织的情况下,使所产生的脉…  相似文献   

12.
严华银 《师道》2011,(10):40-41
旧时的人们对教师似乎有着宗教般的尊崇——这是幼时的我.从曾经做过私塾先生的祖父身上感受到的。当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顽童时。总觉得祖父是地方上的“神人”。大小“官吏”对他敬畏有加,邻里乡亲对我们一家人甚为友善。每遇大小事情,总见干部和乡邻来向祖父请教咨询.其态度之谦和诚恳,让人动容。印象最深的,祖父当年的一位学生.其时已是某家银行领导的“大高个儿”,每来我家,  相似文献   

13.
盲人导行器     
蒋恒 《科学启蒙》2014,(9):85-85
在马路上经常能看到旨人握着指路棒在走路。我很想让他们“重见光明”,于是,我想发明一种叫做盲人导行器的电子装置,它是一种设置在鼻子上面的微型“模拟眼睛”。这种鼻子上的“模拟眼睛”能感受到电子波碰触到地面后传回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红领巾》2010,(3):50-50
“玉”字在古人的眼中是一个美好、高贵(gui)的字眼。直到今天.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点。“亭(ting)亭玉立”形容(xing rong)女子身姿(zi)的优美;“君子如玉”形容人品德的高尚(shang)。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背景“微幸福”是在微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语,以“微”字开头的种种活动,表达难度小、进入门槛低。“微幸福”指微小、轻微的幸福,如喜悦、感动、温暖。、它和心理学上的一个词“flow”能联系起来,当人进入一个活在当下、浑然忘我的状态中,最容易感受到真切和细微的小幸福。快乐的人常常处于一种被称为畅态(flow)的境界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不加思索”这一成语,好多人认为它用错了,是“不假思索”之误,如朱旗先生的《“不假思索”与“不加考虑”》(见《语文知识》1991年第8期)、《“不假思索”能作“不加思索”吗?》(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5期)、朱兆功先生的《是“不假思索”,不是“不加思索”》(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17.
诗意地写作     
郭怀英 《课外阅读》2010,(8):146-147
海德格尔说过:“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的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那就让我们学会诗意地生活的同时,也学会诗意地写作吧。  相似文献   

18.
端午直到今天仍是中国的传统大节,她被人称为“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我们从这众多节日名称中仍能感受到她的生命活力。但究其本源,端午并不是一个良辰吉日。端午作为五月五日的节名,就目前所见资料看,始于魏晋时期。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有如  相似文献   

19.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沈德潜在《古诗源》一书中写道“胸有元气 ,自然流出 ,稍着痕迹便消失之。”说的是他的语言是自然流淌 ,毫无雕琢的痕迹。我们可以想像诗歌之中的意境 ,他在深山之中 ,悠闲自得 ,好不自在 ,他“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他眼中的快乐 ,他捋着胡须 ,微笑着望着远山。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我想绝对不是一腔浩然志气 ,不是“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他不是借山峦来抒发豪情壮志 ,更不…  相似文献   

20.
首届“童梦杯”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终于落下了帷幕,经过初评、复评和终审,结果已揭晓,详细名单见第47页“编读互联网”。这次大赛因各地区、各学校教育水平的差异,来稿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但从雪片般的来稿中,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们投稿的热情。限于篇幅,此次获奖作品将部分选登在本刊“获奖征文秀”栏目中。在每篇作品后面,我们会附上一条“获奖理由”,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取一些启发。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和学习同龄人的习作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