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帝鉴图说>具有思想性,一课一个历史故事,每个故事有其中心思想;兼具直观性,配有生动的图像和可读性的文字,易懂易行;更有现实性,每课皆作直解,直接古为今用;富有启发性,边讲边论,讨论并处理从历史引申到现实的一些问题;带有严肃性,又行君臣之理.具有尊师重教的教学氛围.<帝鉴图说>的编撰及使用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帝鉴图说》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被称为“天下第一教子名器”,受明末动荡局势影响,该书的警示作用在明朝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后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在清代的皇室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成为清代帝王必读的教科书之一,为他们掌握为政之道、树立正确的帝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的封面图像一般被认定为《宋朝科举考试图》。文章通过史料实证,从殿试流程、考场秩序、门禁制度、应试服装、阅卷要求五个角度,揭示统编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的封面图像其实选自《帝鉴图说》中的“召试县令”图。解读图像必须保证观察角度的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必须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分析,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伊拉斯谟其人及其对《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一书的分析和总结,梳理了伊拉斯谟的教育、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教育思想,提出伊拉斯谟在十五、十六世纪之交,提出的培养君主的很多策略和方法,对现代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名人如是说     
现在旱灾遍及全国,坏人在陛下身边蠢动,这是上天发出的警告,这也正是陛下提高警惕,努力治国的时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过了,就不容易再遇到了。像陛下这样圣明的君主,本该有所作为而不去努力,这怎能不使我忧虑苦闷,叹息不止呢!——《谏十渐不克终疏》  相似文献   

6.
为挽救四分五裂的国家,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提出政治善与道德善两分,使君权摆脱神学,面向真实的人性,为现代政治学诞生奠定基础。此外,马基雅维利还从法律和军队是保障、人民是君主权力后盾、加强君主自身修养、以非道德手段对待非道德现实等方面,分析其对君主统治权术的构想。以上思想都暗含马基雅维利对近代政治思想实证主义的认知方式,从而首次将政治还原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王符《潜夫论·明暗篇》通过论述君主的“兼听”“偏信”及其对应的“圣明”“愚暗”,旨在说明君主为君治国之道应当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要因偏听偏信、专宠一人而拒绝其他臣属和广大下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国君是传统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其对臣下和贤材所采取的行为及态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败。此外,权贵和骄宠之臣与下层寒门人士存在利益冲突,君主需要克服这种困难,防止嫉妒和迫害,才能保障人才、信息渠道畅通,为国家治理吸收有益意见,选拔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的影响巨大,对其解读颇多争议。作为对纯粹实证政治哲学学说的评价,不应当停留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的争论,应该将其作为一种中立实证的国家学说即主权者的理论来理解。《君主论》中的君王的道德要求并非把君王看成单纯的“人”,而是将其视为国家主权的化身,因此他的行为评价就不能再是简单的依据道德,而应当以国家的最高利益———安全和稳定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论“非道德主义者”马基雅维里的政治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里在历史上多遭人非议,其不朽作《君主论》中有关“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狮子与狐狸”等论述使其蒙受“非道德主义”之恶名,事实上,若细究《君主论》,可知马基雅维里并非完全摈弃道德;相反,他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试图对马基雅维里的政治道德观作一简要述评,以期从中获得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权力的运用离不开道德,权力在道德的制约中才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考察《君主论》中"强权即道德"的权德关系,阐述了正确处理权力与道德的关系对当今我国以德束权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如何完善行政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王徵及其有关机械方面的译著,评价了《奇器图说》、《诸器图说》的科学价值及图学价值,并对《奇器图说》中所反映的中国图学传统及其图绘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是一位圣明君主,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是明代的盛世。他倡导以民为本,以史为鉴;积极制定法律,整饬吏治;主张严厉执法,为封建社会治国安邦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3.
《马说》     
课前精析 韩愈的《马说》大约作于公元11年至16年间,是《杂说》的最后一篇。“说”是一种体,本用来说明千里马被埋没、不被重用的道理。全采用借物寓意的写作方法,将自己对统治的不满及愤慨寓于伯乐与千里马之中。作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婉曲而又酣畅。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借千里马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与《君主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注重历史经验、相信历史变化、拥护君主集权、坚持实用原则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非道德倾向,比如它们都强调“德”的重要,这个“德”不是宽爱的品德,而是孔武的强力,它与悲观主义的人性论有关。但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过程中,两书的思想又表现了一定的差异。对此,过去较少论及。对于人性和人类之爱,(君主论》在否定的同时,又有一定保留,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态;而《韩非子》却坚持了一贯的否定态度。在君主集权的方式上,前者强调直接统治的必要,因此要求君主具备在接的政治技巧;而后者却只注重抓治理官吏的纲,反对过问具体的统治细目。这与它们各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在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学中,解剖生理学是比较特殊的一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集中在耶稣会士具体传入了哪些知识上,而对于这些知识的实质以及背后的原因鲜有探讨。文章主要分析对比了罗雅谷的《人身图说》(包括《人身图说五脏躯壳图形》)和昂布鲁瓦兹·帕雷(Ambroise Paré)的《著作集》,发现《人身图说》与西方的这本解剖学著作无论是从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不仅如此,《人身图说》还借用了当时的中国医学中的部分知识。这说明,《人身图说》不能被认为是直接翻译,甚或是节译自某本西方解剖学著作,而是作者的重新编写。为了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作者有意对传播内容采用了更"中国化"的方式。但是事与愿违,《人身图说》中所载的西方解剖生理学知识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医学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这应该与书中所采取的这种"中国化"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有一处疑似的理论盲点——《君主论》开启了以“新君主”为主体的新政治,但并没有讨论“新君主”如何通过继承让自己的新政治事业获得可持续性。这一困惑可以在《君主论》与《李维史论》的细致对勘中获得解答。马基雅维利从罗马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共和体制+帝国扩张的模型,提供了一种使“新君主”前后相继成为可能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诗学的礼乐传统与政教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于编《诗》中寄寓了文化承传与复兴的期盼,因而在孔子《诗》学中,体现着两种文化倾向,一是对礼乐传统的坚持与修复,二是对人伦道德精神及其政教意义的开掘。其政治性、功利性远过学术性。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提出了"长利"、"大忠"、"公"的观念,代表了功利主义伦理观念在秦的正式确立。"长利"是从国家、天下的角度出发,重视整体利益、普遍利益、长远利益;"大忠"要求绝对忠诚于君主,反对个人之间出于私心的相互忠诚,反对损害君主和统一国家的利益;"公"认为君主是集体利益的代表,必须重视天下人的利益。秦帝国时期宣扬天下国家观念,极力表明秦帝国的建立代表了天下最普遍的利益,对臣民提出了以忠和孝为核心的道德要求,追求长治久安,是对《吕氏春秋》功利主义的实践。功利主义的确立与实践,是对利己主义的反对,是秦伦理思想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9.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切萨雷·博尔贾公爵不吝赞美之词,但在《李维史论》中则有意忽略了公爵。在1502年马基雅维利出使公爵期间,目睹并记录了雷米罗受戮的场景,并在十年后将这一事件写进《君主论》,但进行了细节的添置与改写。公爵放下的血淋淋的刀子和“斫为两段”的表述,是作者留下的隐微线索,在隐喻功能之外,将证据引向行非常之举、运用残酷但争取人民、服务于共和国公益的君主典范。《君主论》第18章“当代不便点名”的君主应为教皇利奥十世,而《李维史论》与色诺芬《论僭政》的关联,表明马基雅维利对新君主如何通过增进城邦公益而获得荣耀,给予了深刻教导。  相似文献   

20.
孔祥勉 《文教资料》2011,(18):110-111
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学者恶评不断。但站在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政治主张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从君王的角度出发,为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方针,因此,他的道德观点散发着理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