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明确变题的目的性。应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考虑变题的时机、内容和方式,而不应随便乱变。要捕捉变化的规律性。“一题多变”是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应用题数量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启发学生从“多变”中发现“不变”,  相似文献   

2.
朱叶青 《师道》2009,(10):41-41
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是指对例习题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多方面的演变探究,使一道题变成一类题,又由一类题变成多类题,让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探求“不变”的规律,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相似文献   

3.
<正>一、语用考查趋势:守正求稳,求新求活2022年高考语用题增加了主观作答的比重,也呈现出了不同试卷的不同试题形式。但也有不变的地方,那就是语用题体制格局没有变,教育部考试院命制的四套试卷仍沿续上一年的试题模式,由语言文字运用Ⅰ和语言文字运用Ⅱ两则语料语境构成,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内,对“题源”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变式训练,让学生经历问题变式的探索过程,丰富“变题”策略,感受探究乐趣,体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养成“变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语用题是高考语文试题的“百花园”、“创新地”,此话说的一点也不为过。高考语文试题中近年来创新元素最多的就是语用题。语用题命题取材的视野极为开阔。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变”与“不变”,对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视野、意蕴和结构呈现新特点,但其建构依据、本质要义和基本遵循不变也不能变。“不变”是“变”的依据和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和升华,“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更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变式”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题”,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从学习自然数到学习整数,再到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从学习四则运算的概念到学会运算;从学习式题计算到解应用题;从认识简单图形到计量其面积、体积……在这一系列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中天不充满着数与数、数与形2间的“变”与“不变”的现象,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这些现象和规律是小学数学思维的一个特征。抓住这一特征;对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变”与“不变”中的守旧性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中,加数、减数、因数、除数等可以千变万化。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使它们“变”中有“不变”,达到…  相似文献   

9.
“不变”是“变”的演绎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升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最新成果,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其出场情境在变,历史条件不变;目标定位在变,谋划原则不变;内涵范畴在变,价值功能不变;推演步骤在变,进阶方法不变;行动方案在变,执行策略不变。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需要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坚持居安思危,基于历史条件运筹时代变局;坚持守正创新,基于谋划原则创新发展方式;坚持知常达变,基于价值功能塑造内在优势;坚持稳中求进,基于进阶方法再造演进机制;坚持破立并举,基于执行策略升级行动质效。  相似文献   

10.
柴勇 《中学生阅读》2008,(1):118-120
在化学教学中,把“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方法称为“一、多”训练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数学问题中往往含有“变”和“不变”的因素.充分挖掘题中“不变性”这一“静点”作为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的“动态”立体几何题,是指立体几何题中除了固定不变的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外,渗透了一些“动态”的点、线、面元素,使问题有了不确定性.这种“动态”立体几何题给静态的立体几何题赋予了活力,使题更新颖,同时,由于“动态”的存在,也使立体几何题更趋灵活,加强了对学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富于魅力的部分。其魅力主要在于其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的“变幻莫测”。其“变幻”性是缘于试题内容紧紧贴近丰富的生活现实,因现实的“多彩”而使得试题富于“变幻”;其“莫测”性则在于备考过程中缺乏能够操作的“成熟套路”用于仿效训练。这些对高考考生提高语文成绩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从近些年的高考实践看,“语用题”得分率一直低迷。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一组“语用题”指导性文章,希望从解读语言运用规律的角度,供广大高三学子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变”与“不变”是分析历史演进历程的常用逻辑思维。“变”一定意义上是指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发展的矛盾和矛盾着的每一个侧面都处在具体的变化之中;“不变”一定意义上强调矛盾的普遍性,也就是事物发展具有共性的一般性要求。纵观近五年来“新中国史”材料解析题的命制,在“不同的情境中寻找相同的思维,在变化的路径中寻找不变的立意”便成为一线教师的“真经法宝”。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设计基本训练,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此谈一谈我的几台做法。一、一场多变“一题多变”就是对基本题添补或变换条件、问题,或者改变它的叙述方式,然后进行解答、分析、比较等的统习。1、条件不变,问题变。如“小朋友拍皮球。小红拍38下,小军拍的是小红的3培少6下,小军拍了多少下?”一题,可先将问题改为“小军比小红多拍几下?”“小红比小军少拍几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的起源之文化独特性起源于《易经》,其根本哲学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彰显了中国汉语字词和数系的构造模式之文化独特性,在表达形式上强调“以类合类”,渗透在中国数学文化之文化独特性,构造了强调类别的数学课程《九章算术》的原型,体现了中国数学教育的文化独特性,即突出强调不变元素(双基)和变异元素(变式)的数学教学思想框架,具体表现在“课程的问题设计”上,强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问题变式的结构,形成了最新代数发展理论模型——螺旋变式课程设计模型.这一模型将有助于从国际视野理解中国数学教育,也为代数的教育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潜在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7.
辨析题是90年代高考政治命题采用的一种新的题型。这种题型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它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比较、辨别和评析的能力,并有较好的区分度,能较实际和准确地反映出考生的能力。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试题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引言式辨析题在近年的政治高考中占有相当的份量。纵观近五年高考辨析题,其中引言式辨析题占了四题:95年第33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96年第34题: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一道自编题的画法和对图形的变式探究,深刻理解“变中蕴含不变”的辩证思想,同时也领悟到: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究的前提是教师要有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高考命题者似乎在追求命制一道创新型的语言表达题。如果说压缩语段题体现了一个“稳”字,那么这种情景写作题(也可叫综合创新题)则体现了一个“变”字,几乎是“岁岁年年题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以一道中考试题开展动态几何教学探究,设法运用“度量”来观察不变的几何规律,在求“变”中寻找“不变”,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能力,发挥数学渗透“理性美”的育人功能.一、原题呈现(2021年成都中考第24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4,AD=8,点E,F分别在AD、BC上,且AE=3,按以下步骤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