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育策划     
一、策划是被策划主体自身的变革动机就群体的人或一个组织而言,学校或教育机构什么时候才会产生“策划”的需要呢?是不是必须像有些理论说的那样要去寻求专门或中介机构来为我们作策划呢?这是两个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当事人的问题。例如,某一所学校要对“校本课程”的事业作一番策划。首先要看学校有没有这个必要,或者说它会不会产生策划的动机。显然,以往学校没有这个动机,今天,它往往会有这个动机。因为,若干年之前,我们只有一种课程,即国家颁定的课程,我们基本上是采用高度集权的行政方式,大多数校长不会去另外开什么特色课程;而今天,我国…  相似文献   

2.
教育实验方案是教育实验的灵魂。实验前,它是理论假说的载体;实验中,它是条件控制的依据;实验后,它是实验成果的表现。因此,能否科学地评价教育实验方案,关系到教育实验的发展方向和实验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教育实验基本理论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才能准确、可靠地评价教育实验方案呢?除了正确的理论思维和不懈的实践探索外,研究评价技术,确定适用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评价教育实验方案要解决评价的技术问题,这是评价工作自身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实验方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指导性文件,对它作评价时,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论的表述上,都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评价的特点。其中与评价技术有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3.
教育瞭望     
《教育》2006,(23)
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教育学究竟做了些什么?教育学究竟应当做什么?教育学究竟应当怎样做?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教育学界以反思的方式屡屡探讨的问题。这种反思近年来显得更为广泛、深入。新华文摘2006年第22期摘文《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文章认为我国教育学研究在取得一些成果与进展的同时,其研究与发展仍然存在并将继续面临一些困扰研究者思维的悖论性问题。其一,是教育学研究中的“说”与“做”问题,克服这一问题,应基于现实(并非囿于现实)来构建应然取向,基于事实来引导实践规范,少“说”(教育),多“做”(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创造性、能动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潜能素质,是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力量”,它若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它若得到开发,就表现为人类特别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意志和体力。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潜能素质呢 ?这就要求我们从创新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上加以探讨,依据创新教育的目标设计过程,依据过程设计内容和途径。借鉴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一般说来,实施创新教育应重视以下四点。   一、以适宜环境为大前提。实行创新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打破某些传统教育的金科玉律,以新的思维、新的眼光发掘…  相似文献   

5.
教育技术的整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整合”指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意思。它不同于“组合”、“结合” ,更不同于“拼合”。“整合”的合成关系要比它们紧密得多。“教育技术”就是一个整合体。从词的构成方面分析 ,其为偏正结构 ,呈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可以理解为“教育的技术”。但从逻辑上分析 ,它已合成为一个整体 ,“教育技术”就是“教育技术”。那么 ,教育技术究竟是什么呢 ?国内外的专家曾为此下过不少定义 ,这些定义都有它的合理性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这是由历史背景与人们观念所造成。AECT 94年定义正是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 ,精益求精提炼出来的。我认为 ,…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其主要特征为: 一、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反思性教学要组成研究小组(由教师、教学理论专家和教育管理者组成),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提出假说并通过实践检验假说,直至解决问题。反思性教学与仅凭个人经验反思的教学有所不同。其一,它是研究小组借助群体反思开展的研究活动,而经验性教学反思只是教师个人行为。其二,它有实践检验过程,其反思既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是外界的实践行为,能确保结果得到检验并使反思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是否有原创性有两个标准,即理论标准和实践标准。当前,我国某些教育研究显得原创性不足,原因不在于研究者缺乏原创意识和原创能力,而在于研究者的问题意识薄弱。要提高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应从提高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人手。那么,什么样的研究才称得上是具有“原创性”呢? “原创性”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标准是什么? 具体而言,这一标准包括:发现了新的研究对象,或者拓展了原有研究对象的范围,并为此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独立的别人无法替代的言说方式和表达方式;以上述三者为基础,提出了新的问题、概念、范畴、命题和观点。表面上,这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原创性”,但细究起来,它们只体现了其中的“创”的内涵,那么,“原”体现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视角、思维方式、命题的言说方式等构成的论述框架与范式,成为同类研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事业当前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江总书记提出 :“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 ,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 ,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 ?当前教育事业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现状是怎样呢 ?作为第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应怎样具体操作 ,从而增加英语课创新教育的实效性呢 ?当前 ,全社会在理论层面上 ,已经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讨论和研究。在此 ,本人将结合教学一线的实际 ,就增强…  相似文献   

9.
教育研究中盛行的实践崇拜实质是一种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教条、独断论及思维方式。它肇始并形成于近代教育学理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新改造,更在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取向中稳固下来。实践主义的实践崇拜已导致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者自身的多重异化。教育理论研究的转向表明,必须走向理性地、真正地对教育实践的关注和思考,实践批判无疑是这种转向的前提和应有之义。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批判体现为以理论的方式面对教育实践、对实践优先性进行合理性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全面而审慎的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与德育问题要讨论的是如何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首先必须弄清楚数学与德育有什么关系,阐明“寓”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挖掘数学中蕴含着的德育内容,为具体的“寓”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德育是什么?德育是各种社会共有的,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一个普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思维的发展而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世代延续,年轻一代的成年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自产生“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以来,德育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所谓校长的理论思维,是指校长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以揭示和把握校长领导过程的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根本任务。在我国,目前校长的理论思维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占居什么地位呢?据调查,就一般情况而言,绝大部分校长的领导与管理,仍然是经验型的,其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恩格斯  相似文献   

12.
一股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浪潮正在向我们涌来,它在更新教育的物质形态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并提出种种新问题迫使我们思考:信息技术的应用怎样才能有效地改变教育?是什么导致了教育技术应用上的误区?信息技术的这些应用对学生和教师已经和将要带来什么影响?人在新技术创造的新环境中究竟如何生存……存在的差异决定思维的差异,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的人们与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人们,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我们以教育现代化为追求的思考与行动过程中,正是这些有差异的思维与答案,使理论与技术之间的对话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口号的争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作为一个颇为流行的口号,在教育理论界为人们广泛使用。这说明该口号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现状及前景的共同看法。但是,这一口号的准确内涵是什么?它所提出的主要依据及它所针对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它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口号来提出是否恰当?对于这些,迄今未见比较清楚、明确的表述,更少有不同见解的讨论。这种理论上的模糊状态与该口号的影响力相比是不相称的。本文即就这一口号提出几点不同见解,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与指点。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口号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4.
灵感——作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早在近三千年前古希腊大诗人荷马就呼唤它了。若干年来,人们赞美它、描述它、追求它,可是灵感到底是什么呢?它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有怎样的关系呢?它自身有什么特点呢?它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能不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是什么?它从何处来?它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怎样?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为何再次出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断裂“?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究竟在哪里?本文试图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神秘     
如果把教育的所有必然都说清楚了,教育就不神秘了;如果大半说清楚了,那就大半不神秘了。然而,我们说清楚了多少呢?并且,教育之中就只有必然吗?如果确信它只有必然,对教育的神秘感也可能不会有多少存在了。“看破红尘”,神秘感就消失了;将要“看破红尘”,神秘感就将消失。这种消失又意味着什么呢?科学是因为有神秘的存在而诞生的,科学的不断发展,就是在不断破解神秘;科学至今仍没有停下脚步,是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神秘未被破解,甚至还有神秘而让我们不知其神秘者。科学因神秘而生,因神秘仍在而继续发展,科学是神秘的伴侣。哲学大概也是为神秘而…  相似文献   

17.
教育社会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用社会学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社会学本身的理论去分析、解释、甚至于解决教育系统、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这里所称“社会学理论”之所以有此功能是由于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现象,教育系统中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理所当然属于社会现象范畴之中。另外,这里所指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是指随着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以及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中衍生出来一门中介理论。它的理论基础有很大部分是从社会学中借鉴而来的。教育社会学三大理论流派中的“功能论”和“冲突论”的名称及其理论核心就是来自于社会学理论中“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理论。功能论和冲突论是教育社会学中最有影响、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两大理论。这种理论为何有这样大的影响?它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发展有什么不同的贡献与局限?对我国现行教育现状的解释和指导又有什么作用呢?本文  相似文献   

18.
药一定要在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下发挥其作用,否则,它可能是危险的。因此,对药理合理性的全面分析尤为关键。教育终极关怀要“诊治”现代教育中的诸多“弊病”,必须通过不断追问其自身的合理性来完成。理性的教育终极关怀应是为自己设定界限的、处在特定境遇中的教育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我在长期从事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到底什么是考试评估?它是一种实质,还是一种形式呢?这是必须从理论上澄清的。过去“应试教育”对考试的理解,其认识与观念的错误,就在于将“考试”当作实质,不将其视为教  相似文献   

20.
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与社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的最根本最直接的理论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一方面指出,必须“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指出,生产劳动必须与教育相结合,“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