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对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是当代创造性理论研究中的一大创举,他的“始发创造性”和“次级创造性”整合理论,“人性”培养和“人力”发展协调理论,艺术教育和内在教育结合理论,“自我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创造性”统一理论等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给创造性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斯洛将创造性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性;另一类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社会或他人来说不是新的,而对自己来说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事物的创造,如学生的学习过程。物理学习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独立地“发现”末曾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经验,能批判某些公认的观点或认识,能独立地发现新事物“创造性学习”。以物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施物理”创造性学习”的过程,称为物理“创造性教学”。“问题”和“创造性解决”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对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创造性”做大众化的、明确的界定。将“高层次创造性” 区 分为“绝对高层次创造性”和“相对高层次创造性”,强调既要重视少数拔尖人才的创造性培养,更要 关注和培养大多数普通大学生的创造性精神。普通大学生的创造性是学生在批判地接受和运用高 层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能动创造性。高等教育应当更加关注于普通大学生的创造性精 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是“四化”的需要。对小学生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我谈谈我的设想。一、要正确认识创造性思维与“双基”的关系目前教师对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创造性思维神秘化,认为对小学生谈“创造”高不可攀。二是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双基”教学割裂开来,认为思维发散会使学生所学知识混淆不清,“双基”削弱,考分下降,影响毕业  相似文献   

5.
王向远教授的文章《“创造性叛逆”的原意、语境与适用性》认为译介学对埃斯卡皮“创造性的背叛”一词存在着误读和误用,但是王文对埃氏“创造性的背叛”和译介学“创造性叛逆”存在着双重误解:淡化埃氏的“背叛”色彩,但背叛实为埃氏本意;认为“创造性的背叛”只存在于广义的翻译中,但其实埃氏狭义与广义均有论到;认为译介学中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从理论上看有其必然性,从实践上看有其可行性。但是创造性叛逆并不是要否定“忠实”的翻译标准。而是要通过对“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的阐释来认识和协调“忠实”与“叛逆”的矛盾,以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忠实”标准,把握“创造性叛逆”限度。  相似文献   

7.
马斯洛将创造性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性;另一类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社会或他人来说不是新的,而对自己来说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事物的创造,如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贞娴 《教师博览》2006,(12):26-27
“心理学文献中再没有比‘创造性’这个课题被人研究更多和被人理解更少的了。”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已经成为共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无疑,教师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最终要依赖教师来实现。而教师对创造性的了解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创造性学生的态度及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的判断和评价。但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创造性是什么”并不清楚,甚至存在很多误解。因而,有必要对“创造性是什…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造性人格是根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给“创造力”、“创造性”下定义是很困难的。在不少关于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的著述中 ,常常是将“创造力”、“创造性”、“创造活动”混用的。这在理论上不合逻辑 ,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在指导实际工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有的中小学在创造教育中重复 80年代中期的做法 ,注重思维的创造技法培养 ,忽视创造性人格因素的培养 ,这可能与认识上的误导有关。这里我无意对这几个概念作界定 ,只是想强调培养创造性人格或培养人格的创造性是根本。“创造力”是人格创造性的智慧表现包含有智力因素 ,而思维又是智力因素中的核心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有害的,起着“限制”、“阻碍”、“束缚”的作用;至少是无益的、“无关紧要的”。受之影响,有些教师感到困难:不培养逻辑思维,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想无从着手。有些学生感到困惑:既然逻辑思维之于创造性思维有害或者无益,那么,为了发展创造性思维,又该着重学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阻碍创造性人才培养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与确证,所有的文化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那种简单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创造性基因并因此压制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说法在认识上是片面和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是危险和有害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革新的积极追求、“贵中尚和”的独特思维方式、“民惟邦本”“居仁由义”“知耻自省”的价值原则以及对自主人格和怀疑精神的推崇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并赋予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以正确的价值原则。克服创造性人才培养问题上的文化自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养分,是当前和今后学校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懈怠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的写作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举一反三”“寻找联系”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通过“换元运思”“反弹琵琶”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55个优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案例的分析,结合“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创造性人格”4个方面评析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通过分析,我们建议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二是加快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一、构建师范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1.理论基础(1)心理学理论基础。前苏联心理学家卡尔梅科娃认为 ,人类的思维可根据其在思维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的新颖程度划分为“创造性思维”与“再现性思维”两大类。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其产物的高度新颖性”、“获得这些产物过程的特殊性”以及“最后对智力发展的重大影响” ,再现性思维的特征不是没有创造性而是“较少创造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其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为创新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和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思路,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宗旨,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具体地说,也是实现“为培养创造性而教”的教育原则。因此,准确地理解“创造性”的涵义、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按照培养“创造性”的要求开展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对“创造性”的认…  相似文献   

16.
“芭比现象”反映出女孩对芭比爱好的趋同性以及芭比对儿童创造性的影响。“芭比现象”提出了女孩创造性培养的途径,引导着女孩朝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创造教育的误区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大学创造教育普遍存在的几大误区,即创造性认识上的“人力化”、创造性培养中的“物性化”以及创造性发展中的“功利化”等,对这些误区的基本特征和表现进行了论述,并着重从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出发对其进行了理论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人才的角度,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宝根 《山东教育》2004,(12):12-12
随着人们对创造能力的逐渐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性目前已成为全球教育关注的热点,“为创造性而教”也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许多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课,提出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为什么”逐渐多了;“动脑筋想一想”的鼓励多了;“回答得真好!”等表扬多了……  相似文献   

20.
从探讨“译者的主体性”与“翻译的主体性”入手,引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这一译介学的热点问题,并以庞德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为例说明“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