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2月,国民党在湖南南岳开办游击于部训练班(以下简称“游于在”),调训各战区军政于部。游于班共办了三期,于1940年3月结束.由于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游干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国共合作史上和抗日战争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一、南岳游干班的创办,基于对抗战初期抗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调集几百万大军在正面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阵地战,先后进行了太原会战、淤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虽然阻滞了D军进军速度,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但由于在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下.没有采取灵活机动…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毛泽东论正面战场李分建从抗战爆发到武汉失守,是国共两党风雨同舟、精诚合作的岁月,毛泽东在指挥八路军、新四军进行敌后游击战的同时,密切关注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发展,并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国民党提出了不少极其宝贵的战略与战术建议,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  相似文献   

3.
湘西会战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战,目的是为了夺取国民党空军芷江机场,为进攻四川建立前沿阵地,同时籍以挽救孤悬于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但是,由于国民党官兵的浴血奋战、广大湘西民众的积极支援、陆军空军的协同配合、加上国民党战略战术运用正确,击败了日军的进攻,取得湘西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会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芷江机场,更重要的在于它揭开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起点,同时也为芷江受降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湘西会战以日军失败和中国军民胜利而告终,是全面抗战正面战场为数不多的一次胜仗。其原因是上下齐心协力、国共团结合作、中外陆空协同、军民共同抗敌。但由于国民党的局限性,也使得胜利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佚名 《高中生》2010,(31):34-34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曾率军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国民党军师长黄维的感叹。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近百万。在两个多月内,中国方面先后投入地面部队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财政部税警总  相似文献   

7.
湘西会战是抗日战争后期中日两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的最后一次攻防战,战争的结果是日本军队败北,中国军队取得了胜利,由此揭开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开辟了长江洽降的通道。日本侵略者发动湘西战役,其主要目的是夺取在江空军基地,解除它对日军的威胁.立江飞机场位于在江县城东南一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000亩,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最重要最靠近前线也是保存最好的空军基地之一。1938年10月,武汉航空第九总站及南昌飞机修理第二厂相继迁来游江。同时,国民党空军第二大队和苏联志愿军空军大队第一中队的部分飞机进驻立江机场.1942…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通常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组织了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歼敌40余万,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卢沟桥抗战是八年抗日战争第一战。日本侵略者蓄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件,炮轰宛平城;随后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大举进攻,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奋起应战,进行了拼死抵抗,直至7月29日、30日平津相继失陷。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在疯狂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同时,日军再次对淞沪…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7,(4):97-102
陈诚多次参与了正面战场的重要战略方针的制定,他对中日战争的局势发展和抗战有着深刻认识和判断:在淞沪会战后对蒋介石的苦撑待变战略很不满,反对政略干扰战略;而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他强调国军应该主动出击,展开全面战争,反对徒劳等待,依靠外部同盟。陈诚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前后抗日持久战的论述和全面认识,不仅可以体现出当时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抗日战略,也展现了他的军事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0.
1941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纠集重兵向江西高安、上高地区大举进犯,国民党第9战区所属第19集团军在该地区组织了一次重大战役,称为上高会战。整个战役分诱敌深入、包围决战和追击歼敌三个阶段,历时25天。中国军队以略占优势的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两次围攻,歼敌15000名,大获全胜。这是国民党军在赣北战场上继万家岭大捷后的又一次胜利,也是抗战史上国民党正面战场若干著名的胜仗之一,其战略战术应用之成功,被何应钦称为“抗战4年来最精彩之战术杰作”。上高会战的胜利,是国民党军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官正确指挥和广大抗日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它给后人留下了反侵略战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但其后面的抗战路线和错误的抗战方针,导致大片国土沦陷,正面战场溃败。  相似文献   

12.
<正>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年国共两党携手共赴国难,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3.
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国民党进步性、革命性的表现。其初期抗战给了日寇以沉重打击,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基本上达到了中国持久抗战的战略目的。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使中国成为最早开辟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初期抗战对振奋民族精神,对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组织的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开罗会议后第一个大捷──常德会战论略徐伟民常德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重大战役,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进人到战略反攻阶段初期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次会战,无论其战争规模、激烈程度,还是投人的兵力和持续的时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这次会战...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支持了抗战.在抗战中,中国的军事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聚集了继续抗战的实力.  相似文献   

17.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的机关党报,也是共产党最主要的舆论阵地。1943年夏季的鄂西会战中空战是整个抗日战争的空战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中国空军开始夺取抗日战场上的制空权。《新华日报》视野下的鄂西空战,是共产党的新闻媒体对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报道,体现了共产党对正面战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发挥了《新华日报》在抗战中舆论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战场始终存在着,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曾作出了贡献,无疑它是这场空前规模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予以客观的探讨,这对于增进国共两党关系,完成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一次重要战役。在整个会战中,国民党杂牌军广大爱国官兵,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最终促成了抗日战争向相持阶段的转变,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0.
武汉会战是全国抗日高潮时期规模最大、坚持最久的一次战役。活跃在大江南北的新四军积极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广泛开辟敌后游击战场,消耗、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武汉会战的正面战场,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粉碎了日军企图,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