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通过书信方式、内心独白,对维特的形象进行塑造。维特与众不同的对人生与命运的看法,对快乐含义的思索,对名利、爱情的定义,对自杀的理解,等等,都是他所遭遇的一切的写照,是对自身命运的解读,也是他生命终结的原因揭示。只有了解维特这些思维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读者才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李醍 《成人教育》2013,33(7):126-128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以下简称《维特》)通过描写一个觉醒的知识青年维特的不幸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德国整个时代的情感、希望和痛苦。维特的人生悲剧是一曲时代悲歌,折射出当时德国社会的种种。歌德将自己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的生活经历进行艺术加工,通过维特展现给读者,以此表达自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高庆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132-135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最丰硕的果实,并处于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而传统的欧洲文学史将"狂飙突进"运动统归于启蒙运动的分支,在过去的研究中也有不少作品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浪漫主义的差异性,歌德本人也一度撇清其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但《少年维特之烦恼》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在探讨《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之前,先了解"狂飙突进运动"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在此前提下再细致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强烈的抒情性与维特人物形象两个方面,从而更加具体有力地论证《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导读】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也是世界性的伟大作家。歌德一生勤勉写作,除了诗歌、戏剧和小说,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作有著名诗剧《浮士德》,  相似文献   

5.
从哈姆雷特的死因中探寻少年维特的死因,少年维特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无法排遣自己因理想与现实的大相径庭而产生的极端抑郁愤懑情绪以及自恋自慰自欺情结,与哈姆雷特精神分裂下的犹豫、愤怒、绝望,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歌德对艺术形象维特自杀这一情节的选择 ,以及其自杀的原因来展现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同时表现出的妥协性 ,从而对维特艺术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774年莱比锡秋季博览会开幕时,《少年维特的烦恼》面世了,它像一块巨石扔进当时一潭死水似的沉寂的社会,激起层层波澜。一代人的心翻腾了.千千万万人的心里燃起炽烈的热情,许多人对小说中美妙的爱情描写大为赞叹.也有些人忧心忡忡。认为这种狂热的激情将导致道德沦丧。爱情,这种既具有审美形式的感官愉悦和激情浪漫.又具有相磨相厮的血肉慰藉和情感交汇.同时更赋予生命和世界意义和价值的美好事物。由于其具有了多层面性,因此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中,作者通过维特、绿蒂和阿尔伯特三者之间的情感纠葛.  相似文献   

8.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18世纪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成名作,毋庸置疑,是它使歌德,同时也使德国文学走向了世界。它自问世二百多年以来,以其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无数读者,曾经震撼了全欧洲整整一代人的心。那究竟这种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指的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它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与矛盾,有人认为是它在书信体形式叙事艺术上有新突破,但我却认为这种感染力主要来自于作品中“优美的情感生活”。在我看来,从古至今。不分国家。最容易打动、感染甚至震撼我们心灵的是——情与爱。  相似文献   

9.
EENAGERS1 有个少年叫维特.他不是《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的维特。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扔人堆里找不出的、却又自我评价甚高的李维特。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天早上六点,佣人端着灯走进房门来,发现维特躺在地上,身旁是手枪和血……"我合上那本《少年维特的烦恼》,眼前仿佛出现了维特,心中颤栗着。我同情他,同情他的遭遇。同情?我诧异自己为何在同情之后打上一个问号。我深思着,忽然一种悲愤的情绪涌了上来。维特真不值得我同情。他软弱,他经不起风浪的袭击。就因为绿蒂?就因为社会的压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人生,而人生又是极其短暂的。我们为什么不珍惜宝贵的人生,不去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抑扬有致,堪称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之作,其境界清新而又醇厚,显示出五言诗的形式美、抒情美和艺术美。《古诗十九首》开拓了诗歌的抒情空间,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体式。  相似文献   

12.
谁在不怀好意茵最近的日子不怎么好过,学校引进了新的互助学习教学方法,两人一组,彼此帮扶,共同进步。一般都是女生和女生一组,男生和男生一组,可班上男生女生都是单数,势必要有一对醒目的异性组合。老师为难了半天,最终把茵和尖子生鲤分成一组。老师的意思明摆着,把他俩放在一组比较放心。这……这简直太小瞧茵的个人魅力了。  相似文献   

13.
【导读】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也是世界性的伟大作家。歌德一生勤勉写作,除了诗歌、戏剧和小说,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作有著名诗剧《浮士德》,文艺言论《歌德谈话录》,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性作品《诗与真》等。  相似文献   

14.
《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德国出版后,立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人们争相传阅,产生了空前的社会反响,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维特热.小说主角维特是一个才华横溢、向往自由、多情善感的少年,他爱上了夏绿蒂但她已有未婚夫阿尔伯特,爱而不得的矛盾使他陷人绝望的境地,极度痛苦的维特最后选择举枪自杀.本文主要从主角维特的心理方面分析他走向自...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传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看似反叛基督教的小说中,实则隐含了诺思洛普·弗莱在研究《圣经》时所总结出的U形叙事结构。主人公维特疏离上帝,从 U形顶端落入痛苦的谷底,之后在信仰的指引下回升到开始时的高度,重新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归于心灵的宁静与幸福。维特的遭遇十分清晰地向我们构建了“人神疏离———经历苦难———因信向死”的U形结构,从而闪现出小说中被隐匿的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周培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67-71,119
新古典主义只是一种美学思想和意识形态,它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是顺应大革命形式的客观意识形态的产物。但并不应该这样就冠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最典型的代表画家达维特在大革命期间的作品《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处决儿子的布鲁图斯》、《马拉之死》、《网球馆的宣誓》,确实带有革命色彩,鼓动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发展。但随后在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典礼》、《颁受老鹰旗帜)等则是为拿破仑歌功颂德而画,隶属于政治上的历史肖像画,已不能成功的表达一个革命时代精神了;后期流亡布鲁塞尔所作的《战神马尔斯被维纳斯与美惠三女神解除武装》中,战神已放松警戒——革命性彻底消失了,只依据达维特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表现出来的革命性而称其为“革命的古典主义画家”是片面的,他只是一个著名的肖像画家和历史画家。  相似文献   

17.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第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本书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杨销书。由此而来的成功给歌德的一生带来了名誉和财富。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世人公认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  相似文献   

18.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的文人五言诗,诗歌以"一叶知秋"的独特视角,将一个时代的悲剧高度浓缩在一个家庭的描绘中,通过"采芙蓉""望旧乡"两个具体场景的展示,抒写思妇游子间双方精神生活的痛苦,对两汉的时代创伤作了立体化的呈现,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全诗语句浅近,虚实结合,在广阔深远的时空里展示出一幅情感...  相似文献   

19.
法国歌剧《维特》是以描写一位女性形象来进行分析的,夏绿蒂这一人物形象在歌剧中起到重要作用。作曲家马斯内能够抓住人物的内心情感,使音乐线条起伏扣人心弦,给人一种震撼的满足感和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20.
宝玉和维特这两位爱情王子,他们的爱情悲剧折射了18世纪东西方两个不同国度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残忍。宝玉和维特在爱情的磨难中确证自己、升华自己,以致毁灭了自己,他们的爱情悲剧是无法避免的,不可能有圆满的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